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中霖
產后抑郁莫大意自我調控要及時
文/劉中霖

近日,湖南南湘潭一位年輕媽媽拖著兩個年幼孩子跳樓的消息在不少人的朋友圈轉發,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據了解,除了這位媽媽婚姻出了狀況外,產后抑郁癥是一個很主要的誘因。
產后抑郁癥是指產婦在分娩后出現抑郁、悲傷、沮喪、哭泣、易激怒、煩躁,甚至有自殺或殺嬰傾向等一系列癥狀為特征的心理障礙,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征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產后抑郁多數發生在產后第4天至第4周,3個月以內發病的占90%以上。
引起產后抑郁癥的病因比較復雜,最主要的還是產后神經內分泌的變化導致的。此外,新生兒的降臨,也給家庭帶來了極大變化。此時,家庭經濟下滑、夫妻感情不和、住房困難、嬰兒性別及健康狀況等都成了產后抑郁癥的重要誘發因素。對母親角色不適應、過往性格比較內向保守的新媽媽便很容易受到產后抑郁癥的“青睞”。
專家簡介

劉中霖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廣東省神經病學分會癡呆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神經心理及情感障礙專委會委員等。
產后抑郁癥患者不容易被識別,因為患者看上去并不會很抑郁。目前產后抑郁癥的識別率不足20%,所以不能單從一個人的外表就看出她是否患有產后抑郁癥。產后抑郁癥的患者或許看起來與常人無異,有的甚至會通過對自己外表的修飾來轉移其內心的痛苦。
當然,也有一部分患者看起來會非常悲傷,表情苦悶,唉聲嘆氣,甚至常常哭泣,自稱高興不起來,沒有任何事情能讓她們感興趣。除此之外,大多數產后抑郁癥患者都會顯得十分疲勞、精力不足,甚至不能照料嬰兒,常感到自己是無用之人。但疲勞和精力不足很容易會被誤認為是產后體虛。
還有的患者會入睡困難、焦慮不安或早醒、醒后很難再入睡。她們也會常感到頭痛背痛、四肢無力、腹脹便秘、惡心嘔吐、口干口苦、食欲不振、性欲低下等,雖經各種檢查和治療,但仍無法緩解。
產后抑郁癥患者絕大部分會在一年內治愈。除了前往正規醫院尋找專科醫生治療和得到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外,患者本人可以嘗試以下辦法進行自我調節。
焦點轉移——如果產后的確面臨嚴重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甚至問題棘手難以解決,那么不要把精力總是放在不良事件上,以免陷入情感惡性循環的怪圈中。要適當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還可以身體力行參與力所能及的集體活動。
主動求助——產后抑郁的女性內心會有一種無助感,因此,主動尋求和接受別人的關注是一種很有效的自我保護方式。
放松充電——適當調節和變動生活內容,不要時時刻刻關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將孩子暫時交給其他人照料,給自己放個短假,哪怕是兩小時、半天,也能起到放松自己和精神充電的作用。避免心理、情緒透支。
行為調整——女性產后不適于做劇烈的運動,但一些適當的放松活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靜的畫面、聽舒緩優美的音樂等等。
傾訴宣泄——找好友或親人交流,盡訴心曲,大哭一場也無妨,盡情宣泄郁悶情緒。
角色交替——別忘了雖然已為人母,但仍是老公的嬌妻、父母的愛女,誰也不可能只做24小時全職媽媽,所以要給自己換個角色享受嬌妻、愛女的權利。
自我鼓勵——自我欣賞,多看自己的優點,多看事物的好處,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自我實現——生兒育女只是女性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但絕不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不要忘了還有其他自我實現的潛力和需要。也許趁著休產假的時間還能關注一下自己擅長的事業,等產假結束會有改頭換面的新形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