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蕾
【摘 要】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效果考慮,多數企業存在由于管理上的薄弱,內部控制不健全或流于形式,企業的經營和發展的效果受到影響。因此,研究企業內部控制制定的合理化和執行的程度化,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企業;內控;問題;對策
一、內部控制對企業的意義
1.內部控制是保證國家的方針、政策和財經法規在企業內部的貫徹執行的措施與手段的集中體現。
2.保證企業內部決策和規章制度的正確落實。內部控制通過對各項生產活動的監督檢查,揭示和發現企業內部經營決策及各項制度的實施情況,并及時糾正和制止偏離企業內部經營決策和規章制度的行為,使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得到正確落實。
3.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內部控制通過審批、審核等一系列措施與手段可以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全面的控制、防止、發現和糾正各種錯誤與舞弊行為。
4.保證各種經營活動的正常有效進行。通過設置合理的組織結構和權責崗位,設計科學的業務系統與運行機制,及時并糾正影響企業業務系統和運行機制正常運轉的各種因素。
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經營管理方面和資產控制方面,存在內部控制制度不重視、不完善的問題
大部分企業仍習慣于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沒有建立自我防范與約束機制,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預防控制。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是待違紀違規行為發生后予以補救,導致內部成本較高,使制度失去應有的效力。另外,資產管理方面,大部分企業只注重錢財物等有形資產的管理控制,而忽視了對人員素質、信息等無形資產的控制,給企業經營管理留下死角。
2.內部控制環境惡劣
控制環境,是指對建立、加強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環境是一種氛圍,控制環境包括塑造企業文化,影響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影響企業內部各成員實施控制的自覺性,決定其他控制要素發揮作用的程度。環境是內部控制各要素發揮作用的基礎。控制環境基礎薄弱包括:
(1)企業管理層內控意識淡薄
當前大部分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對內部控制的目標方法并不明確。大部分企業的管理層尚未意識到內部控制的意義,雖然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但只把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看作是一堆手冊、一種形式,實施不到位。
(2)企業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
從內部組織機構來看,一些企業存在內部機構設計不科學的情況,比如:企業內部組織機構不能考慮經營業務的性質,按照適當集中或分散的管理方式設置;企業對內部組織機構設置、各職能部門的職責權限、組織的運行流程等設置不夠明確合理,存在關鍵職能缺位或職能交叉的現象;企業內部組織機構不能支持發展戰略的實施,并根據環境變化及時作出調整;企業內部組織機構的設計與運行不利于信息的上傳、下達和在各層級、各業務活動間的傳遞;關鍵崗位員工不能對自身權責有明確的認識,沒有足夠的勝任能力去履行權責,不能建立了關鍵崗位員工輪換制度。
三、加強和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1.完善和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有其自身的科學性,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應該重點放在建立一個財和物相分離的內部機制。同時應該從內部控制角度來考慮企業內部架構和各個機構的職能分工,做到內部機構的設置合理、職能明確、相互溝通和制約,以保證每一個經濟業務都能夠按照科學的程序辦理。
(1)加強法律法規執行力度,從源頭上抓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要基于法律法規,就財務工作內部控制而言,國家頒布了《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明確規定“內部會計控制應當涵蓋企業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各項經濟業務及相關崗位,并應針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它有力地保證了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實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內部會計控制,使會計核算的全過程得到有效的質量保證。
(2)加強內部控制的監督與評審
經營管理中,監督與評審是內控的重要手段。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被切實地執行且效果良好,內部控制過程就必須被施以恰當的監督。
對主要風險的監督評審應當是公司日常活動的一部分,要不斷地在日常工作中監督評審內控的總體效果。對會計內控系統應當進行有效和全面的內部審計。內審要獨立進行,并配備稱職和得力的人員。內審作為內控系統監督評審的一部分,應當向董事會或其審計委員會直接報告工作;不論是經營層或是其他控制人員發現了內控的缺陷,都應當及時地向適當的管理層報告,并使其得到果斷處理,要樹立全員控制意識,幫助企業更有效地實現預期控制目標,促進企業控制環境的建立,實現組織預期達到的內控水平。
2.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決定了一個組織的氛圍,是內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礎,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貫徹和執行以及企業經營目標和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所以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可以讓企業運行的更好。
內部環境主要包括兩個因素:一是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企業管理層對于內控工作的強調和宣傳到位,認真組織和領導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執行工作,采用了相應的管理政策與措施來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及評價維護等;二是制度執行者的態度與素質。執行內部控制的中層管理人員和員工充分認識內控的重要性及各自工作崗位的重要性,各崗位、各環節的執行者,無不勝任本職工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與誠實的態度。其次,要培育遵守制度的企業文化。無論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還是最基層的企業員工,都應嚴格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以制度為標準檢驗經營管理的效果,發揮其保護、監督、制衡的作用。
(1)增強管理者的素質和內部控制的意識endprint
優化控制環境,首要的是企業的管理者重視起來。企業管理者的素質直接影響到企業采取的具體行動,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的效率和效果;雖然說企業內部控制成敗與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和行為密不可分,但是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的意識是才關鍵。所以只有增強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和內部控制的意識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企業內部控制的順利實施。
(2)健全企業的治理結構
企業在治理結構上可以利用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經營機構和監督機構相互分離、相互制衡的原則,減少高層管理人員交叉任職,真正使各利害關系層在權力、責任和利益上相互制衡,實現企業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統一。
企業在設置組織機構時,首先要根據自身特點,按照不同的管理幅度劃分不同的管理層次,設計不同的組織機構,不能面面俱到求得職能部門齊全,也不能因陋就簡使得關鍵職能缺失,而應充分注意部門之間職能的科學劃分,要根據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明確規定各職能機構的權限與責任。做到簡單、高效、協調,確保控制目標的實現。
3.加強企業內部監督職能
建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加強對企業法人的內部控制監督,建立企業重大決策集體審批制度;二是加強對企業部門管理的控制監督,建立部門之間相互牽制的制度;三是加強對關鍵崗位的定期稽查制度。具體說來,企業具體可以從內部審計和控制自我評估兩個方面來進行。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組成部分,但同時也是監督內部控制其他環節的主要力量;內部審計的作用不僅在于監督企業內部控制不能被執行,還能為內部控制過程的設計提供建議。企業可以通過在加強期末集中審計和專項檢查的基礎上,加強常規審計、定期和不定期審計,將某些違規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最大限度降低控制成本和提高控制效率。
綜上所述,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實施情況的好壞,是企業生產經營成敗的關鍵。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探討對我國理論和實務均具有指導意義,且具有可操作性。我們應該在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理論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并完善了企業內部控制,以此加強企業經營管理,實現企業目標。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征求意見稿)[Z],2006.
[2] 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和17項基本規范(征求意見稿)[Z],2007.
[3] 陳秀云,王繼.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研究[J].消費導刊,2007,(5):31-33.
[4] 朱芳芳,常顯珍.對加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思考[J].企業研究,2006,(5):王萍.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研究[J].商業會計,2008,(5):61-63.
[5] 魏秀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和完善[J].財會天地,2006,(5):36-39.
[6] 仇穎.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要遵從“成本效益原則”[J].中小企業科技,2006.
[7]張國康,黃金曦,羅彬.內部控制制度[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2.5.
[8]梁悠.淺析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J].大眾商務,2010,109期:88.
[9]趙寶卿.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設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273-274.
[10]張桂芝.淺議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改善對策[J].商業文化,2008,9期:13.
[11]李得法.試論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0,14期:19-20.
[12]趙寶卿.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設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2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