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722300眉縣中醫醫院針灸科
中醫針灸治療頑固性呃逆50例臨床分析
陳華
722300眉縣中醫醫院針灸科
目的:對中醫針灸治療頑固性呃逆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與研究。方法:收治頑固性呃逆患者50例,隨機平分兩組。對照組實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實行中醫針灸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4.00%,明顯低于觀察組的1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第1次針灸治療后治愈21例(84.00%),第2次針灸后治愈3例(12.00%),在第3次針灸后治愈1例(4.00%)。結論:頑固性呃逆患者采取中醫針灸治療,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中醫;針灸;頑固性呃逆
呃逆屬于一種脾胃疾病,主要是由于氣逆上沖致使患者喉中呃呃連聲,無法自行停止[1]。頑固性呃逆在西醫領域被稱作“膈肌痙攣”,而中醫則稱頑固性呃逆為“噦證”[2]。頑固性呃逆癥狀的存在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給患者造成巨大的不便與痛苦,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探尋一種有效的頑固性呃逆治療辦法就顯得尤為重要。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頑固性呃逆患者50例,對中醫針灸治療頑固性呃逆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了分析與研究,現報告如下。
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頑固性呃逆患者50例,女29例,男21例;年齡43~79歲,平均(55.3±3.1)歲;病程6~19年,平均(16.2±0.7)年。將患者隨機平分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如年齡、性別、病程等,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排除有精神障礙和其他基礎疾病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調查研究。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治療,引導患者采取吸氣后屏氣的方式實施治療,具體操作:引導患者保持深呼吸,用力屏氣之后再緩緩將氣吐出,反復多次實施以上動作。針對有些患者可采取壓迫頸動脈竇的辦法進行治療,護理人員再對患者的頸動脈竇進行按摩,同時還可以對患者采取常規藥物輔助治療,如鎮咳藥、腎上腺素等[3]。觀察組患者則實行中醫針灸治療,具體操作:首先,對患者實施中醫診斷,結合診斷結果把患者分為兩類,一類是寒氣驚動咽喉型,另一類則是胃部火氣向上逆轉型[4]。接著再針對患者的具體狀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案,分別對三陰交、膈腧、中脘、足三里、內關等穴位進行針灸治療,1次/d[5]。倘若患者伴有肝部陰郁癥狀,則應對涌泉穴和內庭穴進行針刺,應采取提插瀉法施針,并將針灸針留置患者體內30 min左右[6]。倘若患者伴有氣虛癥狀,則應對患者的氣海穴進行針灸治療。倘若患者伴有胃部火氣上逆癥狀,則應對患者的中脘穴進行針灸治療。倘若患者伴有寒氣癥狀,則應采取平補平瀉法對患者的足三里穴位進行針灸治療[7]。此外,還應對患者的耳穴之膈部位和胃部位進行針灸治療,并留置20 min左右。
療效判定標準:治療效果判定標準主要包括3個:①無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呃逆癥狀未見好轉,甚至更加嚴重;②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呃逆癥狀有所好轉,但仍伴有輕微的“打嗝”癥狀,發作次數也有所減少;③顯效:患者的呃逆癥狀完全消失,1 d后也未見復發。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選擇率(%)進行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則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組在第1次針灸治療后便治愈21例(84.00%),第2次針灸后治愈3例(12.00%),在第3次針灸后才治愈的1例(4.00%)。
呃逆是臨床上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通常輕微的呃逆癥狀會自行消失,而如果呃逆癥狀持續超過3 d,或者經過治療后仍會反復發作,則必須盡快入院接受治療。曾有報道指出,頑固性呃逆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胃部、腦血管以及腸道等各個器官,極易誘發各種疾病[8]。此外,呃逆癥狀的存在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飲食、睡眠,給患者的生活造成諸多的困擾,而且極易誘發患者的煩悶、焦慮等消極情況,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
中醫指出,誘發頑固性呃逆的原因主要是心情煩躁、體虛、飲食不規律等,其發病機理主要是胃氣逆滯、肝脾胃不和。所以,在對頑固性呃逆患者進行治療時,可采取中醫針灸治療的辦法來調理患者的血氣運行和經絡運行。應當對患者的中脘、三陰交、膈腧、足三里、內關等穴位進行針灸治療,以達到利膈鎮逆、疏通氣血、利氣止呃、疏通經絡等目的,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的呃逆癥狀。然而,在治療的過程中,應當在正確診斷患者的基礎上,對患者采取辨證分型治療,再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針對相應的穴位進行針灸治療,這樣方能使治療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切不可一概而論。除此之外,在進行針灸治療的過程中,應恰當地把握好穿刺深度,而且還必須緩緩地將針插入穴位。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64.00%,觀察組為100.00%,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中醫針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頑固性呃逆治療手段。
綜上所述,在頑固性呃逆患者中采取中醫針灸治療,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于臨床。
[1]劉昆.針灸治療頑固性呃逆的臨床療效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5,11(2):104-105.
[2]毛磊.中醫針灸治療頑固生呃逆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7(7):110.
[3]蔣海燕.中醫針灸治療頑固性呃逆52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5,7(33):116-117.
[4]阿迪力,阿力木.分析中醫針灸法治療頑固性呃逆的臨床療效[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14):136.
[5]張曉峰.頑固性呃逆患者應用中醫針灸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9):148-149.
[6]袁蘊楠.頑固性呃逆的中醫針灸治療臨床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9):185-186.
[7]趙娜,高揚.分析中醫針灸法治療頑固性呃逆的臨床療效[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80):124-125.
[8]陳春雁.中醫針灸法治療頑固性呃逆的臨
Clinical analysis of 50 cases of intractable hiccup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Chen Hua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Meixian 722300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hiccup.Methods:50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 on average.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4%,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00.00%of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21 cases(84%)were cured after first acupuncture treatment,and 3 cases(12%)were cured after second times of acupuncture.Only 1 case(4%)was cured after third times of acupuncture.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hiccup,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and it has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Intractable hiccup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