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翠霞 圖丨六月 程先好
曲水亭街泉水老巷 曲水流觴
文丨劉翠霞 圖丨六月 程先好

攝影/六月
曲水亭街連接大明湖、百花洲、王府池子、芙蓉街,街以亭而得名,亭以水而命名,水以曲而著稱。

從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來的泉水匯成河,彎彎曲曲流過婉轉的巷子,流過臨泉人家的院子,一邊是青磚碎瓦的老屋,一邊是綠藻飄搖的清泉,臨泉人家在這里淘米濯衣。時光如此安靜,緩慢。
濟南過去有句俗話叫:“東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廟”,這是說的濟南老城區的四條街道,這四條老街被曲水亭街連在一起。
古時候,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文人墨客都要相邀聚會于曲水亭街,舉行盛大的宴會。而這天老百姓也會到水邊洗濯,以消除不祥,文人稱之為“修禊”。
“修禊”完畢后,宴會開席,文人們開始了“曲水流觴”的詩酒盛會。只見親朋好友,三五知己,列坐在環曲的流水溪邊,把酒酌到觴杯中后,又置于木制托盤上,放入溪流上游的水面上,托盤漂至曲折或拐彎處,往往停住不動,酒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必須將酒飲下,然后再賦詩吟誦。
以前曲水亭里掛著兩副楹聯,一副是:“三椽茅屋,兩道小橋;幾株垂楊,一灣流水。”另一副是:“忙里偷閑,下盤棋去;鬧中取靜,泡碗茶來。”前者出自大名鼎鼎的書法家鄭板橋。而后者的出處,卻有個曲水亭劉墉失態巧對聯的傳說故事。
一日,乾隆和劉墉私訪來到濟南曲水亭街。只見小河中清水潺潺地流著,水中濃綠的水草隨波逐流,兩位浣女正在河邊洗著衣物。
兩人叫來酒菜,君臣對飲,好不愜意。酒意濃時,忽見劉墉神態有異,望溪發呆,乾隆順著看去,原來水中正映著岸邊撫琴女的面龐身影,真個是“絕色佳女水上漂”,好一副撩人心懷的圖畫啊!劉墉竟自看呆了。乾隆微微一笑,投杯擲水,水動,美人頓失,劉墉方才清醒。
乾隆笑問:“愛卿如醉如癡也愛絕色乎?”劉墉知自己失態,尷尬萬分,但他畢竟是當朝宰相著名學士聰明得很,靈機一動,掩飾道:“臣剛才凝思,正試給鄭燮楹聯對句,請萬歲評點。”隨即誦道:“忙里偷閑,下盤棋去;鬧中取靜,泡碗茶來。”乾隆聽了不禁發笑。

起鳳橋街是連接西更道和芙蓉街的一條小街,清順治年間曾建有石橋,橋頭建有一座“騰蛟起鳳”的牌坊。橋原名“青云橋”,街原名“云路街”。
據說一天乾隆皇帝和劉墉走在濟南府的云路街上,劉墉觸景生情,回想當年經此去文廟拜孔子像的情景,興致頗高:“皇上請看,那座橋是順治爺年間修的,叫‘青云橋’,意為平步青云,橋的那邊的牌坊坊額上寫著‘騰蛟起鳳’,臣就是從這兒走過去,中了舉人,又考中進士,又殿試中了狀元的。”
“愛卿是春風得意啊。”乾隆笑道。劉墉卻笑不起來,“官場上哪有春風啊,世態炎涼……”話音未落雨點就落了下來,二人急忙下橋避雨,忙亂中劉墉不小心撞在石柱上,頭上頓時起了一個包。
劉墉摸著頭,吟了一首打油詩:“云路街上多風沙,青云橋下起疙瘩,熱血曾想憂國民,化作冷雨澆笨瓜。”乾隆隨即贈詩一首 :“云路街上練真情,起鳳橋下鑄英雄,天生我才必有用,別忘祖宗和百姓。”乾隆回京后,下旨將青云橋改為起鳳橋,云路街改為起鳳橋街,以安撫劉墉。
從前在曲水亭街,有家掛著“倒閉”匾額的商店開業了。不吉利的店名,加上又選的是個連陰天開張,使人感到納悶。很多人跑來看熱鬧,問店主為何取“倒閉”之名,店主笑而不答。
人們進得店內,看到墻上掛一幅畫,畫名曰“八破圖”,畫的是經火燒過的信封、郵票、信箋、毛筆、鉛筆等。由于畫得惟妙惟肖,立體感很強,只是有些人雖明知這只是幅畫,但忍不住用手去摸。當人們瀏覽完這家文化用品商店之后,發現這店賣的東西比別的店便宜,尤其是一種白底、帶有花鳥蟲草水墨畫的信封,不僅便宜,而且是獨家經營。原本這信封是店主用低廉紙頭制作的,店主可當場作畫。
人們傳說著這家“倒閉”店的件件趣事,使來店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由此店里的生意也很紅火。
一日,一老者看著“倒閉”匾額,捋著胡子大笑。店主忙把其請進店內敬煙上茶,問其為何發笑。老者指著店主說:“掌柜的你很有學問啊!‘倒閉’者,實乃人到門進才(財)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