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滬深交易所和中國結算針對《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分析人士指出,質押新規將對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體內體外資金鏈循環造成較大影響,或加劇上市公司及大股東的場外融資行為,進而推升其融資的資金成本。對于高質押比例的上市公司,可能會通過建立產業基金或者信用貸等方式應對。

華爾街日報
證監會正式宣布對可轉債發行方式進行調整,將現行的資金申購改為信用申購,并經公開征求意見相應修訂了《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部分條款,于9月8日發布施行。機構普遍認為,這將緩解申購對于資金面的影響,同時也將提升申購參與度。不過,目前可轉債發行金額存量高達3000億元,未來陸續上市后對于市場過高的估值將有所壓縮。市場人士認為,新規會使得新券上市定價更加合理,一級市場打新收益也會下降。

近日,人民銀行調整了外匯風險準備金政策和對境外金融機構境內存放執行正常準備金率的政策,將外匯風險準備金征收比例降為零,并取消對境外金融機構境內存放準備金的穿透式管理。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表示,在市場環境已轉向中性的情況下,有必要調整前期為抑制外匯市場順周期波動而出臺的逆周期宏觀審慎管理措施,也相應回歸中性。金融監管研究院院長孫海波稱,當前人民幣匯率警報基本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