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著名藝術心理學家阿恩湯姆基于格式塔理論提出的視知覺理論,開創了藝術心理的新時代。本研究以繪畫意向的基礎形狀為切入,意在深入剖析阿恩湯姆的視知覺中的形狀知覺,給教育者與藝術學習者一些實踐建議。
關鍵詞:視覺思維;形狀知覺;藝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7.211
1 視覺思維及形狀知覺的含義
1.1 視覺思維
藝術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一生致力于教育和藝術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在其著作《藝術與視知覺》和《視覺思維》中,阿恩湯姆以大量事實為依據推理論證其視覺是以知覺形式存在的認知過程,探索感知與思維的統合方式。《藝術與視知覺》側重于探討藝術形式與視知覺的關系,通過揭示視覺的簡化傾向和組織本能來揭示完形的性質,《視覺思維》則通過揭示視知覺的理論本質來彌合感性和理性、感知和思維、藝術與科學的裂縫。
阿恩湯姆認為藝術是增加感知力最強有力的手段,同時在現實教育環境中人們認為的感知和思維相分離,導致了藝術教育家門忽視感知力,降低了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力度。
1.2 形狀知覺
形狀是眼睛所把握的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涉及的是除了物體在空間位置和方向等性質之外的外部形象,即不涉及物體所處的位置等,而只是物體的邊界線。但是,我們也會發現,在一些圖中沒有輪廓但是能展示物體形象并能夠被人識別的繪畫,所以說,一件物體的真實形狀也是由它的基本空間特征所決定。
2 形狀知覺剖析
阿恩湯姆認為視知覺具有理解力。當繪畫訴諸于知覺,知覺本身就是一種思維,在“知覺”中包含了對物體的某些普遍性特征的捕捉。例如,在一幅畫中,觀畫者只有在看成是一定大小及各種形狀和色彩等要素組成的結構圖式時,它才算是真正地被感知到了。
形狀是眼睛所能把握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一個物體的形狀是否被真正的感知,是指其能否把握其突出特征,在經過媒介傳輸過程中,物體的呈現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2.1 形狀的簡化
如果用構成一個式樣的結構特征數目的多少來說簡化,絕對意義上一個物體只包含少數結構特征時,他是簡化的,在相對意義上,一個物體用金可較少的結構特征把復雜的材料組織成有秩序的整體時,我們說這個物體是簡化的。就形狀來說,其中的特征是指角度和距離。
造成這種簡化的條件最重要的是,知覺刺激物的簡化,和知覺對象傳達的意義的簡化。投射在視網膜上的幾何圖形刺激實際上是一種物理事物,具有客觀的性質,也可被描述。
在特定的條件所允許的范圍內,視知覺傾向于把任何刺激式樣以一種盡可能簡單的結構組織起來,當感知的式樣本身的刺激力很強時,知覺的傾向會被削弱,研究者在做相關的簡化試驗時,發現知覺受到大腦中記憶痕跡的影響,在排除被試人的技術等影響的情況下,他們對物體的再現都呈現出了簡化的性質,所以說,視覺活動中包含了對問題的解決活動。
2.2 部分與整體
視覺藝術中,存在著分離的手段,它是構圖的基本手段。當把一幅圖分離為若干單位,我們才能對藝術品有整體的把握。只有當被分離出來的單位自身所具有的行傳具有簡化性的時候,這種分離才是成功的,但是對于本身構圖簡單的藝術品來說,它自身的獨立性是很強的,所以其簡化程度便低。
阿恩湯姆所說的整體和部分中,部分是指真正的部分,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分析期實質意義,是指在一個整體中,部分越完善,它的特征滲透于整體時就越結合為一體。這就涉及到組織的一些原則,基于韋太默的相似性原理,涉及連貫形狀的原理,進而深入到視覺對象的內在連貫性。一個構圖單位的形狀越是連貫,他就越能夠獨立于所處的背景。
2.3 結構骨架
一個視覺對象的形狀不僅僅是由它的輪廓線決定的,結構骨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式樣的整體特征,如果要達到使一個式樣與另一個式樣相似,只要達到其結構骨架足夠相似就可以。所以形狀知覺的把握要通過觀察圖式把握其實質意義。
3 對于教育者的建議
視知覺是從把握事物的特征中不斷發展的,視知覺從開始把握的材料就是事物粗略的特征。
形狀知覺作為繪畫最基本的構成,是意象的最首要呈現,教師在教學繪畫中,把握形狀知覺的實質意義,并理解其核心概念,對在繪畫教學中,引導幼兒繪畫,和促進其整體構圖具有實質性的意義。
3.1 重視感知刺激,正確看待簡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豐富的的呈現物體刺激,以求增加學生的感知刺激,在傳達中更加注重意義的傳達。在學生的繪作品中,教師正確看待形狀的簡化,了解學生簡化作品的原因,為之后的教學工作提供指引。
3.2 引導學生分析藝術品,在實踐中深刻理解形狀的分離與組織
理解藝術品的整體與部分,并能在美術活動中,引導學生細致分析藝術品,分離層次,細致感受形狀構圖及色彩的運用排列,在繪畫活動中,學習者對部分與整體的組織的呈現,以形狀連貫為基本標準,考量美術學習者對于構圖的基本把握。
3.3 把握藝術品的整體構圖特質,正確理解相似性
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觀察,引導學生把握視覺對象的整體特征,當以達到視覺對象的呈現以相似為目的時,對某一視覺形象的剖析就只要把握其骨架結構,對其骨架結構的呈現在一定程度上就體現了學習者形狀知覺的發展程度。教師在教學中,增加對學生的感知體驗,藝術呈現不僅以輪廓線為繪畫相似的考量,而是主要把握視覺對象的核心整體特質,進而去呈現視覺對象。
參考文獻:
[1][美]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4.
[2][美]阿恩海姆.視覺思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李媛媛(1992-),女,山西陽泉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多媒體與幼兒繪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