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結束,在部分省份的高考作文中出現了“共享單車”的相關命題。有中學教師認為,“共享單車”對于農村考生來說缺乏親身體驗,這對他們來說極為不公,命題者所提供的材料和提出的要求不應該有偏向性。近年來,不少中高考語文作文命題都與社會熱點和新事物有關,如去年浙江高考作文提到的“VR”。對于這個現象,你怎么看?
@鄭靖元:去年我看到VR的時候一下子就懵了。義烏好歹是個商業城吧,我平時也關心時政,但能否了解到最新最前沿的事物,這是個概率問題。如果恰巧不了解,那怎么辦?不能讓概率毀了我們,更不能因為資源、資訊的不平等,讓偏遠地區的學生遭受不公平!
@奈奈:我覺得中考、高考的作用之一就是把那些毫不關心社會、唯分數論的學生剔除。平時若是連新聞都不看,只知道一個勁地學習,考試時寫不出這樣的題目能怪誰?
@靜待花開:我個人覺得并不存在不公平。城市孩子難道就一定有過親身體驗嗎?這倒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無論是視野不夠開闊的鄉村孩子,還是一味沉浸在刷題中的城市孩子,都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多多了解社會熱點與新事物。
@會SAI的龜:我表妹在農村讀書,懂的東西比在城市讀書的我都要多。其實這種題目考的是眼界,不管是不是在農村,為了準備考場作文,你都得去關心社會。只要是有心人,高山、大海,什么都不能阻擋你的眼界!
@畫眉:南方人沒見過雪,寫雪不公平;城里人沒田地,寫田地不公平。有這樣的想法,自己本身就抱有偏見。如今我們提倡的是素質教育,懂得關心社會,觀察世界,是我們應當具備的一種素養。仔細看看這些考題,出卷老師絕對不會出一些非常專業或者冷門的知識點。平時多獲取信息,多了解課堂外的知識,我們不僅能在考試中游刃有余,而且可以避免成為一臺冰冷的學習機器,有溫度地生活在這個繽紛世界之中。
/20年,香港正青春/2017年6月25日,中國香港,夜幕中,香港尖沙咀街頭五星紅旗、香港特區區旗旗海飄揚,十分壯觀,喜迎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繁榮發展,彰顯出“一國兩制”強大的生命力。過去的20年,正如《人民日報》客戶端推出的系列微紀錄片的標題——“20年,香港正青春”。而未來,香港將更美好!
我比很多家長都要痛恨看到孩子們沉迷手機的樣子:那種專注、那種迷戀、那種愛慕、那種笑逐顏開……那種表情是我們一直渴望從孩子身上得到的,也是他們一點點都不舍得給予我們的,更是孩子在成長之后漸漸消逝掉的。最近,杭州夏衍中學的蔣瀟瀟老師發布了一篇名為《我懟天懟地懟“王者”!》的文章,此文在網上廣為流傳。蔣老師認為如今的手游就是新時代的“黑網吧”,看到孩子們沉迷于此,感到十分痛心。
看到不合理的社會現象,與其做個憤激的“鍵盤俠”,不如從自身做起,去努力改變它。人生不止一個套路,每個人都能閃耀出自己的色彩。6月28日,在中國傳媒大學2017屆畢業典禮上,校長胡正榮寄語畢業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