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總攬戰略全局,把握發展大勢,進行了新的偉大斗爭實踐,開創了改革開放事業全新局面。改革與開放相輔相成,共同成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圍繞新時期開放領域重大理論實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開放思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系統闡釋了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主張。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開放思想,對我們再啟新航程,實現開放事業新發展新提高新突破,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開放型經濟邁上新臺階。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思想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全面謀劃新時期對外開放大戰略,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從堅持互利共贏、樹立正確義利觀等經濟外交思想到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合作倡議,從“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理念到“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從設立上海自貿試驗區到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到闡釋經濟全球化新主張,習近平總書記的開放思想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些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遠的歷史和時代背景。
一是對社會歷史規律的深刻洞察。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回顧人類發展史,開放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強盛的必由之路。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大國的相繼崛起,一個共同特征是善于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在全球范圍實現自身發展。我國漢唐時期開辟“絲綢之路”,商通四海、文播天下,鑄就了漢唐盛世。而清朝閉關鎖國,導致了落后與挨打。實踐證明,開放促興盛、封閉致衰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開放,而開放促進一個國家強盛。這是對世界各國歷史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
二是對我們黨開放理論的繼承創新。從一定意義上說,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于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回顧我們黨成立90多年、執政60多年的風雨歷程,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黨的理論在繼承中發展,在開拓中創新。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我們黨對開放的認識不斷深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繼承我們黨開放思想基礎上,緊扣時代脈搏,對新時期開放事業進行了系統的戰略謀劃,形成了清晰完整的頂層設計,實現了我們黨開放理論的又一次重大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又一次理論飛躍。
三是對當代中國開放發展的科學謀劃。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出口大國、第二進口大國和雙向投資大國。與此同時,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發生深刻變化,對外開放面臨新的形勢。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決定經濟增長的供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需要牢牢把握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將發展置于廣闊的國際空間來謀劃,以更高水平開放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開放思想,緊貼國情世情、回應重大實踐問題,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意義。
四是對國際大勢演變的精準把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大國博弈加劇,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地區局勢紛繁復雜,沖突和動蕩不斷;反經濟全球化等思潮抬頭。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與世界的關系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前所未有地走近國際舞臺中央。無論是維護自身利益,還是回應國際期待,都要求我們不能只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要做參與者、引領者,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作出貢獻。習近平總書記的開放思想,順應時代潮流、彰顯大國擔當,為探索全球共同發展路徑、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二
習近平總書記的開放思想,以“一帶一路”為統領,涵蓋了經貿合作、對外關系、人文交流、經濟安全等方方面面,系統回答了新時期確立什么樣的開放理念、探索什么樣的開放路徑、構建什么樣的開放布局、形成什么樣的開放思維等重大課題,標志著我們黨對開放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具有十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內涵。
一是確立了“開放發展”新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是否對頭,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新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意義。開放發展,就是要準確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大勢,加強發展的內外聯動,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水平,增強發展活力、拓展發展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不是要不要開放的問題,而是怎么使我們的開放水平更高的問題。在談到外貿發展時,他指出要鞏固外貿傳統優勢、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在談到利用外資問題時,他提出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在談到“走出去”工作時,他強調要激發企業對外投資潛力,勇于并善于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開拓市場。
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發展環境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也不會一成不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開放確立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這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把開放在發展中的作用、地位提升到了全新的層次和水平,對我國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意義。
二是開辟了“包容開放”新路徑。
當今世界,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人類依然面臨巨大的發展鴻溝。如何超越政治和意識形態分歧,探索求同存異、包容開放的國際發展合作新路徑日益重要。endprint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他多次強調,“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不僅造福中國人民,更造福沿線各國人民。這些重要思想既承繼了中華文明的優良傳統,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既準確把握我國在世界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又彰顯了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歷史擔當。
在對外工作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經濟外交新主張,成為他開放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到“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從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到定位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再到推進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向更高水平發展,黨的開放理論視野更加寬廣,從指導我國開放向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轉變,讓中國夢具有了世界意義。
三是貫穿了“系統開放”新思維。
勾畫大國開放藍圖,既要大處著眼、有大格局大手筆,也要統籌兼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系。這些重要思想充滿辯證思維,是新時期謀劃開放布局、提高開放水平的科學方法論。
改革與開放是我國發展的兩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要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為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黨中央提出了建設自貿試驗區的戰略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貿試驗區要把制度創新作為核心任務,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亮明我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鮮明態度。這些重要思想全面豐富了新時期改革開放互動的理論與實踐。
相對于沿海地區等開放高地,內陸和沿邊地區大多為開放洼地。新一輪開放的重要任務,就是要讓內陸和沿邊地區成為開放新前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對接,同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沿邊開發開放的結合,帶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東中西部聯動發展的局面。這是對我國開放布局的統籌謀劃,意味著在繼續做好面向海洋、面向發達國家開放的同時,更多向西開放、向周邊國家開放。
四是突出了“引領開放”新導向。
規則是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在國際競爭中能夠贏得先機、獲得更大利益的重要條件。近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壯大,改變了國際經濟版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面臨重構。國際規則制定權的爭奪實際上是發展權的爭奪。我們只有積極參與其中,才能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著力增強規則制定能力、議程設置能力、輿論宣傳能力、統籌協調能力。“機者如神,難遇易失”,我們必須審時度勢,努力在經濟全球化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要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利。要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主渠道地位,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逐步構筑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貿區網絡。
習近平總書記的開放思想,闡明國際力量對比變化的歷史機遇,適應我國國際舞臺新角色,為提升我國對經濟全球化進程引導力明確了方向,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烙上了鮮明中國印記。
五是樹立了“開放安全”新觀念。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開放與安全是相互聯系、辯證統一的。一方面,擴大開放可以增強實力,發展壯大自己,改善安全環境;另一方面,對外交往增多,受到的外部影響更大,也可能增加潛在風險因素。處理好開放和安全的關系,增強實力是關鍵,要在擴大開放的同時,不斷提高國家的競爭力,提高抵御內外各種沖擊與威脅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經濟安全問題復雜多樣的新特點,多次提出要堅持底線思維,注重防風險,做好風險評估。面對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各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新態勢,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場合多次倡導共同安全理念,提出要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
這些新的安全觀念,對內強調既要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又要維護好經濟安全;對外致力于增進溝通合作、提升共同防范風險的能力,是開放的安全觀,揭示了對外開放與經濟安全的辯證統一,為全球化時代維護經濟安全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三
新時代孕育新理論,新理論指引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的開放思想,為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擴大開放,提供了強大理論武器和科學指南。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開放思想為指引,進一步增強做好開放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以“一帶一路”為統領,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一是增強自信,凝聚做好開放工作新共識。謀劃好新時期開放大棋局,統一思想是首要,形成合力是基礎,真抓實干是關鍵。我們要秉持開放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結合“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三大戰略實施,加強橫向協作、縱向聯動,增強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開放發展的協同性,使開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是創新引領,培育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主動把握經濟全球化機遇和挑戰,加快推動建設經貿強國進程。深入推進外貿“五個優化”(國際市場結構、國內區域布局、經營主體、出口商品結構、貿易方式五個方面進一步優化)和“三項建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平臺、國際營銷網絡建設),鞏固外貿傳統優勢,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高度重視和做好引進外資工作,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準入,擴大外商投資規模,提高引進外資質量。積極推進國際產能與裝備制造合作,帶動我國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做強做大參與全球化的市場主體。推動貿易投資協同發展,引進來與走出去有機結合,提高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
三是搶抓機遇,打造開放發展新高地。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提高自貿試驗區建設質量,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為全面擴大開放進行壓力測試。立足新起點新形勢,推進國家級經開區轉型升級,打造一批開放高地和創新“龍頭”,增強全球高端要素資源集聚能力。支持東部地區發揮開放門戶作用,擴大對內開放的輻射效應;鼓勵內陸地區發揮后發優勢,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沿邊重點口岸、邊境城市、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合作區發展,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打造內陸沿邊開放新高地。
四是主動作為,提升全球規則制定能力。發揮經貿合作在“一帶一路”中的支撐作用,落實《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倡議》,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通過互利合作增強各參與方的獲得感。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建設性參與和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推動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經貿合作機制化、實心化,在國際經濟治理舞臺提出更多中國主張、中國倡議和中國方案。貫徹正確義利觀,深化南南合作,彰顯負責任大國形象。
五是內外聯動,完善開放經濟保障新體系。堅持以開放促發展促創新,構建各類主體平等準入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清除制約微觀主體活力的體制障礙。統籌運用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貿易救濟、出口管制、敏感產業預警等手段,逐步建立系統完備、科學高效、合規有序的開放型經濟安全保障體系,不斷提高駕馭開放型經濟的能力。加強與開放相關的各領域人才隊伍和戰略智庫建設,增強智力支持。
使命重在擔當,實干鑄就輝煌。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努力實現我國開放事業新發展新提高新突破,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