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希琴 惠冬蓉
830002烏魯木齊天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質管辦
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控制中的應用
馮希琴 惠冬蓉
830002烏魯木齊天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質管辦
目的:對微生物檢驗控制醫院感染的作用進行分析和評價。方法:收治尿路感染患者214例,隨機分成探究組和對比組,各107例。探究組在臨床治療中開展微生物檢驗,對比組未進行微生物檢驗。結果:探究組重度感染3.8%,中度感染26.2%,輕度感染率70.0%,和對比組的16.8%、39.3%、48.6%相比,差異均具有統計意義(P<0.05);探究組未出現院內感染,對比組出現3例院內感染(P<0.05)。結論:在臨床治療中開展微生物檢驗,有助于控制感染,改善患者病情,且可預防院內感染。
微生物檢驗;感染;控制
微生物檢驗是臨床疾病檢查和診斷的重要方法,在診療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表明,微生物檢驗能夠更為準確、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感染病原菌的情況,進而實施針對性治療。在發生感染后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那么可能發展成嚴重感染性病癥,同時受醫院感染潛在的影響,增加了患者痛苦,還使得治療難度增大[1]。基于此,必須重視開展微生物檢驗,有效控制和減少感染。本文主要對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診治的214例尿路感染患者的臨床情況進行分析,探析微生物檢驗的作用,報告如下。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尿路感染患者214例,均通過臨床癥狀、尿常規等檢查確診,符合尿路感染診斷標準[2]。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成探究組和對比組,各107例。其中,探究組男63例,女44例;年齡25~74歲,平均(43.6±4.2)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1.5±0.4)年。對比組男59例,女48例;年齡7~76歲,平均(44.2±3.8)歲;病程4個月~3年,平均(1.7±0.3)年。兩組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此項對比研究。
方法:對比組患者在治療中未進行微生物檢驗,臨床醫生依照臨床經驗應用藥物治療。探究組患者則在治療中實施微生物檢驗,并依照該檢驗結果選用藥物治療。具體操作:①細菌鑒定及藥敏試驗:在完成純菌種后,應ID32E試條開展細菌鑒定;然后,應用ATBG-5試條開展藥敏試驗,應用ATB Expression型半自動微生物分析儀予以檢測。②菌株初篩及確診試驗:在應用微生物分析儀進行檢測時專家系統給予初篩提示。采取K-B法開展確診試驗,即頭孢拉定30 μg/片,頭孢拉定/克拉維酸10 μg/片或頭孢噻肟30 μg/片,頭孢噻肟/克拉維酸10 μg/片。如果在注入克拉維酸之后,抑菌環直徑的增大>5 mm,那么判斷是產ESBLs菌。
效果觀察:依照尿路感染改善情況進行效果判斷[3],具體如下:①輕度感染:輕微尿痛,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血尿、氣尿、細菌尿等顯著減少,腰部酸痛不明顯;②中度感染:尿痛較明顯,臨床癥狀有一定改善,血尿、氣尿、細菌尿等較多,腰部酸痛明顯,可耐受;③重度感染:嚴重尿痛、尿頻、尿不盡等癥狀,血尿、氣尿、細菌尿等量多,且腰部酸痛難以耐受。同時,觀察患者體內是否出現新生菌,如果出現了新生菌,則判斷為院內感染。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0.0軟件對本研究所有資料予以統計處理,應用[n(%)]表示計量數據,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在治療后,探究組患者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感染程度整體輕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兩組院內感染發生情況對比: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探究組出現4例院內感染,發生率3.7%,兩組院內感染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χ2=4.076)。

表1 兩組臨床治療后感染改善情況對比[n(%)]
微生物檢驗是當前臨床醫學中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其不僅是臨床感染診治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臨床抗生素合理應用的指導依據[4]。減少臨床抗生素濫用,提高合理用藥率,這需要醫護人員對抗生素藥物臨床應用相關信息有充分了解,而微生物檢驗則可快速、準確地提供此類信息,可確保抗生素在臨床上得以合理應用。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易感人群是引起醫院感染的主要環節,控制好這3個環節,就可有效預防和減少醫院感染發生[3]。微生物檢驗與上述3環節有著密切關系。因而,有必要探討該項檢驗在臨床上的應用意義。
微生物檢驗的監測功能主要表現:①可對臨床資料起到反饋作用:微生物實驗檢驗必須對臨床不同標本開展耐藥譜統計處理,定期向醫院感染控制部門報告,有助于各科室臨床醫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院內流行病原菌、耐藥譜的情況,做到科學、合理地應用抗生素。②定期統計細菌藥敏試驗數據:主要采取K-B紙片法進行試驗,該方法可選出最佳的治療藥物,同時能進行細菌鑒定,且是一種特殊流行病學分型工具。醫院感染監測、控制效果和微生物檢驗水平存在關系,所以,要重視和強化微生物檢驗人員的技術培訓。一方面,應不斷強化檢驗人員的理論知識培訓,并要豐富其診療感染病癥的相關知識。另一方面,應充分調動檢驗人員的主動性,進一步提升檢驗人員的監測效率,加強醫患溝通能力培養。同時,檢驗人員對醫院感染監控要有很強的責任感,掌握并能熟練應用消毒、隔離等方法。另外,檢驗人員要加強對院內患者情況的分析,特別是對于重癥患者、白血病患者及骨髓移植患者等進行呼吸道、耐藥性等檢測,并做好記錄。
本研究中,對探究組107例尿路感染患者進行了微生物檢驗,患者在實施微生物檢驗后,醫護人員依照檢驗結果進行有針對性、合理的治療,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繼續發展。探究組患者整體感染嚴重程度低于對比組(P<0.05),且探究組無新生菌出現,對比組有3例出現新生菌。與張曉靜對在醫院感染控制應用微生物檢驗的研究報告基本一致[5,6]。
綜上所述,微生物檢驗在臨床感染控制中有著重要作用,不但能預防和控制醫源性感染、監測病原菌及控制傳播路徑,還可對易感人群開展有效監測,進而為臨床用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確保合理用藥,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古漢福.加強微生物檢驗在控制醫院感染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醫學,2014,11(33):30-31.
[2]李美麗.分子技術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11(9):160-162.
[3]湯進,高小文,黃曉霞.淺談LIS在微生物檢驗應用中的幾點體會[J].醫療裝備,2010,10(2):22-23.
[4]曹艷,黃一靈,徐艷玲,等.MALDI-TOFMS技術在臨床微生物檢驗領域的應用進展分析[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5,35(1):123-127.
[5]張曉靜.微生物檢驗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24(6):102-103.
[6]孫克.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者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華北國防醫藥,2011,22
Application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in infection control
Feng Xiqin,Hui Dongrong
Quality Management Office,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Tianshan District,Urumqi 830002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role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in controlling nosocomial infection.Methods:214 patient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quir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107 cases in each group.The inquiry group carried out microbiological test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and no microbiological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Severe infection in the inquiry group was 3.8%,moderate infection was 26.2%,and the mild infection rate was 70%,compared with 16.8%,39.3%,48.6%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as no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inquiry group,while 3 cas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ppeared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is helpful to control infection,which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prevent nosocomial infection.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Infected;Control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