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沖擊地壓作為礦山災害的一種,隨著我國深部開采礦井的增多,沖擊地壓災害發生次數逐年升高。深部開采條件下進行沖擊地壓預測與防治,已經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以某礦東四盤區4#煤層30114E工作面為研究對象,對工作面發生沖擊地壓的可能性進行預測和防治研究,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和措施,為將來類似煤礦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深部開采;沖擊地壓;預測與防治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7.052
0 引言
煤礦井下開采過程中,使煤、巖層內部儲存的能量在高應力的作用下短時間內突然釋放,在釋放過程中拋出的煤巖體對工作面、巷道中的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及井下設備造成嚴重威脅,這種現象稱之為沖擊地壓。針對沖擊地壓的研究,國內外專家從18世紀至今從未間斷,受限于其發生時的多樣性、隨機性及突然性等特點,盡管廣大研究人員先后提出了能量理論、剛度理論和強度理論等觀點,也總結出了經驗類比法、局部探測法等相關預測方法,但對沖擊地壓的發生和防治依然無法達到完全杜絕,尤其是當前各個煤礦都有深部開采的趨勢下,沖擊地壓問題愈發需要引起重視。結合國內外煤礦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沖擊地壓發生的頻率和強度會隨開采深度加深而增大,當超過600m采深后,發生沖擊地壓的概率以及強度都持續大幅增加,參見圖1。
本文以某礦東四盤區4#煤層30114E工作面為研究對象,該煤層埋深大,平均深度為800~1000m,綜合煤層性質和地質條件,其發生沖擊地壓可能性大幅度增加,故對沖擊地壓的預測和防治進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工程概況
該礦東四盤區4#煤層30114E綜放工作面長度300m,走向1200m,東臨實體煤,南接606軌道巷、回風大巷及運輸大巷,西接30114E工作面采空區,北部為保護煤柱。所采4#煤層賦存于山西組下部,采高4m,煤層傾角0°~38°,平均14°,埋深約800~1000m,結構相對復雜,總體來說仍屬全井田可采的穩定煤層。4#煤層頂板以泥巖為主。底板為泥巖、砂質泥巖及粘土泥巖多層混合,工作面掘巷過程中揭露9條斷層。
2 預測技術
(1)鉆屑量監測。①對30114E工作面上、下巷超前40~120m范圍,布置直徑50mm的鉆孔,鉆孔孔深12m。記錄監測每天每孔每米的鉆屑量,繪出正常鉆屑量曲線圖,計算出標準鉆屑量。每次監測后須留有大于5m的安全距離。對工作面內可能存在沖擊危險的特殊地質構造區,需要制定專門的鉆屑量監測方案,實行長期動態監控。②明確沖擊地壓危險的鉆屑量臨界值。判定工作面沖擊礦壓危險性的鉆粉率指數。如果檢測到的鉆屑量超過臨界指標,或出現卡鉆、鉆桿躍動、頂鉆、壓死鉆桿等現象,可認為煤體處于臨界應力狀態,必須及時采取相應的解危措施。(2)微震監測。采用ARSMIS M/E微震監測系統,監測30114E工作面的微震活動,每日當值人員要在回風大巷、膠帶大巷和30114E工作面兩順槽固定布置多臺檢振器,通過統計工作面微震活動的強弱及發生頻次,計算釋放能量,評價及預測工作面沖擊地壓危險性。(3)應力監測。安裝應力在線監測系統,對30114E工作面煤巖體應力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其中,應力監測探頭需安裝在工作面巷道的實體煤中,每兩組的布置間距為30m,每組再設兩個應力監測計,作業人員需全天不間斷觀測各鉆孔受力情況,統計應力監測數據、分析應力的變化情況,并制作相關報表及時匯報。
3 防治措施
30114E工作面掘進期間,主要采用大直徑鉆孔卸壓、高壓注水及煤體卸壓爆破三方位綜合防治措施。
(1)大直徑鉆孔卸壓。巷道每隔4~5m實施一個大直徑鉆孔,鉆孔垂直于煤幫,距離底板1~2m。鉆孔孔徑φ150mm,孔深取30m。施工鉆孔的進度需要緊接掘進迎頭進度。兩者之差需小于40m。當沖擊地壓卸壓解危效果不明顯,則應進一步加大卸壓鉆孔的數目,參數同上。(2)高壓注水。在工作面掘進期間,位于滯后掘進面40m處實施高壓注水。具體參數:注水孔徑φ70mm,間隔距離15~20m,孔深取45m,封孔15m,注水壓力15~20MPa,每孔滲流量4m3/h。工作面回采期間,對4#煤層進行中長孔交互注水,中孔80~100m,長孔130~150m,注水壓力15~20MPa。(3)煤體卸壓爆破。在工作面掘進過程中,針對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實施煤體爆破卸壓。具體參數:采用煤電鉆、麻花鉆桿配合φ45mm鉆頭施工煤幫炮眼。炮眼距底板1.5m,孔深20m,間距6m,雙排布置,炮眼平行于底板,但垂直于煤幫。采用反向裝藥封孔,長度10m,裝藥量3kg。
4 結語
(1)30114E工作面埋深接近800m~1000m、地質構造相對復雜,所采4#煤層具有強沖擊傾向性特點,工作面巷道沖擊地壓危險性較大。(2)通過鉆屑量監測、應力監測及微震監測等多種監測手段,對30114E工作面煤巖體應力狀況進行動態監測,為沖擊地壓的預測提供有益參考。(3)針對30114E工作面存在的沖擊地壓危險問題,通過采用大直徑鉆孔卸壓、高壓注水及煤體卸壓爆破三方位綜合防治措施,達到避免沖擊地壓危險發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姜福興,舒湊先,王存文.基于應力疊加回采工作面沖擊危險性評價[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5(12).
[2]張宏偉,榮海,陳建強,韓軍,孫秉成,霍丙杰,漆濤.基于地質動力區劃的近直立特厚煤層沖擊地壓危險性評價[J].煤炭學報,2015(12).
[3]王德超,王琦,李術才,王富奇,郭念波,王保齊,程相波,潘銳.基于微震和應力在線監測的深井綜放采場支承壓力分布特征[J]. 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5(03).
作者簡介:李超(1989-),男,山西大同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