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針對英語寫作教學面臨的困局和疑難問題,就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一直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針對當前學生不愿寫、不會寫、寫不好等實際問題,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剖析了產生的原因,結合課程標準的相關理念,分析了從讀、寫、背、英語思維和講評等策略。
寫作訓練寫作能力以背促寫課程標準一、前言
目前,初中英語教學的書面表達相對滯后,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甚微,形成了“聽到寫作學生心煩,見到習作教師不愿批”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方面:(1)漢語影響、生詞造句;(2)詞匯貧乏、搭配不當;(3)句型誤用、語法不通;(4)信息不全、條理紊亂。教師方面則是在教學中缺乏科學和系統的寫作教學方法,表現為:(1)散——缺乏條理性、分散;(2)亂——各層次寫作雜亂相間、影響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關注學生寫作的每個環節,結合新教材的內容,在教學中探索了學生的寫作方略。
二、原因分析
1.語言輸入過少,只顧讀不顧寫。閱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更是寫作的基礎,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閱讀文本,使之為學生隨后的寫作服務。然而,有些教師在學生寫作前沒有給予充分的與話題相關的語言輸入,學生在寫作時又不能得到教師合理、有效的寫作策略指導,這就勢必導致閱讀與寫作嚴重分離,相互割裂。一方面,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過分強調語言知識點的掌握,而忽視了文本結構分析和好詞好句的歸納與整理;另一方面,教師只關注了目前的讀,為顧及今后的寫。他們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而沒有適當延伸和拓展閱讀文本,更沒有將閱讀文本作為學生寫作的樣本。
2.語篇意識破碎,布局不和理。許多學生純粹把寫作當作翻譯句子并簡單堆砌,即不考慮文章開篇主題句和結尾點題句,也不考慮段首的中心句,下文敘述的細節也不能很好地提供支持。許多學生的寫作問題突出:內容支離破碎,缺乏連貫性;詞匯貧乏,句式單一;語段之間缺乏邏輯性等。
3.缺少講評反饋,分析歸納不足。習作講評是指在習作批改的基礎上,教師應分析和歸納習作中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習作好在哪里,錯在哪里;為什么好,為什么錯;怎樣改進,怎樣提高。可以說,習作講評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但有很多教師在批改后不屑于講評反饋,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參考教師的批改意見獨立訂正和反思。殊不知,若對讀后講評重視不夠,那么即使花費大量時間,學生的寫作能力也難以快速提高。所以有針對性、切實解決寫作中的優劣得失,能幫助學生總結寫作中經驗教訓,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助推作用。
三、策略探討
1.活用詞句。剛接觸英語的學生,對英語寫作具有一定的害怕心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先易后難的方法,用簡單的詞組成句子,再以句子的構成作為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起點,引導學生從對單個句型的掌握,逐漸過渡到多種句型的混用,直到學生能連貫自如地表達思想。一句多譯,句型轉換,是書面表達能力的關鍵。總的來說,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將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詞、句作為材料讓學生訓練,使學生樂于接受,輕松完成,享受成功感。
2.挖掘話題題材,提煉豐富寫作素材。
(1)創設情景,激勵學生對話及復述課文。對話是在一定情景下的習慣性語言,脫離了情景,對話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模擬真實情景,創設接近生活的真實語言環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內容,增強了學生的語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寫作打下了基礎。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口頭復述課文,有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
(2)關注文本語言,培養遣詞造句和模仿能力。充足的詞匯量和豐富的句型是寫作能力的前提,學生閱讀后可以通過模仿理解和掌握詞句,并逐步運用。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平時可以有意識地精選和推薦一些優質課外閱讀材料,發揮其引導和啟迪作用,讓學生通過誦讀、比較、聯想、討論等方式,逐漸感悟如何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和情感。
(3)讓學生創新聯想。在課堂上,我們更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因此,除了復述課文的寫作訓練之處,進行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寫作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3.培養英語思維。
(1)課堂上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用英語來進行交流與溝通。
(2)經常性地給學生作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的介紹,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異。
(3)有意識地記住一些固定用法,經常性地做些漢譯英的練習,注重一句多譯,這對于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大有幫助。
四、結束語
隨著學生學習英語的深入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實際情況出發,對學生進行低起點、小步子、容量適中、快速反饋訓練,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獲得成功,并增加其自信心和意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初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