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魚
越山峰、穿林海、走江南、跨雪山……一位爸爸竟然帶著4歲女兒騎行1.6萬公里。
他為什么要帶著這么小的孩子騎行?這段經(jīng)歷又會給他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改變?
…………
找一種方式,走進女兒的童年
齊海亮是個魁梧黝黑的北方漢子,戴著一副無框眼鏡,在唐山經(jīng)營兩家琴行和連鎖酒店;女兒齊藝涵,2011年6月1日出生,小名六一。
…………
2015年年初,齊海亮和騎友們一起騎行羅布泊圓夢,一來一回兩個月?;丶夷翘?,是女兒六一拿鑰匙給他開的門。
“我當時就愣住了!因為在我印象中,女兒剛學會走路不久啊!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錯過了女兒好多成長的瞬間?!饼R海亮一時感慨萬千。這些年,他一直忙生意應酬,即使有空也是出去騎行,很少陪伴女兒。于是,他開始有意識地騰出時間在家??墒牵诩业臅r間一長,齊海亮發(fā)現(xiàn),女兒身上有些“壞毛病”。六一是獨生女,雖然爸爸經(jīng)常不在家,但是爺爺、奶奶和媽媽對她都特別疼愛,對她百依百順。每天早晨,六一都要因為穿衣服的事跟媽媽鬧別扭,看見玩具、零食,媽媽不給買她就撒潑打滾。他開始擔心女兒長大之后,會變成嬌縱的“小公主”。想教育孩子時,平時陪伴少的惡果顯現(xiàn)出來了:六一把“陌生”爸爸的話當成耳邊風,爸爸不讓她做什么,她就去找媽媽求救。齊海亮開始琢磨: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他和女兒單獨在一起一段時間,讓他能夠真正走入女兒的童年?
很快機會來了。齊海亮一直夢想騎行到羅馬,有一天,他又在地圖上規(guī)劃行程。六一跑過來,好奇地問:“爸爸,你在干什么呀?”齊海亮說:“爸爸要騎車去羅馬?。 绷慌d奮地說:“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就在那一刻,齊海亮突然萌生了騎車帶女兒遠行的想法。自行車和旅行裝備都是現(xiàn)成的,他給女兒買了一個可愛的小拖車。拖車與自行車之間有一個連接桿,車架是鋁合金支架,車身是結(jié)實的牛津布,中間透視效果比較好。六一坐在車里,可以欣賞到外面的美景,只要拉開牛津布,小拖車就變成了拉風的敞篷車。
…………
經(jīng)過3個月的籌備,2015年9月4日,齊海亮帶著女兒出發(fā)了,直奔5000多公里外的三亞。
…………
一路上,他和她都在改變
在只有兩個人相依為命的日子里,齊海亮迅速地走進了六一的童年世界,一路的風景、人文、生活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他們。
齊海亮鼓勵膽小的六一到溪邊看鴨子,與小羊一起玩耍,給流浪狗喂食,陪伴女兒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個生命中的“第一次”。喂流浪狗時,齊海亮耐心地做示范:“當小狗高興時,它會對著你左右搖擺尾巴,這個時候你可以喂它點吃的,然后再試著去摸摸它?!甭兀粡摹靶」鳌弊兂闪艘粋€“放養(yǎng)的小孩”,穿條小褲衩在小河里玩水槍,再也不像剛出門時見了陌生人就害羞。無論到了哪個城市,她都跑跑玩玩,比齊海亮還放得開。她還學會了心疼爸爸,給爸爸剝橘子吃,倒水喝,讓齊海亮非常感動。
而在和女兒一起騎行的日子里,齊海亮也向超級奶爸變身。他每天要給女兒洗衣服,哄女兒睡覺,陪女兒遛狗,照顧生病的女兒……這些都是他以前從來沒做過的事情?!罢娴淖隽四贪?,感覺還挺不錯的。我付出了很多,收獲是女兒開始依賴我、信任我,需要我這個爸爸?!彬T行100天紀念日時,齊海亮還發(fā)了一條朋友圈:“為了給六一改善伙食,我煮了餃子和湯圓,六一很捧場。這一路,我學會了燜米飯、煮面條、炒雞蛋、炒豆角,是在和女兒一起成長。我們一路很開心,滿滿的回憶,慢慢地回憶,可能會回憶一輩子?!?/p>
每天和可愛的女兒在一起,齊海亮這個糙老爺們兒,心變得越來越柔軟、細膩。他不僅和以前一樣善待自己,學會照顧女兒的需要,還學會了表達感情。有一次,正騎行的他聽到藍牙音箱里傳來稚嫩的童聲“愛我,你就抱抱我”,馬上停下車,對六一說:“女兒,爸爸要抱抱你!”沒想到,六一卻跟著爸爸變粗獷了,她說:“爸爸,你別整這些沒用的了,趕快騎,不然天又黑啦!”
…………
騎行在滇藏線時,雪山越來越近,坡陡彎急,仿佛騎行在天際。夜晚到了德欽,仿佛就住在天上。抬頭仰望蒼穹,恍然發(fā)現(xiàn)繁星滿天,如鉆石般璀璨。靜穆夜色里的星空高遠、寧靜、蒼涼,仿佛照亮了人心底最深處的角落。齊海亮如癡如醉,六一也驚嘆不已:“爸爸,閃閃的星星會說話啊,我好像伸手就能抓住它們了?!?在那一刻,齊海亮覺得女兒完全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
父女倆的騎行還在繼續(xù),齊海亮卻覺得自己已經(jīng)收獲滿滿:他全身心地陪伴了女兒9個月,他了解了女兒的閃光點,他讀懂了女兒的語言,他給了女兒一個快樂的回憶。他相信,等將來有一天,女兒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會驕傲地說:“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騎行帶我環(huán)游了中國!”
或許有一天,他還會帶著六一一路騎行到羅馬,和女兒一起體驗他所經(jīng)歷的人生。
(摘自《婚姻與家庭》2016年第8期,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