艾四林
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個新時代: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走向復興的中國、強大的中國,對世界意味著什么?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將發生什么樣的改變?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從這里,我們讀出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自信和雄心。而一些西方學者和政要卻讀出了中國共產黨所謂的野心,并再次鼓噪“中國威脅論”。在他們那里,世界舞臺中央轉換的戰爭邏輯已根深蒂固。放眼未來,中國將是一個長期居于世界舞臺中央的強國,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大國,還是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強國要有強的樣子,大國要有大的樣子,社會主義國家要有社會主義的樣子。事實證明,以西方的邏輯觀察、理解中國,往往會南轅北轍。改革開放近40年來,有著悠久和平文化的中國的快速崛起,正是得益于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戰爭、殖民、霸權這些曾經的大國崛起的邏輯,對中國并不適用,它們過去不是,現在不是,未來也不是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工具選項。中國將以對人類作出的獨特的偉大貢獻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
這其中一個重要的貢獻就是: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成功開辟,“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現代化是世界潮流。在反對封建主義的斗爭中,西方資本主義逐步發展起來,一些西方國家率先邁入現代化。西方對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開辟了一條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一種現代文明樣態,形成了一種現代社會形態,使西方資本主義具有了超越封建主義的現代性。也因此,長期以來,西方國家自視或被視為現代國家、現代社會的典范,壟斷了現代性話語權,現代化被等同于西方化、現代社會被等同于資本主義社會,其他國家走向現代化、進入現代文明的唯一途徑就是接受西方現代化模式。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拉丁美洲一些發展中國家嘗試復制西方現代化的發展模式,結果陷入了所謂的“拉美化陷阱”,這些導致西方現代化的模式在世界范圍內受到質疑。對西方現代化的質疑,呼喚一種不一樣的新的現代化模式的出現。改革開放近40年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中國實現了歷史性變革。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十九大提出分兩步走,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些充分證明,在非資本主義道路上實現現代化行得通。中國現代化的成功,在西方模式之外,開辟了一條新的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一種新的現代文明樣態,形成了一種新的現代社會形態,這一方面證明世界上現代化并沒有固定的模式,一個國家的現代化不可能通過復制他國模式而獲得成功,另一方面無疑為世界上希望走向現代化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另一個重要貢獻就是: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和風險是前所未有的。如何有效解決這些世界性難題和挑戰?德國哲學家康德在談及構建人類永久和平時提出,世界只要由崇尚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的共和國組成,就可達成永久和平。應該講,二戰以來世界秩序的構建,特別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推進,西方國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由西方國家推動的全球化,實質上是在經濟全球化、資本全球化的基礎上,推進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價值觀的全球化。然而,2008年以來,隨著肇始于美國的金融危機的蔓延以及向政治危機、社會危機、文化危機的深度擴展,西方民粹主義、民族主義、保守主義、單邊主義開始盛行,不斷沖擊著西方引以為自豪的民主主義、自由主義、全球主義。事實證明,試圖通過將西方現代價值向世界其他國家推廣,構建全球化條件下的世界秩序根本就行不通。2017年初,慕尼黑安全會議基金會發表年度報告《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該報告指出,世界有可能正在邁向后西方時代。后西方時代的提出,表明以個體主義、自由主義、民主主義為核心的西方傳統的價值觀日漸式微。對西方推行的全球化的質疑,呼喚一種不一樣的全球性理念的出場,解決世界性全球性問題,人類需要尋找更好的價值引領。
西方國家出現的各種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思潮,歸根到底是其解決不了人類面臨的各種全球性難題。為此,中國提出了新的全球性理念,積極主動推動新的全球化,引領全球化的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共同體、政治共同體、意識形態共同體的超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以及共建、共商、共享的文化價值,是對西方價值觀的超越,體現了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時代潮流的深入洞察和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及其文化價值理念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實踐,極大地豐富了全球化的內涵,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總之,中國,正在以一種與傳統大國不同的方式,更加自信、更加開放、更加包容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卻并不會追求現代性、全球性的話語霸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既不輸入別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
(作者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