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隊的俱樂部,是在合作化運動中辦起來的。俱樂部在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曾有“河東文化革命一桿旗”之稱。
正因為這樣,階級敵人見了很不甘心,千方百計地進行破壞。一九六0年以后,地主富農分子楊天順、陳茂仁和反革命分子劉根增等人,一度鉆進俱樂部,篡奪領導權,改變了俱樂部的顏色。他們一上臺,就提出“四要四不要”:一要“內行”當權,不要黨的領導;二要能演會唱的“行家把式”,不要青年群眾參加;三要搞娛樂,不要政治;四要帝王將相,不要工農兵英雄模范人物。他們還公然提出“無酒不成禮義,無戲不成娛樂”的反動主張,不準俱樂部組織青年學習毛主席著作,不準青年讀紅書、唱革命歌。他們通過俱樂部,大肆宣揚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思想毒素,腐蝕青年,妄想使俱樂部變成他們進行復辟資本主義的工具。在他們的反動思想支配下,俱樂部里曾演一些有毒的舊戲。群眾憤慨地說:“這些人辦的俱樂部,又成了舊戲班子了。”
毛主席教導我們:“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貧下中農和青年提高了階級覺悟,認清了階級敵人的陰謀,和階級敵人進行了爭奪俱樂部領導權的斗爭,改組了俱樂部的領導班子,把領導權從敵人手里奪回來,無產階級重新占領了思想文化陣地。
在這場爭奪領導權的斗爭中,我們先組織團員和青年反復地學習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和有關階級斗爭的語錄。在提高思想、掌握武器的基礎上,組織大家對階級敵人篡奪俱樂部的領導權、改變俱樂部的政治方向的陰謀,進行了大揭露大批判。并引導大家討論了俱樂部由誰來領導?誰來主辦?為誰服務?搞什么活動等問題。大家一致認為,俱樂部必須由黨領導,共青團主辦,由貧下中農青年為“臺柱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突出政治,把俱樂部辦成學習和宣傳毛澤東思想的堅強陣地。
經過思想上、組織上的整頓。俱樂部的活動方向擺正了,活動內容正確了,形式也靈活多樣了,大大調動了廣大青少年和群眾參加俱樂部活動的積極性。現在,俱樂部成立了十六個學習毛主席著作小組,建立了毛主席語錄牌二百一十塊,開展了以學習和宣傳毛主席著作為中心的各種活動,使俱樂部真正成了學習和傳播毛澤東思想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