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海龍
摘 要:G247線文縣(東峪口)至九寨溝(甘川界)段公路維修改造工程采用白加黑的維修改造形式,在原有的路面上加鋪一層瀝青混凝土,在該項目中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是非常重要的結構層,能夠緊密的將公路下承層與瀝青面層連接在一起,文章對其進行了技術應用的分析,從而更好的提高工程質量。
關鍵詞: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施工
中圖分類號:U416.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6-0100-02
1 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應用機理
目前在公路改造工程施工中應用的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屬于一種新型的應力吸收層結構,在其膠結料的組成中,橡膠瀝青所占據的成分比例最高。其應用機理主要表現為:首先,施工人員將橡膠瀝青撒布與公路路面的表層,待此項工作完成后,在橡膠瀝青表面撒布一定量且單一粒徑的預拌瀝青碎石,并保證撒布均勻,然后啟動膠輪壓力機,對路面實施嵌擠碾壓,從而使受到擠壓的橡膠瀝青上升到石料高度的4/5左右的部位,由于石料嵌鎖在形成后會構成結構性支撐,所以會促使應力吸收層的形成。施工人員需將應力吸收層的厚度控制在1cm左右,保證能夠杜絕外界水分滲入其中,并且能夠緊密的將公路下承層與瀝青面層連接在一起,以此形成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
2 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的基本特征
2.1 抗滲性
在公路改造工程中通過應用橡膠瀝青,一方面是公路表面形成了一定的瀝青保護膜,能夠起到很好的隔絕作用,從而避免雨水的滲入,從而有效避免路面的損壞。另一方面,在路面鋪設完成后,瀝青路面由于自身的原因,會存在一定的縫隙,通過瀝青罩面,能夠有效的杜絕路面內部積水的可能性。
2.2 抗老化功能及耐久性作用
橡膠瀝青由于自身的耐久性和抗老化性,橡膠瀝青作為應力吸收層的主要成分,使得應力吸收層也具有抗老化功能及耐久性,能夠在瀝青路面中發揮很好的作用。
2.3 有效降低路面反射裂縫的形成
在公路使用一段時間后,在其表面難免會出現細小裂縫,由于這些裂縫的存在,空氣和水分會由此趁虛而入,從而加重裂縫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施工人員可通過填充一定量的橡膠瀝青,生成厚度在1cm左右的裂縫反射結構層,可從而使裂縫得到修復。另外,隨著公路時間的延長,在公路半剛性基層部分會發生一些收縮裂縫、干縮裂縫等問題,通過應用橡膠瀝青進行填充,對其同樣能夠起到良好的封閉、隔絕效用。
2.4 具有緩沖吸收功能
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屬于柔性體系的范疇,在剛性路面應用過程中,應用吸收層能夠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減少緩沖應力對鋪裝層所產生的反射。同時,鋪裝層所受到的承載力通過應力吸收層能夠有效的降低鋪裝層的應力,從而可以有效的降低公路表面的厚度,而且還能夠有效的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
3 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的技術應用
3.1 工程概況
G247線文縣(東峪口)至九寨溝(甘川界)段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于2009年進行重鋪改造,經過6年的使用,路面使用性能降低,但路面總體技術狀況良好,為提高公路的服務水平,經省廳局批復同意采用白加黑的維修改造方式,在原有混凝土道路上面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其使用了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基于此,下面對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的技術應用進行淺析。
3.2 集料的技術要求
根據本地原材料供給情況,可選用干燥、潔凈、無風化、無雜質的碎石,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采用9.5~13.2mm粒徑碎石,需進行拌和樓除塵,采用0.2~0.3%的熱瀝青進行預裹附(裹附溫度在120℃以上),預裹附油石比0.4%~0.6%,預裹附的碎石堆放時間不宜超過兩周。對于所使用的碎石和瀝青撒布量如表1所示。
3.3 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
3.3.1 施工設備
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施工過程中,采用的主要設備有清掃車及吹風機1臺,同步碎石封層車1~2臺,26噸以上膠輪壓路機2臺,橡塑復合生產系統1套,2000型以上瀝青拌合樓1處,裝載機和20噸以上橡膠瀝青儲存罐數量不等。
3.3.2 施工工藝
(1)施工準備:首先將舊混凝土路面進行銑刨拉毛,深度為1cm。對于寬度5-15mm裂縫進行擴縫灌漿法,擴縫后填入清潔小石屑,再用灌縫膠灌注,灌注后再貼上抗裂貼,完成后進行徹底的清理掃除雜物,使路面呈現出干燥、干凈的狀態,同時做好各項施工材料與設備的檢查工作,確定狀態完好。
(2)橡膠瀝青灑布:灑布前環境溫度和地表溫度不得低于15℃。施工時,應鋪設油毛氈,確保橫向銜接滿足要求。在處理好的基面上均勻噴灑橡膠瀝青,當下承層為水泥穩定基層時其灑布量建議為2.2~2.4kg/m2;當下承層為水泥混凝土路面時,其灑布量建議為1.5~2.2kg/m2,由于其構造深度較小,同時瀝青不可能下滲,灑布量比水泥穩定基層為下承層時需要適當降低。如瀝青灑布量過大,易出現面層泛油情況,如瀝青撒布量過小,碎石周邊無充分約束,從而在面層和下臥層之間形成一個不穩定夾層,不僅不能起到應力吸收作用,還有可能加快面層的破壞。
(3)碎石粒徑及撒布量:在橡膠瀝青噴灑完成之后,應立即開展碎石的撒鋪工作。碎石采用熱瀝青預裹附工藝,以加強碎石與橡膠瀝青的粘結。碎石撒鋪量為12~14kg/m2,建議采用9.5~13.2mm單粒徑碎石,對于局部碎石撒鋪量不足時應人工補足。
(4)碾壓施工:碾壓可采用26t低幅高頻膠輪壓路機壓實,碎石撒鋪后應立即進行碾壓作業。碾壓速度在2~2.5km/h,每次輪跡應至少重疊30cm,碾壓遍數2~3遍為宜。橡膠瀝青被擠壓到石料高度的4/5左右比較合適。
(5)清掃和交通通行:在完成封層工作后,應對路面上的多余碎石及雜物進行清理,確保路面的整潔度,從而有利于應力吸收層與上層的粘結性能,待清掃完成后,還應該做好相應的養護工作。待碾壓施工完成3h后方可考慮正常通車,但車速應控制在25km/h以內。
3.3.3 質量檢測
施工階段質量檢驗方法及檢驗標準見表2。
4 結語
總之,將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所具備的優勢特征應用于G247線文縣(東峪口)至九寨溝(甘川界)段公路改造工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可增強公路維修改造工程施工的質量水平,避免施工過程中常見問題的發生,能有效的提高路面的抗滲性和耐久性,起到防止反射裂縫擴展的作用,同時又具有重要的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值得進一步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馮志宏.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在路面改造工程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5,(13):154-155.
[2]賀曉強.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在路面改造工程中的應用[J].山西交通科技,2015,(02):38-40+46.
[3]李秋平,陳霞,黃自文,薛明,吳松林.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的作用機理及施工技術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1,(04):115-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