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霏,梁 甜,閆文秀,粟曉鳳
(1.重慶浩浦消防安裝工程有限公司,重慶 400000;2.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重慶 401320)
近十二年重慶市火災與社會經濟因素關系研究*
楊 霏1,2,梁 甜2,閆文秀1,粟曉鳳1
(1.重慶浩浦消防安裝工程有限公司,重慶 400000;2.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重慶 401320)
以火災統計數據與經濟發展數據為基礎,整體分析重慶市2004—2015年近12年間火災發生趨勢,分區域重點分析了經濟發展對火災發生的影響。結果表明,從整體上看,重慶火災發生危害性在逐年降低,但就目前經濟發展階段而言,重慶經濟發展與火災發生率呈現正相關關系。
火災;社會經濟;關系研究;重慶
2015年,全國公安消防部門共接報火災34.7萬起,死亡1899人,受傷1213人,直接財產損失43.6億元。其中,重慶市共6106起,死亡32人,受傷97人,直接財產損失7657.7萬元。如何防止火災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是全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火災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必然受到眾多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進行火災科學研究的同時,加強對歷年火災統計數據的分析和研究,掌握火災與社會經濟因素之間的規律,對一個國家或地區從宏觀進行火災預測、防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內外對火災統計與經濟發展的變化規律研究結果表明:社會經濟因素是一個地區火災發生率的最好預測因子之一[1]。新西蘭的MavisDuncanson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消防局(NSWFB)等采用統計學方法分別研究了影響火災發生的多種社會經濟因素,結果表明,貧窮與落后會導致火災危險程度上升[2-3]。國內,李樹等人采用回歸分析,從經濟增長、人均收入、經濟類型和產業結構3方面尋找經濟發展與火災之間的關系[4];吳盧榮等人利用相關分析研究了我國火災與社會經濟因素的關系[5];任輝等人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別建立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和消防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并對消防危險度的差值、經濟發展與消防安全的協調度和協調發展度進行了評級[6]。
縱觀國內外研究社會經濟因素與火災態勢關系的文獻,大多基于特定區域的時間序列分析,而未考慮從時間和空間要素統籌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本文選用2004—2015年重慶市火災統計數據與經濟發展數據,結合時空要素,實現重慶市火災時空分布特征的可視化,揭示重慶市火災與區域經濟特征的一般規律,以期為火災防控和社會經濟共同發展提供理論參照。
重慶市各年的火災統計及經濟統計數據來源于《重慶市統計年鑒》(2005—2016年),重慶市部分年份分區縣火災數據來源于《中國消防年鑒》(2005,2013—2015年)。
選取火災發生率和火災人員死亡率作為火災參數,選取人口密度和人均GDP作為社會經濟參數,利用相關性對重慶38個區縣的火災與社會經濟進行系統分析。
重慶市火災事故的起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在2004—2015年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

圖1 重慶市火災起數和直接經濟損失變化圖
在2004—2012年,重慶市每年火災發生起數呈下降趨勢,自2012年后,火災發生起數有所上升。而火災事故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基本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在2010年有突變情況。這是由于2010-04-24凌晨,重慶石橋鋪賽博數碼廣場大樓發生火災事故,過火面積約1.5×104m2,造成直接經濟損失9000余萬元所導致。重慶市火災事故發生率和人員死亡率在2004—2015年間的變化如圖2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在過去十多年間,重慶火災發生率呈現先下降后又上升的趨勢,而人員死亡率基本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表明重慶市在加強火災自救宣傳和火災搶險工作中表現良好。

圖2 重慶市火災發生率和人員死亡率變化圖

圖3 按人均GDP排列的各地區火災情況(括號內數值為4年人均GDP平均值)
將重慶5大功能區(為與統計數據對接,都市功能核心區和都市功能拓展區合并為一個區“都市功能區”)分區域,選取2004年、2012年、2013年、2014年數據,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大到小排列得到圖3(數據為4年平均值)。
從圖3可以看出,人均GDP最高的都市功能區火災發生率異常高,經濟相對落后的其他3個地區火災發生率均較低。火災死亡率依然為都市功能區最高,但4個地區大致接近。總的來說,經濟水平越高的地區,火災發生率和火災死亡率越高。鑒于此,可以從各地區人口密度大小一探究竟。按人均GDP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各地區這4年人口密度的平均值為5081人/km2、480人/km2、149人/km2、253人 /km2。都市功能區人口密度遠大于其他地區,火災發生率也隨之大大增加,說明重慶市火災的發生“人禍”多于“天災”。
從圖3可以看出,人均GDP和火災發生率與人員死亡率有一定關系,但無規律與比例可言。從火災的發生情況分析,人口密度是火災發生的另一重要因素。將上述4年的人均GDP、人口密度、火災發生率和人員死亡率取平均值后按區域劃分,得到4個因素的相關系數表,如表1所示。

表1 社會經濟因素與火災情況相關系數表
由此可以看出,從區域層面上看,重慶各地區火災發生率與人均GDP和人口密度高度正相關,經濟越發達、人口越集中的地區,火災發生率越高;而人員死亡率與人均GDP和人口密度呈正相關,但相關系數不大,說明從區域層面上看,火災發生時人員死亡情況具有難控性。
國外同類研究一直認為高經濟水平對應著低火災發生率,但重慶近12年火災發生率與經濟數據分析結果恰恰相反。在我國,經濟水平越高的地區,火災發生率越高,并且隨著經濟的發展,火災發生率也升高,這個結果楊立中等人在其工作中就發現過[7]。這是因為火災性質屬于負外部性,在經濟發展階段,這種負外部性問題沒有受到足夠重視,更多的火災是因經濟發展引起,火災的發生率與經濟水平呈正相關。當經濟發展到達一定階段后,社會治理負外部性的力度加大,人口素質也得到了提高,火災發生率也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漸降低。重慶乃至我國大部分地區目前總體經濟水平還處于較低程度,因此,火災發生率還可能繼續增加,加強火災防范還任重而道遠。
由于經濟發展會給火災發生帶來抑制和增加一對矛盾的2個方面,至于哪一方面占主導地位,關鍵在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水平處于什么階段。同時,經濟發展水平似乎對火災人員死亡率沒有直接影響,這是因為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密度大,火災人員死亡率基數也大;經濟落后地區人口密度小,火災人員死亡率基數也小。看似各地區火災人員死亡率數值相近,實際上還是經濟發達地區火災死亡絕對人數要多于經濟落后地區。
加強火災防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3點:①加強對公眾的火災防治教育,加強公共消防設施和消防裝備建設。由于我國目前處于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的發展勢必會增加火災發生的概率,加強公眾的火災防治教育,加強公共設施裝備的建設,可以減少火災負外部性的影響和損失。②加大對火災微觀規律的研究,發展消防安全技術。技術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火災對教育因素的依賴,降低火災發生的可能性,也可以在火災發生后盡量減少損失。③建立和規范我國火災信息網絡數據庫。在火災數據庫建設的基礎上,可以建立高頻高位火災地理信息、消防救援站點地理信息、實施路網信息等數據庫,為火災研究、防治和救援提供很大的方便[8]。
[1]Nationalfiredatacenter.Socioeconomicfactorsandthe incidenceoffire.UnitedStatesFireAdministration,FederalEmergenceManagementAgency,1997:170.
[2]DuncansonM,WoodwardA,ReidP.Socioeconomic deprivationandfatalunintentionaldomesticfireincidents inNewZealand1993—1998.FireSafetyJournal,2002(37):165-179.
[3]NicolopoulosN,MurphyM,SandinataV.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ies and fires.Statistical ResearchPaperNo4/97Sydney:NSWFireBrigades,1997.
[4]李樹,呂昭河,陳瑛,等.淺析經濟發展與火災的關系[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5(04):480-482.
[5]吳盧榮,馬詠真,陳績馨,等.中國火災與社會經濟因素的相關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06):92-97.
[6]任輝,董燚,常寧.經濟發展與消防安全的關系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6(01):122-125.
[7]楊立中,江大白.中國火災與社會經濟因素的關系[J].中國工程科學,2003,5(02):62-67.
[8]楊霏,梁亮.基于GIS技術的消防信息系統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15(02):116-117.
TQ086.1;X928.7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7.056
2095-6835(2017)17-0056-03
楊霏(1988—),男,湖南常德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消防技術研究。
〔編輯:劉曉芳〕
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項目(編號:2016-GX-159);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2016年校級科研重點項目(編號:2016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