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諾
窗外,暴風疾雨肆意敲打著窗玻璃。聽著“噼里啪啦”的聲音,我想起了小時候每逢下雨都陪我玩水的爺爺奶奶。如今他們都70多歲了,走在鄉下那下了雨就又泥濘又滑的土路上,萬一滑倒可怎么辦?
想起小時候,我坐在彩色地墊上,手里拿著玩具,奶奶蒸了雞蛋羹喂我吃。她盛一勺送到我嘴邊,說一聲“啊”,我就張開嘴,奶奶問一句“香不香”,我就嘟著小嘴發出類似“美美美”的聲音。
這是我一歲時奶奶喂我吃飯的錄像。17年前,為了照顧我,爺爺奶奶從老家來到鄭州,做好了長期陪我的準備。在奶奶和媽媽的精心照料下,我出生后體重飛增,到滿月時已經十來斤了,又白又胖。
再大些,當勞累了一天的爺爺奶奶坐在沙發上休息時,我就把在幼兒園學到的兒歌、舞蹈等節目表演給他們看。不管表演得好壞,他們都會給我最熱烈的掌聲。后來我又有了新的玩法。我當主持人,讓爺爺奶奶上臺表演節目,表演完后評出一、二等獎,并學著電視里的樣子,把我畫畫時獲得的獎章戴在他們脖子上,并讓他們發表獲獎感言。這可難壞了大字不識一個的奶奶,我只好一字一句教她說,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他們常說看我表演節目比看電視還過癮。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教爺爺奶奶學英語。我裝模作樣戴上眼鏡,站在小黑板前說:“同學們好,今天我教你們學英語,要認真聽,用心學。誰學得好有獎勵呀。”我先教了一個單詞“女孩”,英語是“girl”,我剛說我是一個“girl”,奶奶就不愿意了:“啥破英語,你咋變成狗了?”當我說到太陽是“sun”,兒子是“son”時,爺爺答腔了:“英語很奇怪呀,太陽和兒子咋會是一樣的讀法呢?”你瞧,他們真是學不好啊!
奶奶常逗我說:“妞妞,你以后上班掙錢了會給奶奶買好吃的嗎?”我不假思索地說:“我會給您買好多好吃的,還有新衣服。”“等你上班了,說不定我就躺地窖里睡覺了。”我很好奇地問奶奶:“地窖在哪兒?是不是很涼快?”當爺爺告訴我地窖就是墳墓時,我急哭了,說:“我不讓奶奶死,我不讓奶奶死!”奶奶連忙摟著我說:“傻孩子,奶奶不死了,永遠陪著妞妞。”我這才破涕為笑。
在他們的精心照顧下,我的個子比同齡人高出一截,他們爽朗的性格也影響了我,膽小內向的我漸漸變得開朗活潑。
上學后,跟爺爺奶奶相處的時間就短了。爺爺奶奶也有了自己的時間,爺爺和一幫老年人打打麻將 、談論一下國家大事什么的。奶奶呢,有時去麻將場里觀看,有時和幾個老太太逛逛街、買買菜,倒也過得自在。上高中后我住校了,不需要他們照顧了,他們覺得日子太過清閑,就又回老家忙了。可我已經習慣了爺爺奶奶的存在,每到周末回家時,我總是忍不住推開他們的房間看看,總覺得他們還在,我是不可抑制地想念他們呀!
今年暑假還沒到,爸爸媽媽就回老家把爺爺奶奶接到鄭州來了,想讓他們多住一段時間,好好休息休息。爺爺奶奶又老了一些,但對我的關愛一點不減,和他們相處的日子里,我仿佛又回到了兒時。高中的暑假很短,我放假不到一個月就又開始上課了,加上爺爺奶奶聽說老家大伯住院做了個小手術,就再也住不下去了,不顧爸媽的挽留執意回了老家。我多想他們多住些日子啊!
聽著窗外越來越急的雨聲,我也越來越擔心他們,忍不住拿起電話撥通了那串熟悉的號碼。當聽筒里傳來奶奶洪亮的聲音時,我那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我和爺爺奶奶約定,等明年我金榜題名時,一定回老家好好地陪兩位老人擇菜摘瓜,認真體驗體驗農村生活。
(指導老師 廖 偉)
本文語言平實如拉家常,卻句句含情。文中所描述的三四件小事,文字都不多,文筆清澈舒暢,如潺潺流淌的小溪,讀來親切有趣。寫作中采用倒敘手法,由雨景引出回憶,從“我”的成長中凸顯爺爺奶奶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和“我”對兩位老人的依戀之情。內容上,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老人的想念,還有把爺爺奶奶接來鄭州小住的行動,使文章顯得充實完整,中心十分突出。結構上,以雨入文,以雨中通電話結束,首尾圓合,相互呼應。
(筱 梅 簡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