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坤
【摘 要】現代建筑設計越來越提倡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生活居住環境與大自然的和諧,這也是中國現代建筑設計師一直不斷追求的目標。在中國古代的建筑中,有蘇州園林,是中國典型的建筑物的代表。現代建筑設計中,像一些公園、樓房、小區、亭臺的設計等,無不體現出傳統文學語言元素的影響。因此,傳統文學語言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意義顯而易見,其重要性也可見一斑,故傳承中國傳統文學語言對于現代建筑設計至關重要。
【關鍵詞】現代建筑設計;傳統建筑語言;融合
前言
傳統建筑語言傳承的主體是現代建筑,其建筑形式是符合時代潮流發展的。客觀來講,任何一種建筑形式的出現都有其原因,是多種環境因素綜合影響下的產物。不同的是,有些建筑受到環境不利因素的影響,或是受到建設成本的限制,或是建筑師本身自我修養有限,在建筑創作的過程中考慮的因素較少,產生的建筑形式就會為人所垢病;另一類建筑則能較好的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運用新技術新材料,能解決復雜的功能需求,并且與周圍環境相適應,建筑形式也能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而大部分現代建筑徘徊于這兩者之間,建筑形式也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如同全世界的人類呈現多樣性一樣,雖然有人種的不同,但在特定時代對美的定義都基本相同。
一、我國傳統文學語言及其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重要作用
1.我國傳統文學語言的內涵。
中華民族文化,歷經千載風雨,長達上下五千年,且源遠流長、絲毫沒有中斷,包含了卷帙浩繁的傳統文化,其中傳統文學語言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文學作品、傳統藝術作品、傳統戲劇、地域文化、衣冠服飾文化、四大雅戲、傳說神話的神文化等是其主要內容。其中,傳統文學語言作品,包括戲劇語言、服飾語言、藝術作品語言等,是影響現代建筑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2.我國傳統文學語言在現代建筑設計中運用的重要意義。
第一,現代建筑設計的主要靈感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學語言。中國傳統文學語言中包涵許多具有靈感啟迪性的內容,如古代詩歌中詩人所描繪的美妙意境,散文家在竹林中所體會到的與大自然合二為一的奇妙感受以及一些玄幻小說中,作者所描繪的虛幻景象等,這些都是現代建筑設計師在日常的建筑設計中可以獲取的重要材料。現代建筑設計師在設計工作過程中,通過結合自身已經擁有的專業基礎知識,并結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實踐,再通過對傳統文學語言的靈性掌握并運用,就可以設計出優秀的建筑作品。同時,現代建筑設計師在學習借鑒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學語言的鑒賞能力,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跟文學語言素養緊密結合、融匯貫通,方能設計出好作品。一個好的建筑設計作品必然是有靈性的,而靈性就來自于設計師深厚的傳統文學語言功底。
第二,現代建筑設計的根基在于中國傳統文學語言。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是一個包含眾多文化內容的名族,比如,中國原始社會時期的母氏文明、圖騰文化、氏族文化、尊卑文化、宗教文明等,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想要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取得輝煌卓越的成就,關鍵在于把中華民族的特色傳統文化熔煉于現代建筑設計當中,只有具有了富有特色的民族特征,才具有了世界特征,才能在世界建筑史上獨樹一幟,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正因為在世界建筑史上取得了優秀的成績,才證明了中國建筑設計的民族性。
同時,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我們在進行現代建筑設計時,一定要繼承古代建筑文化的精華,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比如古代的樓閣、欄桿、亭臺以及刻在建筑物上的各種各樣的花紋,只要可以為現代建筑設計所用的,都可以借鑒吸收,因為只有繼承,才能發展。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結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和審美要求,充分發揮中國建筑設計的優勢,這樣才可以在世界建筑史上擁有不敗之地。
第三,現代建筑因為有了中國傳統文學語言,才具有了符號性與標志性。改革開放使得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內經濟市場與世界經濟市場日益接軌,世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經濟的參與,而且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前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基礎上趨于一體化,國際建筑設計師的設計理念無形中也會影響中國建筑設計師的設計思路,所以中國也出現了一些具有世界色彩的建筑物;但是,如果中國建筑設計師不能在這種文化交匯中把握主流,堅持民族立場,那么中國的建筑設計還有何特點可言?
二、傳統文學語言在建筑設計中的具體體現
1.結構設計上的融合。
古代建筑的基本形式為院落式,一個整體的建筑內以一個重要的房屋作為核心,然后在其四周分布若干小的屋子以及相應的亭臺樓閣,而現代建筑為了節省建筑空間,基本上建筑結構開始朝著縱深方向發展,各式各樣的高樓拔地而起,從這一點進行分析,只是將原有的建筑橫向發展演變為縱向發展,其基本的設計風格還是可以適當的進行融合的。另外,雖然古代的建筑以木材料為主,現代的建筑以混凝土為主,但是現代建筑在一些特殊的區域也需要應用大量的木材,此時則需要進行古代建筑技術的遷移。
2.思想上的融合。
中國古代建筑具有南北兩排,北方建筑主要是彰顯院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尤其是北方的宮廷建筑,基本上采用青磚黃瓦,來彰顯帝王家的顯赫身份和地位,同時建筑施工講求方位和風水,通常來說,宮殿四周的建筑施工都應該是矮小的,以便突出供電的巍峨氣勢。而古代南方的建筑基本思想是天人合一,要最大化的利用江南地區的植被和河流,使其與院落的設計融為一體,自然而清新。雖然現代建筑弱化了古代宮廷建筑的屬性,但是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用戶希望建筑施工能夠貼近自然,充分利用自然,少一些人為的設計,多一份自然的淳樸,這種思想實際上是對古代建筑思想的一個發展,如果將這兩種思想進行有機的融合,既有利于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也有利于滿足用戶對于自然的需求,是一舉兩得的。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與開放化,現代建筑設計越來越富有人性化,越來越體現出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來越富有人文主義色彩。現代建筑設計中蘊含著人們的精神勞動,是人民智慧的結晶。無論是古代建筑還是現代建筑都必須滿足兩個基本的要求其一為其基本的實用屬性,其二為其外在的審美屬性,如果能夠對古代的設計理念,審美因素進行提煉和升華,恰當的融合進現代的建筑設計當中,并于現代設計的先進技術有機結合,那么建筑設計一定會精彩紛呈,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建筑需求,進而促進建筑事業蓬勃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1]陳理平.試論現代建筑設計與古建筑設計的融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29):76-76.
[2]郝瑞生.中國傳統古建筑對北方寒冷地區氣候適應性探究——以太原市純陽宮為例[J].建筑技藝,2014(6):118-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