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蒙蒙

【摘要】日本與我國同屬于大陸法系。1947年,《日本國憲法》、《法官法》公布實施,其中完備的法官制度讓法官的權力、地位得到了加強,身份有了保障,對于日本的司法獨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國于1995年正式通過了《法官法》,無論是從時間還是經驗上,日本的法官制度都值得同為大陸法系的我國學習借鑒。新一輪司法改革正在我國部分省份進行試點,這些省份也都將對本地區的法官制度做出改革調整。本文將分析日本與我國的法官法,對其地方法官制度中的選任制度做出比較,尋求對改革完善我國地方法官制度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關鍵詞】法官 法官法 法官制度 地方 日本 我國
一、法官制度的概念及內容
如果把現代法治社會比作一個帝國,法律是帝國的國王,那么法官可以說是帝國的將軍,他們負責守衛帝國的安全,維護法律的地位。法官作為國家審判權的擁有者和行使者,他們的素質、行為、價值取向都將對國家的司法公正產生直接的影響。國家之大,法官眾多,在建設法治國家的進程中,法官制度也由此形成。法官制度,“指國家為了保證法官依法行使審判權而設定的有關法官選任、培訓、獎懲、職業道德、工資待遇以及罷免等一系列管理規程的總稱”。其中,法官選任制度,即法官的選拔和任用,是保證法官高素質、精英化的源頭。其主要分為法官任職資格和法官任用程序兩大部分。法官保障制度則是實現司法獨立的基礎性工作,目的是“讓法官能依照法律和事實按自己的判斷而無后顧之憂”,包括法官的身份保障、經濟保障、特權保障等等。法官懲戒、彈劾制度,即對法官的不稱職行為作出處分,對嚴重違反職務行為的法官進行彈劾罷免。這些制度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維持著法官制度的運行,維護著司法獨立。
二、法官選任制度
孟子曰:“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無法自己發揮效用,它最終要靠人來執行。現代有學者所說:“法律是靠人來執行的,司法的權力如果經過無知和盲從的非職業者之手,那么再神圣純潔的法律也會變質。”這些話語里的執行者、職業者自然就是法官,法官的專業素質和技巧對一個國家司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見。那么一個人該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擔任法官自然成了各國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命題。法官的任職資格也因此成為法官選任制度的主要部分。
(一)日本地方法官的選任資格
日本的法院分為最高法院和下級法院,因此與我國地方法院相對的是日本的下級法院。下級法院由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家庭法院和簡易法院組成。下級法院的法官主要由高等法院院長、高等法院法官、地方法院的法官、家庭法院的法官、簡易法院的法官組成。根據《法院法》第42條的規定,高等法院的院長和法官從擔任過下列職務的1項或2項以上且年數在10年以上的人中選任。①助理審判員②簡易法院審判員③檢察官④律師⑤法院調查官、司法培訓中心教師或法院書記員培訓中心教師⑥大學法律系的教授或副教授。在職年數的計算,只限于司法培訓生培訓終結后,在該職位上已經歷的年數。地方法院和家庭法院法官的任命資格與高等法院法官的任命資格相同;簡易法院的法官的任命資格,《法院法》第44條規定:簡易法院的法官必須從曾經擔任過高等法院院長或法官,或者在下列各項職位上工作且工作年數滿3年以上的人中任命:①助理審判員②檢察官③律師④法院調查官、司法培訓中心教師或法院書記員培訓中心教師⑤大學法律系的教授或副教授。上述第2至4項職務經歷的年數必須是司法培訓終結后在職務上所經歷的年數。
(二)我國地方法官的選任資格
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九條規定:“擔任法官必須具有下列條件:(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二)年滿二十三歲;(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五)身體健康;(六)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第十二條規定:“初任法官采用嚴格考核的辦法,按照德才兼備的標準,從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資格,并且具備法官條件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
(三)我國地方法官選任資格的缺陷及完善
對比日本與我國法官法對法官選任的規定可以看出,兩國均采用通過國家統一的司法考試作為獲得法官資格的憑證,強調法律專業素養和法律實踐經驗。但細細研究,可以發現日本的法官選任標準要更加嚴苛和細致,對比之下,我國法官選任資格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對法官的年齡要求偏低。在我國地方的公務員招考中,報考法院大多都要求應屆或往屆的法律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并要求通過國家司法考試。這些滿足條件的人大多在23-28歲之間,在基層法院工作大概三至五年就可成為法官。這樣的法官必然缺乏社會閱歷和司法實踐經驗,他們所擁有的仍然只是課本的法律條文,難以處理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相比之下,日本法官法雖未具體規定地方法官的年齡條件,但從其資格限制中我們可以看到: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和家庭法院的法官均要求在法律部門工作滿10年的人中間選任;簡易法院,則相當于我國的基層法院,也要求在職三年以上。職業經驗在無形之中提高了法官的選任年齡。因此,筆者認為,應該適當提高法官的年齡限度至28周歲以上。
(2)不同層級法院的法官不應按同等條件任用。地方法院與最高法院的法官顯然在年齡結構、專業知識、司法經驗等方面要求重大差距,而我國的法官法并未加以區分。日本的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和家庭法院采取相同的任命資格,簡易法院的法官任命資格則較為放寬,體現出層級差別。對此,筆者認為,基層法院的法官可從從業五年以上的職業律師中挑選,高級法院的法官可以從中級法院的優秀法官中挑選,建立晉升制度。
如今,全國人民最高法院已成立了《法官法》修改小組,并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宣布《法官法》在施行20年后將再次進行修改,將重點推進法官員額制、法官職務序列及工資制度、法官懲戒制度、法官退休及保險制度、法官職業倫理等改革。可見,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官制度已是我國司法改革形勢的必然要求。由于司法獨立應是司法體制改革的核心,我國更應該從這一根本原則出發,設置完善的法官選任制度。在此過程中,即可借鑒鄰國日本法官法的相關規定,真正從立法上保障司法獨立。
參考文獻:
[1]陳海光.中國法官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
[2]趙韋康.中美法官制度比較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07.
[3]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4]陳海光.中國法官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
[5]周道鸞主編.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資料匯編[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
[6]日本國最高法院事務總局編.日本的裁判[M],法學書院,1999.
[7]陳海光.中國法官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8]冷羅生.日本現代審判制度[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9] 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