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玉
摘 要: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是現階段各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較為重要,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提升和今后工作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對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進行創新,全面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創建更加高效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教師隊伍。文章主要針對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與教學創新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創新
高職院校是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都有大量的畢業生輸送到各行各業中,教學質量會影響到畢業生的工作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是當前所有行業都需要掌握的基礎輔助工具,已經成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為了實現學生更好的工作能力,需要重視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全面地提升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保證學生能掌握更加全面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從而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1 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高職院校中,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一門基礎通識課程,各專業學生均要求掌握常用的計算機基本技能,后續相關專業課程會受到計算機基礎的影響,同時,學生畢業后工作中也將會應用計算機完成工作內容。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對計算機基礎教學進行改進,經過調查研究,現階段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存在如下問題:
1.1 學生基礎的差異
高職院校在錄取時,生源形式多樣化,有自主招生的考生,有三校生的考生,有參加高考錄取的??茖W生,在入校時基礎課程的掌握程度就不一樣,成績差異較大。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同,使得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教師無法依據學生的層次適當的安排課程,在教學中也不能有效針對學生實際掌握情況對課程進行調整和安排,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在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中無法定位,對于計算機各項基礎知識的掌握明顯存在不足,造成計算機課程對于學生來講要求過高,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無法實現高職院校計算機整體教學的要求[1]。同時,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差異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這對于教師的能力要求較高,各層次學生的表現不盡相同,整體上若不能達到任課教師的實際需要,就會造成教學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
1. 2 學生自覺性不足
高職院校學生在入學時,因為文化基礎課程存在的不足,使得以往養成的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被帶入到高職的課堂中[2]。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如果與網絡連接,學生就會因為好奇心通過網絡獲取信息或者是沉迷于網絡游戲中,對課堂教學失去興趣,不但無法滿足教師質量的提升,還可能造成學生沉迷于網絡環境中。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關注程度不同也是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的原因,教師在教學中無法提升學生的關注能力,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課程設計方面,對于課堂紀律要求不嚴,使得學生自律性不足,也將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
1.3 計算機課程和專業聯系不足
計算機基礎課程在教學中知識依靠課本的章節進行教學安排和課堂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對學生實際能力考慮不充分,學生學習的知識在今后的工作中適應性不強,與學生專業聯系不緊密,可能造成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量和度把握不足[3]。同時教師在計算機課程中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和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沒有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在學習中方法不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存在誤區,無法滿足教學質量的整體需要。若沒有根據實際實踐需要安排必要的實踐課程,使得學生雖掌握了充分的理論知識,但實踐知識存在明顯不足,造成學生缺乏實際動手能力。
1.4 計算機基礎課程重視程度不足
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一門應用性基礎課程,對高職學生能力的提升是較為關鍵的,但是實際教學中學校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視明顯存在不足[4]。在進行教學安排時,計算機基礎是一個學期完成的課程,其理論與實踐合起來課時較少,造成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中出現一些困難,難以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或留出足夠的實踐學時。同時,各學校因計算機數量的限制,造成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時沒有硬件設施,嚴重影響教學實踐課程的合理安排,使得教學質量存在不足。
2 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創新
2.1 逐漸減少學生之間的基礎差異
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學生的基礎了解清楚,對學生計算機應用的整體水平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本門課程教學計劃進行設計,這樣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進行更加細致的設計,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學校在進行學生錄取的過程中,對學生整體素質進行分析,并將學生的成績進行科學的評估,從而對高職每一屆學生情況進行了解,結合學生基本水平設計教學課程,這樣的方式可以避免因為成績的差異造成的學生教學適應性問題,更加科學地制定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計劃。
2.2 加強課堂紀律教學
學校進行教學中需要重視課堂紀律,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中不能只是將關注焦點放在課程設計和學生能力培養方面,而是需要在教學中重視過程中加強課堂紀律建設,在計算機課程中對學生網絡使用情況進行合理規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在課堂外也可以合理地規范自身的網絡學習習慣,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同時,教師對于網絡的管理要更加的科學,在需要網絡的情況下設置必要的網絡限制,避免課程中出現網絡使用不當的情況。如在課堂上,可以使用電子課堂的教師端,對整個機房的網絡環境進行設置,如控制學生可登錄的網站,控制學生端計算機的還原,并且可以控制一些與本課程無關的計算機軟件的開啟,從而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進行嚴格管理,加強教學紀律,提升教學質量。
2.3 加強與實際實踐的聯系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設計需要與實際相結合,與專業相結合。任課教師需要對現階段各行業計算機使用情況進行基本的分析判斷,了解現階段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計算機基本技能,然后按照實際情況的需要制定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計劃,提升學生計算機實際使用能力。同時,可以到企業進行調研,將企業工作中的實際案例用于教學,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學生參加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這樣學生可以提前了解畢業后的工作情況,對自身能力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認識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在今后就可以更加科學地對學習進行規劃[5]。這種針對性較強的教學規劃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適用性更強,更加適應高職院校針對性較強的課程,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后,教師可以在課程設計中更加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計中安排大量的實操課程,在課堂上就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踐習慣,不斷地提升學生計算機素養,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2.4 提升計算機基礎課程重視程度
學校應該充分重視計算機基礎課程,適當增加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時,并在課程中增加基礎實踐課程的數量,將基礎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提升起來,使得教師在教學中更加關注計算機基礎課程質量,在教學中更加認真,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同時,學??梢栽黾佑嬎銠C基礎課程的考核力度,在專業知識考核同時對計算機基礎知識進行理論和實踐方面的考核,加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核比重,并規范考核流程,讓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認識進一步增加,在課堂上更加認真地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提升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另外,可通過定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比賽,加強計算機基礎課程重要性的宣傳,逐漸提升對計算機課程的重視程度,使得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要性凸顯出來。
3 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基礎課程看似簡單,但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達到教書育人的教學目的,還要求教師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入門,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到做學習的主人上來,做到教學相長。同時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作為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補充新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將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該課程教學中,努力設計和探索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模式,創設出與高職院校學生更加適合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全面地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春秋.高職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研究與改革[J].河南科技,2013(7):243-244.
[2]彭繼順.“2+3+4”中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對接改革研究—以湘西職院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3):104-106.
[3]沈亮亮.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剖析與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2(9):265,283.
[4]楊勇.基于計算思維培養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7):163-164.
[5]趙建新.高職《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及改革創新[J].軟件導刊,2014(6):197-1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