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三寧
【摘 要】對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出現、發展及應用現狀進行分析,分析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理學基礎技能考核中的應用情況、實施過程、效果評價及其對護理專業教學改革、教師授課、學生學習的意義。提出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理學基礎技能考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對策,嘗試引入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進行內科護理學教學模式改革,取得較好成效。
【關鍵詞】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內科護理學;臨床綜合能力
1. 導言
內科護理學是一門集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臨床學科,教學大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還要具備包含護理評估能力、分析決策能力、溝通交流能力、技術操作能力等在內的臨床綜合能力。然而,目前內科護理學教學模式仍多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配合臨床見習,難以達到培養學生臨床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
2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發展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又稱多站式臨床考試,由一系列臨床情景仿真考站組成,受試者在規定時間內逐次通過各個考站,對站內的標準化病人進行檢查或接受考站內考官提問,給出診斷結果和護理方法,并獲得測試成績。40多年來,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一直受到醫護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已成功應用于醫學生綜合能力評價和資格考試領域,并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的護理院校得到應用和推廣。在我國,一些護理院校也進行了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初步嘗試,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3.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設計及實施
國內學者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考站構建中,多采用Delphi法,構建的考站數目不等,一般3個~13個。李娟等研究中將考站設立為4站,第1站為生命體征的測量(10.0分);第2站為標準化病人(sp)考站,包括收集資料、提出護理問題、制定護理措施(12.5分);第3站為護理查體,根據設計標準化病人病情進行相關的檢查(7.0分);第4站為陽性體征,根據標準化病人所表現的陽性體征提供對應護理措施(0.5分),總分30分。4站之間根據設置的標準化病人病情有機聯系在一起,時間60mim。黃樺等研究中設置13個考站,包括護理技能操作考站(考核常見的護理技能)、危重搶救技能考站(心肺復蘇)、小組綜合能力考站(主要考核突發病情的評估和搶救)、護理程序考站(包括問診、護理查體、收集資料、提出問題、制定計劃等)、健康教育考站(筆試和口試)、職業態度考站及評判性思維考站等,認為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對促進護生掌握基礎護理理論和技能并使之有效轉化為護理職業技能的作用是肯定的。隋樹杰等研究將考站根據護理程序分為6個,第1站為問診,第2站為評估,第3站為診斷,第4站為護理措施的制定及實施,以及一些臨床常見突發急重癥的護理,第5站健康教育,第6站人文關懷。
4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4.1 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理學技能考核中的應用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是近幾年在國內外醫護教育領域興起的一種考核模式,其主要通過在模擬臨床醫療護理場景下使用標準化病人來模型臨床病例,考核醫護專業學生的綜合臨床能力。此種考核方式能從知識、技能、態度等多方面綜合評估學生的能力。國內許多醫護院校將該模式用于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技能考核中。呂利明在對學生的護理技能考核中設置5考站,分別為:護理評估考站,診斷、計劃考站,健康教育考站,醫囑處理考站,技能操作考站,每個考站設置1名標準化病人,對考生進行考核,教學效果良好。景匯泉等根據教學需要,編寫10個模擬病例,制成簡易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將所需考核的內容穿插其中,學生的評估病人、溝通與人為關懷、健康教育和護理操作能力等比普通考核形式的同學都有顯著提高。
4.2 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理學基礎畢業考試中的應用
護理專業教育是學生獲取知識、技能、培養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培養其綜合能力的關鍵環節。護理專業學生畢業后走向臨床,對臨床護理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護理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而其臨床綜合能力的評價也顯得非常重要。國內外諸多高校陸續引用新型考核模式,對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其中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應用也應運而生。岳嘉等在護理專業畢業生考核中,選取標準化病人后,設置3考站,分別為護理技能操作考站、護理病歷書寫與答辯考站、臨床理論綜合考站,發現學生的評估能力、護理操作能力、臨床決策能力都有顯著提高。王斌全等根據畢業考核需要設置13站,主要包括基礎技能、常用技能、危重搶救、評估、體檢、綜合病例分析、職業態度、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等,發現此種考核模式下學生的呈績呈正態分布,學生反饋良好。
4.3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實習前培訓中的應用
傳統的護理教育往往更多關注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而忽視了其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因而在學生進入臨床前對其進行實習前臨床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牛桂芳等在護理專業學生實習前,對其進行綜合訓練,將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引入其中,設置11個考站,主要包括護理技能操作、小組綜合能力、問診、體檢、病例資料分析、健康教育、評判性思維和職業態度等考站,通過研究發現觀察組在小組綜合能力、護理問診、護理體檢、健康教育口試、職業態度方面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其效果顯著。
5 . 護理學教學中應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1 標準化病人選擇及培訓
國內在標準化病人的選擇上由于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往往側重于選擇大學1年級或者2年級的學生,也有部分高校使用教師作為標準化病人,設置在不同考站對學生進行考核。這些標準化病人難以體現臨床上典型癥狀的陽性體征;同時有些學生在反復考核中也掌握了考核要點和技巧,在考核過程中會對考生做出提示,從而影響了考核的公平、公正性。臺灣輔英科技大學使用社區養老機構的老人做標準化病人,在減少支出同時也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社會的機會,做法值得借鑒。
5.2 考站設置缺乏統一標準
目前,國內在考站設立上多采用德爾菲法,設立考站數目不等,在考站設立的項目上也是各異,有高校根據護理程序設立考站,有高校根據學生思維慣例設立考站,還有部分高校根據臨床護理常規設立考站,缺乏統一標準。本研究大量閱讀相關文獻,總結經驗,建議使用馬斯洛基本需要層次論設置考站,既能綜合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又能滿足病人的各方面需求。
6. 結論
護理專業臨床綜合能力包含內容較廣,因此對臨床綜合能力的評價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可能一次考試就可以對學生的每個方面能力都做到充分了解和評價。故可以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現有考站基礎上,依據學校自身設備條件和學生考核要求,增設臨床資料收集、健康教育、職業素養等多種形式的考試項目,并根據學歷層次及教學目標的難易設計難易程度不同、形式各異的考站,逐漸形成考試題庫。
參考文獻:
[1]王霞,譚迎春,徐繼承,等.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我國護理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4,3(11):193-196.
[2]張璐姣,朱丹.標準化患者在我國護理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0,17(11A):18-20.
[3]孔志玲.標準化患者在我國護理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33):3534-35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