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輝
As an oil painter growing up from the 1980s in China, Xu Li has approximately experienced three layers of artistic exploration. The first layer is “the baptism through modernism art”, while the second one is “returning back to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The third also the deepest level, is “making in-depth study on imagery oil paintings”, which contains Chinese core artistic spirits of harmony.
作為從上世紀80年代成長起來的油畫家,徐里的創作歷程既經過現代主義藝術的洗禮,也經過民族藝術傳統的回歸,而他所確立的意象油畫探尋方向,可能更深層、也更接近中國文化的本原;他通過書寫性筆線所達到的物我合一、所承載的格調與境界,真正凸顯了意象油畫以文心詩境作為其內核的中國藝術精神。
民族風貌的現代性探索
不受寫實限制的意象油畫,與現代主義藝術在對待審美客體的方式上存在許多近似性。譬如,壓縮畫面三維空間的描繪而進行的平面性探索,使線與平面的關系表達成為繪畫藝術的語言主體。還譬如,畫面形象從敘事中解放出來,物象超越了原屬意涵而被賦予符號的指代作用,畫面因此而獲得了象征性。這些近似性或許決定了徐里如何能夠從現代性探索跨越到意象油畫探索的內在聯系。
徐里后來定位意象油畫探索的根源,其實來自于他八九十年代的現代性油畫求索。他1985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在其接受學院教育的過程中處于美術新潮的醞釀與暴發期,從寫真實而興起的鄉土寫實到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流派的席卷而掀起的觀念更新,新潮美術運動所經歷的種種藝術變革,都深深地觸動了他對油畫藝術的思考。像當時許多青年畫家不斷奔赴青藏高原、遠行西域絲路那樣,他利用寒暑假背負行囊和畫夾,于1987至1991年先后奔赴川藏、滇藏、甘藏、青藏、西藏、涼山,自駕穿越新疆的南疆北疆、巴音布魯克和帕米爾高原,去體味人類興衰的歷史,追問人性本原的價值,并通過這種最原始的體驗與追問來探尋繪畫超越敘事性的哲學性與精神性的表達。
數度藏區之旅、涼山之行和穿越天山南北,讓他畫出了“吉祥雪域”和“永恒的輝煌”系列。
“吉祥雪域”系列多達30余幅,這些畫作并不像當時流行的描繪雪域藏民生活情景的寫實油畫,而是將藏女日常生活中的祈禱、轉經、負水、放牧等形象提煉為畫面的主體,并通過與被符號化了的寺院、圣像、圖騰、瑪尼堆經文的組合,來諭指那些辛勞而歡愉、肅穆而神圣的雪域生活。在畫面形式上,畫家借用了唐卡、藏傳佛教壁畫等藝術語言,一方面將這些寫實形象進行平面化和裝飾性的拼組與堆疊,另一方面則以紅色和黑色為基色,適度穿插灰蘭、灰白、土黃和深綠,使畫面既簡約沉著也古拙樸實。畫家并不是刻板地將這些形象進行平面化的壓縮或幾何性的構成,而是始終注重色彩的疊壓錯置,筆觸的松動隨意為畫面增添了無窮的繪畫意趣。《天長地久》《存活》《拉薩風情》和《冬月》等這些奠定徐里在新時期中國美術界影響的油畫,均來自“吉祥雪域”系列或變體。
《天長地久》以土黃鋪底、大紅與土紅筑色,在人物輪廓、發飾與裙邊穿插了少許黑色。黃、紅、黑,是中國最富有文化意涵的色彩,這些色彩的運用,使畫面描繪的三位藏族青年形象顯得十分的單純而飽滿,并富于藏傳佛教壁畫那樣的簡約和神秘。畫中人物形象實將希臘古代瓶繪、埃及墓室石刻和藏傳佛教繪畫三者融合為一,加之筆觸的輕松隨意,使畫作在表達天長地久的人文意涵的同時,也體現了畫家對東西方多種藝術資源的整合與現代性語言的求索。《拉薩風情》《冬月》都屬于此類,只是這兩幅完全以黑底見紅、黑底見灰為基調,畫面中的藏女具有浮雕般的簡潔和童話式的寓意。而《存活》是畫家這時期少見的淺調、也較為抽象的畫作。一方面,“存活”的主題體現了存在主義哲學對現代生活方式有關人的存在價值的追問,這是雪域高原民族在人類極限生存中凸顯出的精神“存活”的意義;另一方面,作品將祥云式的碎片布滿畫面,并與隱現于祥云中的充滿母性意味的藏女融為一體,抽象的云圖與母性的乳房、散化的云片與藏女健碩的身軀及發線,都深化了作品的寓意,也為作品增添了更為神秘的審美喻象。
和“吉祥雪域”系列組畫幾乎同時創作的“悠遠的輝煌”系列,是徐里具象寫實卻富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的另一組現代性油畫探索。其創作靈感來自他的新疆西域之行,大漠荒野,戈壁沙灘,遠逝的絲綢之路依然在那些雪映故城的黃土遺址中閃爍出璀璨的光輝。他并不是一般性地去描繪那些空曠浩渺的景色,而是力圖通過時空交錯傳遞出一種超越現實的歷史敘述。這組作品多達46幅,在怎樣具象寫實和超越時空方面,畫家進行了諸多嘗試。譬如,他把雪峰故城、殘垣土丘、星河日月分別孤立起來重組于畫面,使其脫離再現而形成超現實的神秘意味。雖以較寫實的方式描繪殘垣斷壁,卻凸顯了故城鱗次櫛比的殘垣層疊感,并通過強烈的明暗對比夸張了動蕩而虛幻的陰影給人帶來的變幻莫測的心理感受。在描寫語言上,一反“吉祥雪域”的輕松隨意,而追求一種冷漠生僻的表現,戈壁沙漠、殘垣斷壁、雪峰巖層等,都因在麻布上做底而形成厚實的肌理,并通過反復罩染與覆蓋而凸顯出材質語言的訴說力。endprint

縱深回歸傳統筆墨
新世紀以來,隨著徐里對民族文化的深刻體悟而逐步將油畫的現代性探尋轉向本土文化的借用,意象性是他對民族藝術的深刻認知,而如何從本質上解決意象觀照對象的方法,則是他必需用最大氣力打進去的課題。他拜傳統書畫功力深厚的吳悅石為師,從研習傳統書法起筆,再山水、人物和花鳥次第展開,由此在短短十余年時間較完整地研習了中國傳統畫學歷程,這是當代中青年油畫陣營里不多見的對中國畫學精習而深悟的藝術個案。
徐里是從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開拓出的以碑入書入畫的書學畫學之路。他的人物、山水、花鳥不完全胎息于《芥子園畫譜》,而多得于對碑學書法的體悟。他研習書法直承北朝刻石,得鄭文公、張猛龍之凌厲端穆,得泰山經石峪金剛經、龍門二十品之粗獷雄渾。其結體,骨架外張,平正寬博;其筆法,撇筆奔放,折筆內斂,豎筆方折而堅定;其章法,正書疏朗,行草均衡,正中含草,連筆破均而剛中存柔。顯然,徐里的書法是以筆法取勝的,他不尚那些花哨的形式感,而是從筆法內勁中著力,把腕肘之力送到筆尖,在雄健、剛勁、拙樸的筆力中見柔婉與灑脫。
他的人物畫既非傳統筆墨加素描造型的現代寫實水墨畫,也非長線勾勒的古裝白描,而是近取王一亭、齊白石之生辣古拙、強勁霸悍的線條,遠取梁楷、陳洪綬簡筆大寫意與怪誕奇異的造型;他把碑學書法的內力用于那些簡筆大寫意的形象表現上,每一筆都以重力寫出,剛猛而蒼勁,尤其是對眼神的捕捉、動態的夸張、發須的意寫,既注重神情動態的刻畫,也注重筆墨意趣的激揚。而這些人物的表現,也總是把筆墨的寫意和人物祝福辟邪的象征性有機地結合于一體。
他的山水既有傳統圖式的文人筆墨,也有類似于“悠遠的輝煌”的水墨風景。其山水得白石老人啟悟頗多,并非完全從“四王”或明清山水的筆墨套路中綜合變出,而是多用筆墨寫出自己對自然山川的感受,依石濤畫語,則是“古之須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如《千里江山圖》《溪山清遠圖卷》《大江東去》和《江天勝覽圖卷》等長卷,一方面他運用披麻皴、散鋒皴勾畫山石、點樹法略寫幽谷叢林,另一方面又通過云線勾描云煙霧靄,其筆墨既有經典的傳統皴法,也常常根據自己的真切感受而直寫山川云霧。他常常忘懷于那些荒漠大野,試圖將他的油畫系列轉畫于純水墨的山水畫。“天山雪”“月下雪山靜”系列和《永恒的輝煌》等畫作,通過純凈清澈的水墨重現了月夜雪色的靜謐高遠,白雪覆蓋的半裸的山峰巨石,提供了畫面各種灰度的墨色變化,畫面上寥廓的蒼穹與云影,也以淺淡的墨色畫出,使整個畫面呈現出畫家對中國水墨玄幽清靜的理解與運用。
Xu Li, a well-known artist of China, is the executive vice-chairman and secretary-general of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member of China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 and honorable academician of Russian Art and Science Academy etc. He has participated in various exhibi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wining lots of grand prizes. Many of his artworks have been collected by famous organizations and museums. Besides, he also published dozens of painting collections.
徐里,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秘書長,兼任中國文聯、財政部、文化部“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組委會辦公室兼創作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藝術委員會主任、全國美展總評委、評審委員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作品連續入選五年一屆的第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美展及20世紀中國油畫展、第二屆中國油畫展、第三屆中國油畫展精品展、首屆中國油畫學會展等國家級展覽并獲獎。作品先后被選送參加奧地利、日本、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荷蘭等國和中國香港、臺灣地區的展覽。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人民大會堂委員長廳、中南海、澳門博物館、日本東京千代田美術館、美國國家東方藝術博物館、荷蘭祖特梅爾市政府、瑞典赫爾辛堡市政府、德國不萊梅市政府、新西蘭惠靈頓市政府、日本佐世堡市政府,中國駐荷蘭、英國、希臘大使館等政府機構和美國洛克菲勒家族、英國倫敦市長、劍橋大學捐贈人SIR PAUL JUDGE、雍和宮、南普陀寺等海內外收藏機構、收藏家收藏。
出版:1995年《徐里油畫選》,1999年《徐里西域之旅》《讀徐里》,2004年《徐里海外寫生作品集》,2007年《中國油畫50家——徐里油畫作品集》,2009年《墨趣——徐里中國畫作品集》,2010年《中國山水——徐里油畫作品集》,2011年《大美無言——徐里油畫作品集》,2013《恭王府——徐里油畫作品集》《中國藝術文化專號》《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藝術家徐里作品集》《徐里書法集》等。
2007年入選中國油畫50家,2011年入選“藝術之巔”——中國油畫2010年度十大人物。2012年被授予烏克蘭大使獎,2013年被美國國家藝術委員會授予杰出藝術成就獎,2015年被俄羅斯藝術科學院授予榮譽院士,2016年被俄羅斯美術家協會授予蘇里科夫金質獎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