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清華大學教授趙家和"/>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清華大學關工委供稿
用畢生詮釋大愛無疆
——追記清華大學教授趙家和
清華大學關工委供稿

編者的話:在碩果累累的金秋九月,又一個教師節來到了,我們奉獻給讀者一組“老教師之歌”。這些退下來的老教師,他們弘揚人民教師的傳統美德,嘔心瀝血育新苗,化作春泥更護花,繼續為下一代奉獻著光和熱,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在此,我們衷心地祝福老教師:教師節快樂,晚年幸福安康!
3月31日,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第四期推出了燃盡自己、燭照世界的清華大學老教授趙家和的感人故事。趙家和1934年出生在清華園,抗戰中隨在清華大學任教的父親及家人遷往云南昆明西南聯大,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學習,畢業后留校任教,從此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清華。
2012年7月,趙家和老師因罹患癌癥離開了我們。給我們留下的,是他將一生積蓄的1000多萬元全部用于助學的那份人間大愛。
1998年,退休后的趙老師和妻子到了美國,陪同女兒攻讀碩士,他同時應邀擔任了德州大學的客座教授。由于趙老師對于經濟管理專業非常了解,又有著近乎母語水平的英文能力,因此美國的學校給他開出來不菲的薪水,然而他們一家的生活卻簡樸到了艱苦的程度。
據女兒回憶,在美國的時候,父親嚴格規定他們一家每個月只有100美元的生活費;因為生活的地方西瓜比較貴,一家人平時甚至不舍得吃一個西瓜,只有在母親生病的時候,父親才會允許他們買西瓜吃。那時,每個月如果能省下幾塊錢去吃一頓中式自助餐,則是全家人奢侈的享受。
家國依舊,故園情懷。2001年,不顧美方的一再挽留,趙老師執意回國。好友劉尚儉先生問他,“你在這好好的,為什么突然有回家的念頭?”趙老師回答說,“信美然非吾土,田園將蕪胡不歸。”趙老師這時就和這位好友講,自己是“君子自安,雖居陋室,自諳芬芳”,希望用在美國積攢的薪水資助我國偏遠地區的學童。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趙家和老師得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1986級學生劉迅的公司在深圳做股票投資。交流了幾次之后,趙老師把當時的積蓄都交給了劉迅打理,退休后教學以及給商業機構做顧問的酬勞所得也陸續不斷打給劉迅。
那時,趙老師在深圳給一家著名的通訊企業做顧問,按說也會有一些薪酬,但是他去深圳時竟然要自帶鋪蓋卷,而且只租住廉價的民房公寓。
直到2005年的一天,當劉迅告訴老師,他投資賬戶里的錢已經有500萬時,趙家和說了一句:“可以做點事兒了。”此刻,答案這才揭曉——趙老師準備拿這些錢來資助上學困難的學生。
經過長期的思考,趙老師希望把自己的積蓄用在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上,因為他相信:教育公平是一切公平的起點。他把資助對象確定到了高中生身上,因為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已經覆蓋了小學和初中階段,而一旦進入大學,貧困生獲得資助的機會就會多得多。
然而,趙老師沒有立刻開始捐資,而是保持著一個學者的嚴謹,從社會調查開始做起。在2005至2006年間,趙老師前往延慶作實地調研,他自己聯系學校,了解學生的需求,制定最需要幫助的貧困高中學生的資助計劃。路途顛簸,卻一直堅持乘坐最簡陋的長途汽車,老伴吳老師看著心疼,曾勸他包車,但為了省下每一分錢用以捐資助學,趙老師始終沒舍得包過車。此后,為了能讓資助款落到實處,他查找到中國教育電視臺的資助計劃,和教育電視臺談如何加入這些計劃,并請他們作為媒體來監督落實。
趙老師的愛心行為感動了劉迅及其公司的員工們,于是他們也加入到了趙老師的助學計劃中。當大家商量為助學計劃起個名字,有人建議以趙老師的名字來命名這項計劃時,他堅決謝絕并且很干脆地說,“就叫‘興華助學’,‘振興中華’的‘興華’。”
2009年7月,趙老師查出了肺癌,而且癌癥已經向脊椎和腦部轉移。由于在此前一陣牛市中投資得當,此時趙老師的積蓄已經增值到1000多萬,他完全可以選擇接受最先進的治療方案,但他決定把這些錢用來助學而非治病。
趙家和老師在關注病情變化的同時,一直想著如何在醫藥費上節省一些。當時醫生給他開了一種英國進口的效果很好的靶向藥,但是這種藥很貴,一片就要500元;趙老師不知道從哪里打聽到印度有一種仿制的同類藥物只需要50元一片,就托人帶了一些。結果,這種仿制藥物卻引起他全身過敏。
2011年,趙老師在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之際,找到了昔日的學生兼同事、曾任經管學院黨委書記的陳章武老師,希望能把手中的積蓄交給陳老師,請陳老師幫助完成助學事業。陳章武老師接過了這份擔子——成立助學基金會,在甘肅的校友們也都力所能及地幫助趙老師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完成這一心愿。2012年7月,甘肅省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終于拿到了正式具有免稅資格的公益事業捐贈票據,這意味著趙老師所委托的1000多萬元善款終于變成了基金會的財產。
正是在見證了基金會成立的那個月,趙家和老師平靜地離開了世界。
臨終前一個月,趙家和老師對前來探望的好友劉尚儉說,“我已經作了我認為最好的安排,求仁得仁,了無遺憾。”
趙老師一生都極為節儉,節儉到近乎摳門的程度。從2000年開始,直到2012年逝世,趙家和老師沒有買過一套新衣服,每年冬天只穿1美元買的化纖毛衣和80年代買的一條尼龍褲。攝影是趙老師最大的愛好,他還是沒有舍得給自己買一套專業的設備,而是和全家人共用一臺卡片機。
但趙老師的慷慨又幾乎近于極致。他所有的錢,舍不得自己用,也沒有留給子女,而是全部捐了出來。最后的日子里,趙老師還決定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協和醫院,以供科學研究。
2015年深秋,兩位自甘肅山村來京讀書的大學生來到了北京長青園公墓,在那里有一塊“志愿捐獻遺體者紀念碑”,他們在密密麻麻捐獻者名字中,找到了那位曾資助他們讀完高中考上大學的清華人——趙家和。
求仁得仁,慨當以慷。趙家和以畢生的信念和追求詮釋著這四個字:大愛無疆。
(轉自《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簡報》2017年第2期,本刊有所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