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宗平
海南儋州:特色加品牌 農業更出彩
文/易宗平
不用喊“預備,跑”,一群“運動員”就已向前狂奔,到達終點后,有的跳入水池游泳,有的在岸邊小憩……這些“運動員”就是海南儋州蘭洋鎮放養基地的山豬。該基地負責人介紹,讓山豬多運動,可多長瘦肉,增強免疫力。山豬在水池里粘上紅壤泥漿后,可減少毛發寄生蟲,讓山豬更健康。
頗具特色的生豬產業為儋州贏得了“國家生豬標準化養殖示范市”稱號。不僅如此,作為農業大市的儋州,近年來成功躋身“中國優質蔬菜基地十強縣(市)”“中國果蔬產業綠色農業產品示范市”“中國特色農產品示范市”之列,特色高效農業可謂發展得如火如荼。
▲外地游客采摘儋州蜜柚(舒曉攝)
倉庫里的空盒又在增加,求購電話卻不時響起。儋州市白馬井鎮“吳氏糖寮”負責人說起他們生產的土糖頗為自豪。一般的紅糖、白糖市場價每斤不到10元,但他們生產的土糖零售價每斤超過30元,且供不應求。
黑中略泛黃的儋州土糖似乎有點其貌不揚,卻暢銷省內外?!皡鞘咸清肌钡谖宕鷤鞒腥藚切〗≌f,他堅持用祖傳手工技藝制糖,雖然很“土”,但突出原生態,不添加任何化學成分。因而經他指導制作的土糖,以其獨有口感、品質受到市場的歡迎。2016年底至2017年初的榨季,糖廠實現銷售收入320萬元,同比增長超過30%。
作為“老字號”的儋州土糖歷史底蘊深厚,土法制糖技藝已入選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名錄,并在申報國家級非遺名錄。
看似“土氣”,實則“老字號”的儋州農產品不在少數。
儋州粽子行業協會會長王開元介紹,儋州白馬井因漢代伏波將軍馬援的白馬踏出地下水而得名。取此井中之水來蒸煮以蝦米為料的粽子,便是有名的“伏波蝦米粽”,而儋州這樣的“老字號”粽子品牌還有不少。
▲工人正在將采摘后的海頭地瓜裝車(李紹遠攝)
長勢葳蕤的菌草揮舞著細長葉片,展示著“點草成金”的底氣。儋州牧春綠色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才偉說,公司推廣的500余畝菌草基地已通過GAP認證(良好農業規范)。菌草除了為畜牧業提供優質飼料,粉碎了裝袋還可以“以草代木”培植靈芝、食用菌、藥用菌等,成為循環農業的典型代表之一。
有底氣的不僅是菌草業,儋州系列農產品也具有優良的品質支撐。
2016年2月,儋州市收到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公告函,正式批準對“儋州粽子”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儋州廣和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傳明說:“儋州粽子的制作工序復雜嚴謹,至少有15道工序,這已成了一種‘儋州程序’?!?/p>
兩組患者功能指標見表2。LCP組開始部分負重活動早于SEF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時,LCP組膝、踝關節活動范圍平均值優于SEF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構建“儋州程序”,為儋州農業培育精品名牌提供了標準化條件。
“從原料到餐桌,儋州農產品正在全力構建全流程可追溯系統,形成三級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儋州市農委主任郭博寧說。
數據顯示,儋州已在枝根坡等5個農產品基地建成質量安全3G追溯系統,在排浦華頭坡等19個基地建起了田頭質量安全綜合服務站,在南豐鎮頭佑村等5個冬季瓜菜重點村成立了監管點,在富克坡等5個基地和收購點設立了檢測點。2016年,儋州檢測了1.1萬多個農產品樣品,合格率為99.2%,實現重點瓜菜基地100%檢測,出島農產品100%持有合格證。
“儋州熱帶高效農業的特色化、品牌化、規模化、產業化日趨明顯?!辟僦菔惺虚L朱洪武說,通過百里挑一,選擇一批有特色、有優勢、有前景的農產品,儋州著力打造九大農業知名品牌,即儋州粽子、儋州紅魚、儋州黃皮、海頭地瓜、儋州香芋、儋州蜜柚、儋州雞、儋州跑海鴨、儋州綠殼雞蛋。
其中,儋州跑海鴨產業“跑”向億元產業。儋州市畜牧局局長李昌充說,跑海鴨養殖已由排浦擴展到白馬井、新州、光村、海頭等鎮。全市跑海鴨達30萬只,蛋、肉年銷售總額逼近1億元。
儋州海頭地瓜產業探索新業態。3月25日,儋州市世界地瓜主題公園規劃設計啟動會在海南大學召開。海南大學副校長、海南大學熱帶農林學院院長胡新文提出,建設世界級地瓜主題公園,打造集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良種良苗繁育、有機栽培示范、專用藥肥生產、產品深加工、旅游觀光、體驗農業、科普教育、中央廚房等三次產業高度融合的農業綜合體。
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特色高效農業,儋州市財政連年預算品牌農業專項資金1000萬元至2000萬元,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創立品牌。2015年9月,儋州出臺品牌農業創建獎勵辦法,對獲得中國名牌農產品的獎勵50萬元。
整合多種優勢力量的儋州特色高效農業,其轉型升級、產業融合值得期待。
(據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