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磊
【摘 要】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中心,深度挖掘自然資源,全面打造信息網絡建設,連接東系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的戰略發展規劃。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信息;建設
2013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偉大構想。通過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通道和信息網絡通道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緊密聯系起來,東牽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輻射東亞、中西南亞和歐洲以及北非區域,涵蓋40多個國家30多億人口,建成橫跨亞歐大陸的世界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和戰略經濟帶,不僅地域遼闊,而且自然資源,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發展潛力巨大。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讓新疆站在了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最前沿,新疆也因此成為“絲綢經濟帶”重要的戰略樞紐。基于新疆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加快新疆對外開放步伐,著力打造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發展工作,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五大區域中心”“三大基地”“三大通道”和打造“十大產業聚集地”的戰略任務,將新疆真正建設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發揮新疆撬動亞歐經濟支點作用,正在從一個戰略構想向著發展規劃和現實轉變。
在告訴發展的現代信息社會時代,無論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還是自治區提出的“五個中心,三個基地,三大通道”,全都離不開基礎信息傳輸大通道和信息樞紐中心的支撐。
一、建設向西信息傳輸大通道和信息樞紐中心的必要性
(一)建設西向信息傳輸大通道及其樞紐是保障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的需求
目前,我國的信息通信網絡國際空間布局既不經濟,也不安全。新疆與周邊國家的跨境光纜系統可以直達5至6個國家,覆蓋周邊11個國家,建設以新疆為起點的西向信息傳輸大通道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通信樞紐,不但為網絡互聯互通、信息高效交換提供重要支撐,而且可以大大優化我國信息網絡空間布局,滿足日已增長的西向國際電信流量需求,降低通信成本、提高通信質量,這對改變我國國際電信網絡的布局,減少對美、日的依賴,使國家網絡布局和數據流量更加均衡,降低中國網絡空間國際活動的脆弱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建設西向信息傳輸大通道及其樞紐是促進區域合作和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建設西向信息傳輸大通道,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間信息傳輸提供大容量、高寬帶通信鏈路,是推動地區通信網絡一體化,打造“數字絲綢之路”,加強我國與亞歐國家在通信領域、互聯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保障信息資源安全、高效、及時、準確地傳輸和交換,加強我國與亞歐國家的政治互信、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的基礎。西向信息傳輸大通道的建設將加快亞歐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加快促進亞歐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各國ICT產業的發展,促進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提升信息服務的質量與水平,擴大信息消費,更好的應對全球競爭。
(三)建設西向信息傳輸大通道及其樞紐是提升跨國通信能力保障三大通道建設的迫切需要
當前國家正在加快建設以輸氣、輸油管道為基礎的西部能源大通道,以航空、鐵路、公路為主體的西部交通大通道,和物流西部大通道。這些大通道的建設關系國家戰略安全,特別是能源大通道,是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規避潛在風險,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重要戰略抉擇。在當今的信息時代,能源、交通、物流每個通道的建設都離不開安全、通暢的信息傳輸通道支撐。尤其是現代物流業更是以寬帶網絡為基礎,信息技術為支撐。由此對跨國通信在帶寬、延時、質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一條西向信息傳輸大通道和信息樞紐中心作為未來大帶寬、低延時、高質量跨國通信的支撐。
(四)建設西向信息傳輸大通道及其樞紐是促進我國信息服務業向西開放的必然選擇
隨著新疆作為我國面向中西南亞開放的橋頭堡作用日益凸顯,以新疆作為平臺開展的我國與中西南亞各國在經貿、政治、安全、交通、能源、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將逐步深入和頻繁。同故宮建設西向信息傳輸大通道和信息樞紐中心,將大大降低我國與亞歐國家之間的通信成本,提高電信運營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提出,各國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并隨著中亞、西亞、南亞、中東、歐洲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電信增值業務、互聯網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的需求日漸旺盛,給我國信息技術服務帶來巨大商機,長遠來看其經濟利益遠大于基礎電信業務。
(五)建設西向信息傳輸大通道及其樞紐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戰略需要
與新疆已經建成17個一類口岸,以及通關的公路、鐵路相比,新疆國際電信和信息傳輸通道建設最為滯后,嚴重制約了新疆的對外開放,我們大多數邊境口岸與外方口岸雖然近在咫尺,但通信和聯絡卻要遠渡重洋繞地球一圈,非常昂貴,很不方便。
二、建設西向信息傳輸大通道和信息樞紐中的可行性
(一)亞歐國家對建設西向信息傳輸大通道已基本形成共識
中國——亞歐通信網絡一體化工作機制已經初步建立。上海合作組織高度重視通信和信息服務領域的合作,在2012年《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會議聯合公報》中提出,必須推動“上合組織信息高速公路”和“利用電子簽名進行跨境電子合作”示范性項目的工作。在第三屆中國——亞歐博覽會上成功舉辦“第一屆中國——亞歐區域通信交流與合作論壇”。論壇圍繞“加強區域基礎設施合作,推動亞歐通信網絡一體化”、“加強信息通信合作、服務亞歐區域經濟發展”等議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深入探討,啟動了亞歐地區通信網絡一體化進程,簽署了一批共同建設跨境國際光纜、推進信息傳輸大通道建設的協議。
(二)新疆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
新疆是典型的綠洲經濟,綠洲占全區面積僅為4%左右。沿道路、管道敷設光纜,不占農田,無需征遷土地。新疆三山夾兩盆的特殊地形、地貌,使得道路和管道主要沿著山前、盆地邊沿建設,地勢平坦,橋梁和山洞很少,施工非常方便,成本較低。新疆交通較為便利,所有一類口岸均有公路通達。除個別地方外,新疆總體來說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較少、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信息高速公路及其樞紐沒有大的自然障礙。
(三)獨特的地緣優勢決定了必須以新疆為通道和樞紐
亞歐大陸地理中心烏魯木齊和亞歐大陸地理中心塔城托里縣均在新疆境內;我國至中亞、南亞、西亞和歐洲各國,均已新疆為最近,而且烏魯木齊是通向這些國家中心城市距離最短的大城市,通信距離近、延時小、質量高、優勢明顯,因此將中國國家網絡西向大通道及其樞紐建在新疆是最合適的。
(四)中央高度重視、自治區黨委政府全力推進
國家高度中是我國向西信息傳輸大通道和信息樞紐中心的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APEC會議上提出了“以亞洲為重點實現全方位互聯互通”;工信部按照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要求,推動落實“加快亞歐信息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烏魯木齊國際通信出入口局和國際互聯網節點位置”的任務。
三、建設西向信息傳輸大通道和信息樞紐中心對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全球掀起新一輪信息化熱潮。中國共產黨十八大明確提出“四化”同步發展的戰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論斷,信息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將更塊增長。
建設西向信息傳輸大通道有利于增加新疆在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的就業人口占城鎮分行業就業人口的比重,提高就業人口素質技能。新疆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的就業人口占城鎮分行業人口的比重較低,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通過建設西向傳輸大通道可以帶動其他配套產業就業人口及其比重提高,改變就業人口結構,進而推動人才培養和知識結構的轉變,最終實現改善民生,促進社會穩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