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向全社會傳遞出遼寧省委、省政府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求賢若渴、廣納天下人才的信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從7月中旬到8月底,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全省集中開展“遼寧人才工作宣傳月”活動,重點宣傳人才政策、人才典型和各地人才工作經驗做法。
宣傳人才政策,重點宣傳2016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制定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讓廣大人才和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在加強黨管人才方面,省委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黨委(黨組)人才工作責任制的意見》,提出強化目標責任考核,實行人才工作項目化管理,以項目落實推動人才工作落實;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黨委(黨組)成員要帶頭聯系服務專家,對重點專家重點聯系、精準施策。在鼓勵人才創新創業方面,出臺了《關于貫徹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鼓勵科研人員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創新創業活動獲得收入,允許科研人員適度兼職兼薪,在企業兼職的工作業績可作為原單位參加職稱評審、崗位競聘、考核等的重要依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工作的通知》,依法對職務科技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在本省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其他人員給予獎勵,獎勵份額不低于獎勵總額的70%,比國家規定提高20%。在人才評價激勵方面,出臺了《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成績優異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評定暫行辦法》,對在工程、農業專業技術領域轉化科技成果成績優異人員中,開展正高級和副高級兩個級別職稱評定工作,評定主要看貢獻、看能力,突出市場和企業評價,將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橫向課題資金、科技成果市場效益等來自市場的評價結果作為主要評價標準,對外語、計算機不作要求;出臺了《關于弘揚“工匠精神”加強全省技術工人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每年在工匠技師中選拔100名“遼寧工匠”,給予每人10萬元生活補貼,并享受省級優秀專家待遇,經過評審可直接獲得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專業技術資格。在人才培養引進方面,出臺了《遼寧省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實施方案》,打造“人才特區”,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激勵政策;出臺了《關于推進高中等學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停招或撤銷本科39種專業的79個專業點、高職專科20種專業的84個專業點。增設智能制造技術與工程、機器人工程等18種本科專業,以及生態農業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等19種高職??茖I。
宣傳人才典型,重點宣傳為遼寧振興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兩院院士、優秀專家、遼寧杰出科技工作者、遼寧工匠、農村實用人才等的先進事跡,不僅宣傳“高精尖”人才,也宣傳“大工匠”“土專家”“田秀才”。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柴天佑,率領團隊在混合智能優化控制技術及應用領域取得了多個創新性成果,使我國工業自動控制走在了世界前列;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呂光泉回國后加入沈陽拓荊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新一代薄膜設備系列產品,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產品指標等同或優于國外同類產品,成本比進口設備低了30%;“遼寧杰出科技工作者”劉瑀通過大連“海創工程”,在大連注冊成立環信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全天候、實時海上溢油監測跟蹤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第十三屆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王剛,用雙手和雙眼超越了電腦加工精度極限,超過一般數控機床的精度;3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大戶標兵”的于會懷,2012年建成水稻工廠化育苗基地和稻米加工廠,當年總產量達到4500多萬斤,使農民增收1080萬元,累計向國家和社會提供優質商品水稻近4億斤……
宣傳經驗做法,主要聚集基層創新、聚集工作成效,總結宣傳全省推進人才事業發展的典型經驗做法和取得成效。沈陽市從去年開始實施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團隊資助項目,向新松機器人公司曲道奎團隊、拓荊科技公司姜謙團隊等21個開展創新創業的團隊給予經費支持;大連市用優惠政策柔性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1100余人次,安排965套房源作為人才公寓,可拎包即住;撫順市實施“大石化產業市校企人才戰略合作”,建立“人才—項目—產業”聯動開發機制,開展“教授博士服務撫順”行動,選派136名教授博士到生產一線幫助解決生產難題110項;丹東市組建“鴨綠江之友”院士專家聯誼會,引進會員82人,其中“兩院”院士49人、高層次專家33人;盤錦市瞄準“人才”抓“項目”,將從澳大利亞留學歸來的宋陽及其可穿戴智能醫療設備團隊引入遼寧北方新材料產業園,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今年投產運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