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亮+常立俠呂曉瑩
【摘 要】廣東是全國海島開發利用的排頭兵,自2011年《海島保護法》頒布實施以來,廣東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與探索走向了加速發展的軌道。本文簡單概述了廣東海島旅游發展的歷程,并淺析了對廣東海島旅游發展的幾點認識以及發展戰略、方向、海島旅游發展模式等內容,為廣東海島旅游發展、旅游開發與管理提供基礎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海島旅游;發展;戰略;廣東
21世紀以來,旅游已成為世界各國民眾最主要的休閑活動,根據旅游業愿景預測,到2020年國際游客量將達到近16億人次,旅游產業正處于迅猛發展階段。海島因其特殊的地理區位以及特別的環境特征和高風景值,已逐漸成為世界的旅游熱點地區,是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海島旅游以其生態自然性、廣博的人文感而倍受青睞。與其他旅游消費相比,海島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更能滿足現化人對自然化多樣性的的追求,給旅游者以遠離城市喧囂、回歸自然的心理。海島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特有的海洋文化和豐富的海鮮產品等吸引了大量游客。與陸地相比,海島具有相對完整的生態景觀和獨具特色的人文面貌,其特有的狹小地域空間更能給游客以完整、鮮明的印象感知。目前,部分海島已被建設成為世界著名旅游景區,例如夏威夷群島、加勒比海群島等。
廣東是海島大省,大大小小的海島總數約1900多個,僅次于浙江省和福建省,居全國第三,其中以無居民海島為主,約占全省海島總數的97%,這些海島在南亞熱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影響下,形成了特有的景觀資源,為海島旅游開發提供了扎實的基礎。綜合廣東海島的區位優勢以及自身的旅游開發價值,在“一帶一路”重大戰略背景下,海島旅游發展將成為廣東海島未來發展新的增長點。
1.海島旅游發展進程
從歷史上看,海島旅游開發是與濱海旅游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世界上最早的海島旅游活動發生在 19 世紀中葉的英國,主要位于海上交通便利的近岸島嶼地區。目前,世界上較為著名的海島旅游勝地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的四個區域上,分別為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沿岸、大洋洲區島嶼以及東南亞島嶼。
(1) 地中海沿岸:主要包括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法國科西嘉島、意大利卡普里島和馬耳他島等;
(2) 加勒比海沿岸:主要包括墨西哥坎昆、巴哈馬群島和百慕大群島等;
(3) 大洋洲區島嶼:主要包括美國夏威夷群島和澳大利亞大堡礁等;
(4) 東南亞島嶼:主要包括泰國普吉島、攀牙,馬來西亞迪沙魯、檳榔嶼,菲律賓碧瑤和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等。
我國自70年代末起,在少部分海島開展了較大規模的旅游開發,例如海南島的觀光度假旅游、上海橫沙島的度假旅游、浙江普陀島的觀光旅游以及我國沿海的一些小型島嶼都在積極地進行旅游開發建設,海島已經成為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十多年來,國內諸多研究機構和學者對海島旅游進行了積極探討,研究多集中于資源評價、市場分析、環境保護和規劃管理等方面。當前,廣東、海南、遼寧、江蘇、浙江、山東、福建、河北等多個省份已積極開展海島旅游相關問題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海島旅游資源分析、海島旅游開發現狀、海島旅游資源評價、海島旅游發展策略等,其中廣東一直積極開展海島區域聯動開發、海島生態旅游等方面的研究,更加注重對海島區位條件、分布特征以及生態環境的分析。部分學者已對廣東海島旅游開發等相關問題開展了分析研究。沈陸澄(2004)提出南澳島應將建設“生態島”作為主要目標,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組團式布局,在生態產業布局上,劃分陸域生態經濟區和海域生態經濟區,形成“一環一線兩大區,兩個中心,四個重點”的旅游開發空間結構,實現持續發展。陳烈(2004)運用生態景觀學和旅游地理學的理論,以茂名市效雞島為例,探討無居民海島的生態旅游規劃及其發展戰略,認為依托較為脆弱的生態環境的海島旅游開發是無居民海島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2.對廣東海島旅游發展的認識
由于我國海島資源的多樣性, 在海島旅游產品的形式也相應的呈現出多樣性特征。當前研究者注重將海島特色資源與其他旅游產品類型相結合,產生了“海島體育旅游”“海島森林公園旅游”“海島景觀房產旅游”“海島影視旅游”“海島紅色旅游”等概念,這些研究極大地豐富了海島旅游的研究領域,為今后的海島旅游理論和實踐提供了借鑒。
2.1海島旅游助力海洋經濟發展
對于作為全國海島大省的廣東而言,海島是海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沿海市縣海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海島旅游開發有助于拓展藍色經濟發展空間,助力海洋經濟的大力發展。
2.2海島資源具有獨特性和多樣性
廣東海島地處南亞熱帶,與全國其他沿海省市相比具有明顯的南亞熱帶海島特征,大部分海島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島上既有觀賞型景觀資源,如眾多的島礁、惟妙惟肖的石景、碧綠平坦的草坡地等,又有體驗型景觀資源,如規模較大的沙灘、碧藍的海灣、特色溫泉等;部分海島既有獨特的地域文化型景觀資源,如廣為流傳的媽祖信奉、典型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炮臺等軍事遺址遺跡,又有生態型景觀資源,如紅樹林、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豐富而又獨特的海島資源為海島旅游的發展提供了選擇的多樣性。
2.3海島旅游發展的優勢條件
在地理位置上,廣東海島地處南亞熱帶,與其他沿海省(區、市)相比,具有獨特的海島南亞熱帶景觀資源優勢;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廣東海島位于發達的珠三角經濟區,且毗鄰港澳,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與港澳臺、東盟自貿區合作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為海島旅游發展提供了更多、更大的機遇;在交通方面,廣東海、陸、空交通較為發達,形成了與國內外溝通聯系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有助于促進海島旅游的發展;在政策上,廣東省是全國首批三大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省之一,在發展海島旅游方面具有先行先試的優勢。
2.4海島旅游面臨的挑戰endprint
在“一帶一路”的大戰略背景下,廣東海島旅游發展不僅迎來了歷史重大機遇,同時也面臨諸多的挑戰。盡管廣東旅游開發條件較好的海島很多,但真正開發成功的案例并不多,特別是在國際海島旅游產業不斷發展的今天,如何抓住旅游者所想、所需,塑造在全國乃至世界上的海島旅游產品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3.廣東海島旅游發展的核心問題
3.1海島旅游發展戰略
海島所在區域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一般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前景廣闊。然而,海島旅游開發也面臨著一些限制因素,例如生態環境脆弱、交通通達性差、淡水供應不足等,海島旅游開發前必須制定出合理的發展戰略,才能保障海島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3.1.1生態化戰略。
生態化戰略是海洋、海島旅游應對全球變化,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國內外不少著名的旅游海島在開發過程中均以生態保護為重要理念,海島生態系統的脆弱性以及在發展中旅游者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注定其必須開展低碳旅游,堅持低碳旅游理念,促進海島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將低碳環保作為海島旅游的發展趨勢。以“十三五”期間提出的“生態文明”“生態島礁”“南紅北柳”等為基礎,廣東海島旅游開發應秉承生態化開發理念,保護海島原有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在此前提下開發出適應旅游者的生態旅游產品。同時,在進行海島旅游管理中,應強調基于生態系統的海島綜合管理,加強生態旅游的宣傳。無論是海島旅游開發還是開發后的管理均應堅持生態理念,走生態化路線。
3.1.2島—海統籌發展戰略。
海島旅游開發離不開海洋的支撐,而目前的海島旅游過多關注海島自身的開發而忽略與周邊海域的聯系、與陸地的聯系。單純考慮海島自身的旅游開發意義不大,只有將海島旅游與海洋開發、陸域開發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形成規模化發展,將海島旅游作為區域旅游發展的重要環節和支點,才能形成有機的、牢固的旅游網絡,才能更好地發揮海島旅游在當地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海島旅游高效發展
3.1.3國際化戰略。
廣東海島分布于南海的前沿,地理區位優勢明顯,海島旅游面臨的空間廣闊,海島旅游發展的關鍵應立足自身資源、打造形成可滿足國際市場需求的旅游產品,形成可與世界海島開發相媲美的品牌。積極謀求與東南亞、非洲、歐洲等國家建立國際海島旅游合作的機制、戰略,在主題功能、營銷管理、市場運行機制等大膽創新,先行先試,與國際接軌,與周邊國家共克難題,分享經驗,從而進一步擴大海島國際游客市場。
3.1.4文化型戰略。
海島地理環境獨特,具有一定的孤立性和文化獨特性,海島特有文化在旅游開發中越來越受到重視,海島文化旅游將成為今后海島旅游發展的目標。縱觀國際知名海島旅游開發無不注重文化元素的打造,例如馬爾代夫海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文化內涵、巴厘島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4]等等,將文化元素融入到海島旅游產品中能夠延長海島旅游產品的生命力。基于此,廣東海島旅游開發應注重文化旅游的挖掘,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形成海島旅游的凝聚力。
3.2海島旅游發展方向
隨著海島旅游產品的不斷推出以及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廣東海島旅游開發應兼顧本土特色資源的同時,盡量多元化發展,由單一旅游產品開發向主題各異、功能各異方向發展。
基于廣東海島在分布形態和組合結構上具有群島、列島等分布特征,海島旅游便于形成組團開發,全省海島旅游可形成七大旅游組團,從東向西依次是:
(1) 柘林灣-廣澳灣海島旅游組團:以發展潮汕文化為主,兼顧旅游觀光產品的打造,主要可開發海島有汛洲島、西澳島、南澳島、官嶼、獵嶼、鳳嶼、媽嶼島、德洲島等。
(2)紅海灣海島旅游組團:以發展觀光型、生態型海島旅游為主題,兼顧文化型景觀資源的開發,主要可開發海島有遮浪巖、龜齡島及周邊小島。
(3)大亞灣海島旅游組團:以發展體驗型海島旅游為主,兼顧生態型旅游開發,主要可開發海島有大辣甲、惠東三角洲、寶塔洲、虎洲、許洲、坪峙島等。
(4)萬山群島旅游組團:以發展觀光型、體驗型海島旅游為主,兼顧生態型旅游開發,該組團主要可開發海島較多,近期主要為東澳島、外伶仃島、大萬山島、廟灣島、三角島、大九洲等。
(5)川山群島旅游組團:以發展觀光型、體驗型海島旅游為主,兼顧生態型旅游開發,該組團以上川島、下川島為依托,帶動周邊小島開發,主要有坪洲、王府洲、墨斗洲、琵琶洲等無居民海島。
(6)海陵島旅游組團:以發展體驗型、文化型海島旅游為主,兼顧生態型旅游開發,主要可開發海島為依托海陵島旅游開發,輻射帶動周邊小島的開發。
(7)湛-茂海區島旅游組團:以發展文化型海島旅游為主,兼顧體驗型旅游開發,主要可開發海島為茂名的放雞島,湛江大漢三墩文化旅游組團,組團內的主要海島有一墩、二墩、三墩等。
3.3海島旅游發展時序
海島旅游開發應堅持分期開發的原則,合理確定開發時序。根據海島距離大陸的遠近、海島開發的需求、海島自身資源環境條件、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等綜合分析確定近期、中期和遠期開發計劃。不僅同一個海島需要確定不同階段的開發規模和內容,就全省海島旅游而言也應采取有序開發的措施,確保海島旅游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
3.4海島開發模式
廣東海島分布的特點奠定了海島旅游開發的典型模式基礎,例如南澳島、海陵島及其與周邊小島的聯合開發模式;川山群島及周邊海域海島的組團開發模式;萬山群島的大組團旅游開發模式等,海島旅游開發應充分考慮其分布優勢,采取合理的海島開發模式,發揮海島最大的旅游價值,保障海島可持續利用。
4.結論
廣東是海島大省,海島資源非常豐富,海島生態環境總體優良,集聚分布特征明顯,為海島旅游發展提供了基礎優勢,有助于不同區域形成差異化的海島旅游產品和組團開發。在堅持生態優先、島—海統籌開發、國際化發展等前提下,廣東海島所具有的綜合優勢條件對于新時期加快廣東海島旅游開發,促進海島旅游目的地國際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endprint
參考文獻:
[1]白潔.發展海島旅游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生態科學,2002,21(2):179-181.
[2]劉家明.國內外海島旅游開發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科版),2000,34(3):349-352.
[3]肖建紅,于慶東,劉康等.海島旅游地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評估—以舟山群島為例[J].地理學報,2011,66(6):842-852.
[4]盧昆.海島旅游開發的特殊性及策略探析[J].社會科學家,2010(7):89-91.
[5]劉偉.海島旅游環境承載力及開發研究——以遼寧長山群島為例[D].遼寧師范大學,2009.
[6]張廣海,王蕾.國內海島旅游開發研究綜述[J].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08(2).
[7]朱淑琴,席玲玲.國外海島旅游開發經驗對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啟示[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7(5):50-51.
[8]陸林.國內外海島旅游研究進展及啟示[J].地理科學, 2007,27(4):579-586.
[9]王輝,宋麗,郭玲玲.低碳旅游在海島旅游發展中的應用與探討——以大連市海島旅游為例[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0,27(5):75-79.
[10]向寶惠,王靈恩.中國海洋海島旅游發展戰略探討,生態經濟,2012(9):141-145.
[11]陳 烈,王山河,丁煥峰等.無居民海島生態旅游發展戰略研究——以廣東省茂名市放雞島為例,經濟地理,2004,3(24):416-429.
[12]高偉雯,陳金華,李能斌.國內外海島文化與旅游發展研究進展,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2(27):61-66.
[13]常立俠,唐煥麗.廣東海島旅游開發新視角:世界知名島對廣東海島開發的啟發,海洋開發與管理,2015(7):59-63.
[14] Chen C M, Chen S H, Lee H T, et al. Exploring destination resources and competitivenes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ourists perceptions and satisfaction toward an island of Taiwan [J].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2016(119):58-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