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零指標”很可笑

【輿情回放】 近日,北京市大興區求賢村的一則通知稱,為完成外來居住人口居住為零的指標,決定對外來居住人口一律進行單月收費制,在收費明細中,規定大棚每人每月交2000元;門臉、飯店每年交5000元,每人每月交1000元;外來居住人口每人每月交2000元。收費內容為衛生費、水費、治安費、電力設施費。若不執行,當事人將被要求限期搬出該村。
新華網: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到底有沒有權力針對外來人口征收費用?這是不是一筆額外的亂收費和重復收費?“求賢村就是這樣求賢的?”
南方網:“零指標”能說清嗎?在發展無限包容的這個時代,任何一級政府,都不可能發出這樣的“政令”。求賢村的“上級”應該及時出面以正視聽,以免更多的奇葩招數出現。
【決策點睛】規范管理外來人口的初衷不錯,但是也應須按“規矩”行事。如通過加強治安巡邏有效紓解治安問題等,只要多想辦法,總比讓外地人口“清零”妥當些。
新華每日電訊:如果說政府調控房價是為了讓更多人買得起房,那么政府扶持租房市場,則是為了讓人們租得起房——不僅租得起,而且要住得有尊嚴、有幸福感。
半島都市報:要想真正實現“讓租者幸福居住”,還需要強有力的保障措施。廣州這次出臺的只是一種工作方案,而非制度,那么約束力可能就比較有限。只有配套相應制度,比如住房租賃管理辦法、考核問責辦法,才有望不打折扣、少打折扣,“讓租者幸福居住”才能更好地照進現實。
新京報:中國住房租賃市場能否保持良性發展態勢,取決于包括廣州在內更多地區在“租購同權”等方面的區域變革,不斷積累經驗,形成參考案例,最后匯聚為中國房地產市場深層次轉型升級的支點力量。
【決策點睛】“讓租者幸福居住”應成為各個城市的共識。今年5月,住建部公布《住房租賃和銷售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成為我國首部專門針對住房租賃和銷售的法規。上海、深圳、北京等一線城市也已先后出臺了加快租賃住房發展的相關政策,這都顯示出各地推進“購租并舉”的決心。只要我們的政府保持開放的姿態,站在社會最廣泛、最弱勢群體的立場上,不斷吸收建議和調整政策,租購同權就一定可以落實,一個更有暖意的城市就在不遠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