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娟,趙松瑞
(文華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部,湖北 武漢 430074)
基于MATLAB的自動控制仿真實驗平臺設計*
范 娟,趙松瑞
(文華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部,湖北 武漢 430074)
為了解決《自動控制原理》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概念理解方面遇到的困難,減少復雜的計算和曲線繪制,借助MATLAB軟件設計了自動控制虛擬仿真實驗平臺。該平臺針對《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所涉及的內容進行設計,借助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學生可以按需求改變實驗內容和相應參數,不被固定的實驗框架所限制,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實驗模式。這種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顯著改善了學習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
MATLAB;CAI教學;《自動控制原理》;仿真實驗平臺
目前,《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的教學基本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理論教學通過課堂講解傳授有關理論知識,通常會出現學生對一些概念理解不清,過程計算浪費時間比較長,上課難以跟上進度等問題。另一項內容就是實驗教學,即在學生掌握一定理論知識之后開設,采取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實驗,課后總結書寫實驗報告的形式。
實驗教學由電子實驗臺和示波器搭配進行,隨著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需要提供大量的硬件實驗設備,所以,學校要不斷加大對硬件的投入力度。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和虛擬仿真技術的出現,CAI教學方式[1]為我們指明了解決《自動控制原理》課堂問題的新方向。MATLAB被視為《自動控制原理》所需的重要仿真工具,而以MATLAB為中心的仿真實驗平臺應運而生。利用該平臺,學生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模擬和仿真常見的控制環節。這樣做,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顯著改善學習效果。
國內外有許多高校利用仿真平臺改變傳統《自動控制原理》的教學過程,它們分別利用VB、WEB等與MATLAB軟件相結合[2],或者直接利用MATLABGUI功能創建虛擬實驗平臺,使原本需要復雜編程才能實現的功能簡單化、網絡化,從而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實驗模式,使學習更加方便,知識更容易理解,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MATLAB在《自動控制原理》方面應用得非常廣泛,它可以利用simulink直接創建系統框圖,并可以輸入和輸出相關數據,同時,通過創建“.m”文件實現對系統的各種分析。自從MATLAB的圖形用戶界面(GUI)功能出現[3],可以直接通過“guide”命令創建實驗平臺。
在空白的GUI中,可以通過添加按鈕和文本設計自己的GUI。空白的GUI可以創建按鈕、滑塊、單選按鈕、復選框、可編輯文本、靜態文本、彈出式菜單、列表框、切換按鈕、表、軸、面板、按鈕組和ActiveX控件等。所需的按鈕添加到空白的GUI中會形成一個包含所有內容的“.m”文件。在該文件中,可以利用MATLAB語言設計各個模塊和按鍵的功能,建立它們之間的聯系[4]。同時,菜單欄在制作GUI時也會給予很大的幫助,可以簡化設計。
本文介紹的自動控制仿真實驗平臺是在MATLAB 2014b版本中開發的,主要利用了其圖形用戶界面功能[5]。該自動控制仿真實驗平臺具有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具有繪制圖形曲線的繪圖功能以及多樣化的操作方式,可以有效分析控制系統的相關參數,具有控制系統校正設計功能。仿真平臺用戶界面如圖1所示。

圖1 自動控制原理仿真實驗平臺主界面
為了增強平臺的實用性,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操作,特將平臺設計為3個大的模塊,分別是數字函數計算器、自動控制實驗平臺和軟件使用說明。
數字函數計算器是自動控制實驗平臺的輔助計算工具,它包括普通數字計算,以及進行復雜一元函數和二元函數圖形繪制功能,如圖2所示。

圖2 數字函數計算器
自動控制實驗平臺模塊是該仿真軟件的主體部分,絕大多數仿真功能都在該模塊進行。結合《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所涉及的內容,經過系統設計,將該模塊分為控制系統建模、時域分析、根軌跡分析、頻域分析、控制系統的校正、離散系統的分析和校正以及非線性控制系統分析等7個部分,它們可以實現各自不同的功能。其子程序界面如圖3所示。

圖3 自動控制實驗平臺界面
控制系統建模的主要功能有傳遞函數模型的構建,零極點模型的描述和2種模型之間的模型轉換,以及控制系統的串聯、并聯、正反饋和負反饋連接等。
線性系統時域分析功能有2種控制系統建模方式和3種基本輸入。在單位階躍、單位脈沖、單位斜坡下,輸出輸入函數的特征根、阻尼比、閉環根、無阻尼振蕩頻率的數據;在閉環階躍輸入信號下,輸出位置誤差、上升時間、峰值時間、超調量、調節時間和衰減比,并最終顯示響應曲線。
線性系統根軌跡分析功能是輸出根軌跡圖和零極點分布圖,同時,在繪制出根軌跡圖形后,可以在圖中選取自己所需的點,求出它的增益和閉環極點,以及做根軌跡滯后校正。線性系統頻域分析的功能是繪制系統的波德圖、奈奎斯特圖和尼科爾斯圖,并輸出頻域分析的幅值裕度、相角裕度、截止頻率和穿越頻率等性能,分析輸入函數。
控制系統的校正分析主要是對輸入系統串聯校正,輸入不同的校正系統的截止頻率,輸出校正前后系統的頻域分析數據,繪制對應的校正前后的波德圖,實現對輸入系統的分析和校正。離散系統的分析校正研究的是,輸入連續系統離散化后,在固定采樣周期條件下,實現輸入系統在“最小拍控制”條件下的系統設計,并輸出相對應的圖形和數字脈沖傳遞函數。
對于非線性控制系統分析,運用描述函數法分析線性環節和非線性環節的負倒描述函數,輸出奈奎斯特曲線,判定非線性系統的穩定性。
該自動控制原理仿真實驗平臺設計了軟件使用說明模塊,分別對各個模塊進行了詳細說明。這樣可以幫助用戶詳細了解該平臺的功能,教會他們如何正確應用該仿真軟件。
如果利用該仿真實驗平臺進行操作,其操作步驟是:以零極點增益方式2建立傳遞函數(在無極點或零點等其他數據出現時請填寫“[]”),單擊校正前頻率分析數據區域的“單機求解”按鈕,便可求解校正前的幅值裕度、相角裕度及其對應的截止頻率、穿越頻率,然后選取合適的值,輸入校正系統的截止頻率ωm,單擊“繪制校正前后波德圖輸出校正后頻率分析數據”按鈕即可。如圖4所示,虛線為校正前的函數圖像,實線為校正后的函數圖像。
由圖4可知,校正后的開環系統截止頻率cω′′≥4.4rad/s,相角裕度γ′′=49.3369≥45°,幅值裕度為正無窮,滿足設計要求,超前網絡參數a=3.9417,T=0.11447,最大超前角φm=0.63761,由可得超前網絡傳遞函數公式:

圖4 系統校正分析
通過對《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分析,基于MATLAB軟件開發設計了自動控制仿真實驗平臺。結合虛擬仿真平臺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還能獲得比純理論教學更好的教學效果。自動控制仿真實驗平臺的應用和不斷完善勢在必行。
為了使仿真軟件更加方便、高效、實用,對仿真平臺的研究將會更加網絡化,以不斷強化其基礎計算方面的功能,不斷完善其數據擬合、概率統計和圖形圖像處理能力。
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完善實驗內容,讓操作更靈活,表達更直觀,為學生或相關學習者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宗曉萍,王霞,唐予軍.基于MATLAB的“自動控制原理”CAI教學設計[J].信息化教學,2009,30(11).
[2]彭道剛,楊平,金光遠.基于VB和MATLAB的“自動控制原理”CAI軟件設計[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06(02).
[3]張采芳,余愿,魯艷旻.MATLAB編程及仿真應用[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4]張春慧,宋哲英,王蒙.基于MATLABGUI的自動控制原理虛擬實驗平臺的開發與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15,36(3).
[5]師黎,王治忠,費敏銳.基于VRML與MATLAB的智能控制虛擬實驗室設計與實現[J].儀器儀表學報,2008,29(12).
G642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7.058
2095-6835(2017)17-0058-03
范娟(1978—),女,湖北黃州人,講師,主要從事自動控制理論教學工作。
〔編輯:白潔〕
文華學院質量工程資助項目(J09007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