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艾
厚生貽芳
○ 小艾

吳貽芳(1893年-1985年),生物學博士,中國第一位女子大學校長。
1948年8月,金陵女子大學的學生們自編自演了一出話劇:吳家二小姐貽芳,才貌雙全,年過30歲仍待字閨中。有好事者問“為什么不結婚”,她微笑著回答:“我在等一個合適的人。”三年后,一個英俊的男人前來求親,吳貽芳欣然應允。是誰讓她青眼有加?是“教育之神”。
“吳貽芳嫁給教育”,一時傳為佳話。那一年,她執教金陵女大,已整整二十年。
1893年,吳貽芳出身于官宦之家,守舊的父親讓她和姐姐裹小腳,學女紅,姐妹倆卻志不在此,看到哥哥去上學,也據理力爭。姐姐試圖吞金自殺,才換來去杭州上學的機會,后來在政治活動家、姨父陳叔通建議下,她們到開設英語課程的上海啟明女子學校就讀。
對新世界,吳貽芳充滿好奇與渴望。始料不及的是,厄運突然而至。因被上司誣陷,父親自殺,短短一個月,哥哥、姐姐、母親相繼而去,吳貽芳痛不欲生。是姨父的勸慰,讓她重新振作起來,到北京一所小學擔任英文教員。后來,在一位美籍教師推薦下,她作為插班生進入美國教會剛剛創辦的金陵女大學習。因勤奮刻苦,她被推舉為學生自治會會長。畢業之際,正值“五四”運動爆發,她組織同學打著校旗,參與到游行隊伍中。一個首屆只有五名畢業生的女子大學,轟動了南京學界。
畢業后,吳貽芳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為來校演講的美國一家大學的校長當翻譯。一口流利的英文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經這位校長推薦,吳貽芳前往美國深造。在密執安大學,她“探幽燭微,細加研習,以便將來振國興邦”。
1926年,一個澳洲政客來美演講,在臺上,他傲慢地說:“中國不能算一個獨立的近代國家,亞洲鄰近的國家應當移民到中國去,幫助管理這個國家……”民族尊嚴遭到踐踏,臺下的吳貽芳憤然起身:“這是對中國的誣蔑!”她連夜寫了反駁文章刊登在《密執安日報》上,激起華人學生的愛國熱情。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后,35歲的吳貽芳謝絕了導師留校任教的好意,回國擔任金陵女大校長。她以“厚生”作為校訓,致力于“造就女界領袖為社會之用”。除了注重基礎學科,“風度非凡,有如天使”的她還把美育融入體育,飄蕩的琴聲、翩躚的舞姿讓校園彌漫著藝術氣氛,女性紛紛慕名而來。
抗戰爆發后,金陵女大被迫遷移,從南京到漢口又到成都,萬里流亡中,吳貽芳堅持辦學。她要求學生“艱苦建校,抗日救國”,鼓勵她們參與抗戰服務,“不光是為了自己活著,還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他人和造福社會”。
因在抗戰中的突出表現,吳貽芳成為國民參政會主席團成員中唯一的女性。主持會議時,她莊重而沉穩,風采令人折服,政治活動能力開始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組織“六人教授團”赴美宣傳抗戰時,羅斯福總統盛贊她為“智慧女神”。
1945年,在舊金山聯合國制憲會議上,各式鏡頭對準了穿旗袍、戴金絲眼鏡、梳中式發髻發言的吳貽芳,演講獲得陣陣掌聲,她成為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代表。
1951年,金陵女大和金陵大學合并,吳貽芳擔任了江蘇省教育廳長。
在金陵女大的二十三年,面對戰亂、危機和對女子教育的偏見,吳貽芳用無比的堅韌和非凡的勇氣堅守著,使金陵女大蜚聲海外。“男有蔡元培,女有吳貽芳”,是對她最好的贊譽。
(編輯張秀格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