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庭醫生成為百姓“健康守門人”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在我國,還要加上積弊多年的醫療無序、“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先行先試的上海,率先在全國試點家庭醫生制度,給出了一套完整方案:資源下沉,做強基層,做實家庭醫生制度。目前,上海接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居民已達1027萬人,覆蓋了全部社區。簽約居民中,門診在“1+1+1”簽約醫療機構組合內就診近80%,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超過70%。實現了扎根社區的好醫生多了,看病的實惠多了,留在社區看病的居民也多了的“三多”現象,形成了良好的分診格局,改變了人們的就醫習慣。目前,我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在有序推進,已有27個省(區、市)印發了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性文件或實施方案。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在今年的全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現場推進會上,充分肯定了上海等地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顯著成效,強調各地應學習并推廣成功經驗,進一步做實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接下來,各地不僅可以借鑒上海“1+1+1”簽約服務模式,還有這次簽約會上推薦的江蘇鹽城大豐區“基礎包+個性包”簽約服務模式、浙江杭州市“醫養護一體化”簽約服務模式等,通過調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積極性,強化簽約服務對群眾的吸引力,在就醫、轉診、用藥、技術支持等方面,提高居民對簽約服務的認同感,讓家庭醫生成為百姓的“健康守門人”。
+1+1”組合簽約試點成效
●一手抓“培養人”,把全科醫生培養納入院醫師規范化培訓,2010年以來累計招錄000余人,900余人完成培訓后全部“下沉”區。目前上海全科醫生數約7000人
●另一手抓“留住人”,推進符合社區衛生服特點的薪酬制度改革,提高社區高級職稱例——從3%至5%提高到6%至10%,全科醫生職業發展“更有盼頭”
●探索簽約服務激勵機制。在長寧、徐匯等試點按有效簽約人頭支付簽約服務費,結服務質量與效果,探索醫保按人頭支付的度雛形
●在“1+1+1”簽約試點中,在全市逐步推家庭醫生管理醫保費用試點,建立配套的約服務費激勵機制,促使家庭醫生主動服,徹底激發社區就診活力
“1+1+1”:居民可自愿選擇一名家庭醫生簽約,再從全市范圍內選擇一家區級醫院、一家市級醫院進行簽約。優先滿足該市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孕產婦、兒童等重點人群簽約需求
●截至2016年,上海市家庭醫生共簽約常住居民超過1000萬人,簽約率超過45%。簽約居民人均就診頻次比上年同期下降0.56次
●至今年一季度,全市共有2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啟動“1+1+1”簽約試點,覆蓋上海90%的社區,已簽約“1+1+1”居民超過160萬人,其中上述社區60歲以上老人簽約率已超過37%。預計今年年內,“1+1+1”醫療機構組合簽約試點將拓展至上海所有社區
市民簽約可享受的服務

省 市 速 遞
▲從今年起,天津市每年將統籌安排1.2億元支持本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其中各高校在生均撥款經費中按照生均100元標準,用于思政類專項課題、思政教育活動、思政教師隊伍建設等。另外設立崗位獎勵績效,輔導員平均每人每月1000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
▲近日,山東省省本級社保電子檔案系統率先在全國上線運行。系統包括信息收集、管理保存、信息利用、業務維護、系統設置和信息安全等六大模塊,并實現與其他系統的開放式查詢,支持人事人才、公共就業、勞動關系等各個業務系統對檔案的綜合利用。
▲日前,四川省下發通知,今年將培育4萬新型職業農民,覆蓋179個縣(市、區),并以綿陽等3個部級整市示范推進市、81個部省級示范縣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重點示范區。其中對現代青年農場主調訓,每人連續支持兩年,2017年人均補助3500元。
▲近日,福建省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品牌農業建設七條措施》,每年評選認定10個“福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到2020年,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場)150個以上、省級以上標準生產示范基地(場)2000個以上,全省認證登記的“三品一標”累計4000個以上。
▲8月9日,浙江省出臺《關于制止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的意見》提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種植多年生經濟作物、苗木和挖塘養殖水產,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房、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從事其他毀壞種植條件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