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江
【摘 要】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地鐵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出行最主要的方式,我國各個大城市地鐵已經得到普及,許多中小城市也開始了地鐵的建設工作。但在地鐵的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對周圍的建筑或者道路造成影響,因此我們通常采用的是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來進行施工,本文主要對我國地鐵車站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做了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地鐵車站;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
1.地下連續墻的基本概念
關于地下連續墻法施工技術,是指使用特別的挖槽設備,在擬建的地下結構或高層建筑地面上,在泥漿護壁狀態下,開掘一定長度的溝槽構造,接著把鋼筋做成的龍吊機構緩緩放入所建溝槽內,并用導管法在充滿泥用導管法在充滿泥漿的溝槽內澆筑混凝土,與此同時,從溝槽底部逐漸澆筑混凝土,將泥漿置換出來,并由此在地下形成一道道鋼筋混凝土墻,并將各個單元墻用特制接頭逐一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地下連續墻,從而起到止水和承重的作用。
2.施工重難點解決措施
2.1工程地質條件差
使用由外運進的優質泥漿或現場用澎潤土拌制泥漿進行成槽護壁施工,嚴格控制泥漿質量,在地連墻全面施工前先進行1~3幅的試成槽工作,以確定最佳泥漿相關參數。另在施工現場設置泥漿濾砂處理器和泥漿三級沉淀池,用優化過的泥漿在成槽過程中形成泥漿護壁效應,可有效預防塌孔。施工前對施工班組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從而讓每一個操作手弄清楚地質情況,讓他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好不同的成槽參數。重點注意在經過淤泥層、砂層時,保證在成槽過程中不造成塌孔和縮徑的重要措施就是嚴格控制液壓抓斗的下沉速度和提升速度。施工全過程加強施工監測,施工應遵照動態設計、信息化施工規定,確保基坑本身及周邊環境的安全。
2.2周邊環境復雜
針對基坑與附近建筑物的距離情況合理部署基坑監測方案,加強施工過程中對地鐵基坑兩側的動態監測,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以確保地鐵側的基坑安全。
2.3成槽深度大,成槽垂直度控制、鋼筋網片下放困難
導墻施工完成后,立即進行垂直度測量,若垂直度不滿足要求,則通過糾偏的措施(包括剔鑿、頂移等措施)來進行校正;在成槽過程中,每進深1m左右做1次垂直度觀察,發現偏差立即使用成槽機自動糾偏功能進行糾偏。鋼筋網片根據重量及尺寸的大小分別采用150t履帶吊作為主吊,50t汽車吊作為副吊進行協調起吊,增加吊點,確保鋼筋網片安放時的整體穩定性。
3.施工技術要點
3.1在施工過程中接頭方式的選擇
因為地下連續墻之間主要是依靠連接段來連接,因此對防滲能力的要求比較高。根據接頭工具的不同類型我們通常將其劃分為接頭管連接、接頭箱配合十字鋼板、接頭箱配合工字鋼板等多種類型。
3.1.1接頭管連接:這是目前國內外常用的連接方式,這種連接方式的優點是性價比高、施工工藝相對簡單,但是只適用于設計深度較淺的地連墻槽段,局限性較強,而且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對設備的性能要求特別高。所用的接頭管能承受砼最大壓力及起拔力,管壁在使用前涂擦機油,在確保管壁平整光滑,節間連接可靠后方可安置入槽;開始起拔的時間根據所制作的砼試塊的初凝時間,以及以往經驗確定,以防埋住接頭管或混凝土出現坍塌。
3.1.2接頭箱連接:這種連接方式就是將工字鋼板或十字鋼板焊接在鋼筋籠的一側,隨鋼筋籠整體吊裝到槽內安放好,再將接頭箱順著鋼板外側下放到槽內,對連接鋼板起到支撐穩固的作用。等槽段內混凝土澆注完成后,再將接頭箱慢慢頂拔起來,然后繼續下一幅槽段的施工,這樣就可以使相鄰槽段之間建立有效連接。這種連接方式工藝較復雜、成本較高,但使用于超大超深的地連墻時能達到較好的止水效果。
3.2控制好泥漿中的含砂量
在施工之前需要對施工地的地質情況進行嚴格勘察,并且要求施工技術人員做好技術的交底工作對于地質的砂層位置進行記錄和分析。嚴格配置泥漿比重等性能指標,最好將泥漿的粘度控制在25~30S之間,對現場的泥漿比重要定期進行檢查,同時還應該檢查接縫處的清潔程度,以防懸浮物對泥漿比重造成影響,我們應該通過泥漿分離系統對泥漿進行分析,同時結合震動篩和旋流器將泥漿中顆粒物進行分離,這樣就可以將分離好的泥漿重新利用。當然,經過分離后的泥漿并不是都是有用的,對于其中PH大于13的泥漿必須廢棄,因為這部分的泥漿已經喪失了泥漿本身的化學性質,而且其化學性質已經無法復原。
3.3 刷壁與清基
成槽后用專用的刷壁器在已完成幅段“工”字型接頭上上下反復刷洗不少于20次,直至刷壁器上無泥即為刷洗完成,以達到清除已完幅段接頭黏附的淤泥,避免產生幅段接頭夾泥而導致接縫滲水。刷壁后進行清基和泥漿置換作業,采用泵吸法清底后可用導管吸泥漿進行反復清底,確保清基效果。清基結束半小時后檢測,槽底泥漿比重砂性土小于1.20、粘性土小于1.15,粘度20~30s,含砂率小于8%,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整個清基和泥漿置換過程中,控制好吸漿量和補漿量基本平衡,避免出現泥漿溢出槽外或泥漿面低于導墻頂面30cm。
4.質量控制措施
4.1提高工作人員素質。眾所周知,地下連續墻施工質量極為重要,直接關系著整個地鐵站工程是否能夠順利進行,且在施工時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偏高,從而提高施工人員整體素質刻不容緩。其主要解決方法例如組織系統的培訓,在施工開始之前需組織所有員工進行施工安全教育,并讓員工了解其所承擔的重要責任,并在施工過程中不斷學習、提高。
4.2減少泥漿含沙量。在所有工程事故中,塌方是最為嚴重的一個,對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有著一定的威脅。減少含砂量可以提高泥漿性能,使泥漿達到較好護壁效果,從而降低槽內塌方的幾率。
4.3減少連續墻接縫雜質。在連續墻的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接頭處夾泥的現象,不僅僅影響外觀形象,更重要的是會影響接頭質量,導致滲水??赏ㄟ^多次刷壁的方式提高接頭的清潔程度,從而降低連續墻接縫雜質量。
4.4優化鎖口管位置及砼澆筑方式。眾所周知,鎖口管與連續墻的相對位置參數是澆筑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參數。經大量經驗及數據的分析,導管間距為3m時最佳,隨著距離的增大斷面夾泥的比例逐漸增大。另外,為保證其連續并均勻下料,砼的上升速度應控制在6~10m/h的范圍內,澆注間隔時間不大于0.5h。
4.5采取合理的注漿保護措施、應用有效的注漿方案。我們在完成了連續墻的施工以后,在主體結構的構建中以及挖基坑的時候,常常會由于連續墻所具有的下沉不均勻的性質,漏水的連續墻會加劇接縫處的滑動,出現漏水的接縫必定加大漏水的程度,進而加大了堵漏措施的難度。注漿的不同效果會深深地影響到連續墻下沉不均勻的性質。首先,在注漿管的擺放上,我們可以將其牢牢地和鋼筋籠固定在一起,并且利用木模將其上管口堵住。至于下管口,首先要將其敲擊扁,同時要在其側面開孔。然后用膠帶將其封住。同時,要看好開槽段將其慢慢的對準位置后下放,避免與注漿管發生直接的碰撞。最后,也要注意,要防止在澆筑時將注漿管刮壞。
5.結語
隨著我國工程建設數量的不斷增加,城市人均占有地變得越來越少,因此建筑施工者阿卡似乎將目光放到地下建筑,地下建筑的深度也越來越大,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就是我國的地下施工技術主要施工手段,這種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在建筑過程中周圍建筑的影響力,因此也是我國目前地下施工技術的常用技術。
參考文獻:
[1]譚伏龍.地鐵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5,51:16-17.
[2]張宇.地鐵車站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J].建筑技術開發,2016,10:66-67.
[3]張瑜.論地鐵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J].居業,2015,12:70-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