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久紅
(四川省甘孜州畜牧業科學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000)
新形勢下動物檢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衡久紅
(四川省甘孜州畜牧業科學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000)

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國際國內的重大動物疫病呈逐年加重趨勢。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動物檢疫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增強動物檢疫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從源頭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
1.1 產地檢疫問題 目前,國內的畜禽飼養仍然是以散養為主,集約式飼養規模仍然不大,導致動物檢疫工作面臨檢疫范圍廣、工作量大等突出問題。而國內基層動物檢疫工作人員數量少、經費投入不足,又使得動物產地檢疫全面落實難度較大。另外,部分養殖戶或養殖企業對動物檢疫存在偏見,認為動物檢疫就是收費,因此存在報檢不主動、漏檢等現象,有的甚至對動物檢疫存在抵觸情緒。
1.2 加工廠檢疫問題 一是有的加工廠對檢疫工作認識不足,認為加強檢疫會加重企業負擔,故對檢疫工作落實不到位,致使加工廠衛生條件較差,疫病隱患較大。二是屠宰加工不按照國家法規執行,對加工工具、加工流程、加工環境等方面的檢疫檢查均不標準。
1.3 流通環節問題 現階段國內大部分市縣區域間的動物檢疫監督工作存在協作不夠的問題,加之動物檢疫不徹底、漏檢逃檢等問題頻發,導致動物疫病遠距離傳播的隱患加大。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在運輸過程中不按照動物檢疫法操作,運輸并經營未經過檢驗的畜禽,有的在運輸過程中隨便拋棄死亡動物或者隨意屠宰動物。部分流通環節存在違法行為,一些販運戶經常在夜間偷運畜禽,或者將動物偷運到檢疫收費低的地區進行檢疫,有的甚至自開檢疫證明。
1.4 檢疫機制有待改進 一是基層檢疫工作人員數量少、任務重,業務能力和職業素質較低。二是法律意識淡薄。有些基層檢疫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對相關法律法規領會不透,行政處罰時高時低,甚至不按照法律程序操作,無法對執法對象產生震懾作用。三是監管工作不到位,鄉鎮一級普遍沒有設置動物檢疫部門,多數監管事項由鄉鎮畜牧站行使,但鄉鎮畜牧站工作人員少,監管力量有限,導致對原產地、加工廠和流通中的檢疫監管不到位,難以保證無重大動物疫病發生。
2.1.1 實施規模養殖 應實施規模養殖,增加產地檢疫的可行性和便捷性,并推進畜牧業的良好發展,突出產業特色和優勢。
2.1.2 創建完善的產地檢疫網絡 依托智能信息平臺,把各地的產地動物檢疫結果上傳到網絡平臺,以方便各地檢疫人員及時了解異地的動物疫情發生狀況,迅速做好應對措施。
2.1.3 加強防疫精細化管理 加強防疫員管理,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并有效調動村級防疫員的工作積極性。強化疫苗等防疫物資管理,嚴格存放、運輸、使用條件,做好接收、發放記錄,實現防疫物資保質保量,可追溯。加強防疫檔案管理,統一制作檔案管理文件目錄和各類疫情防疫記錄。按照重大動物防控“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的要求,強抓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和質量,組織村級防疫員深入到各村、各養殖場廣泛開展畜禽普查,逐一進行強制免疫,規范開展疫苗注射,落實免疫回執單制度,全面建立免疫檔案,確保強制免疫率達到100%。
2.1.4 加強技術培訓 動物防疫站或獸醫站人員應定期下鄉傳授動物疫病檢疫和防控技術,重點推廣健康養殖、疫病綜合防治等畜牧新技術。
2.2.1 適時推廣園區化養殖模式 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和養殖戶參與的形式,適時推廣園區化養殖模式。政府要多方面給予引導和支持,企業要主動參與,可以畜禽養殖龍頭企業為依托,將眾多分散的養殖企業遷移到園區所在地進行資源整合,實現資源統一與共享,從而方便生產場地的聚集效益以及檢疫工作的開展。
2.2.2 加強宰前檢查力度 推行產地檢疫申報告知制度,規范產地檢疫“痕跡化”管理,落實到場檢疫措施,嚴格檢疫程序,提高產地檢疫率。細化屠宰場駐場檢疫崗位責任分工,嚴格執行派駐監管、入場查驗、無害化處理等程序制度,嚴把入場、待宰、同步檢疫和宰后處理關口,落實瘦肉精與檢疫檢驗同步操作,確保出場產品安全。
2.2.3 嚴格遵照國家法規進行屠宰檢疫 明確企業主體責任,層層簽訂責任書,實行檢疫監管事項告知和企業安全生產承諾制度。積極構建畜禽屠宰行業日常監管和飛行檢查制度,對企業檢疫情況進行獸醫衛生風險評估,引導企業員工樹立食品安全意識和守法管理意識。
2.3.1 加強與周邊動物檢疫部門的聯系,實行聯防共治;加強與工商、質檢、農業、衛生等部門的溝通協作,與各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密切配合,不斷優化流通環節的動物檢疫執法。
2.3.2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重要路口設置檢查站,認真逐一地對運載畜禽產品的車輛進行檢查,發現帶疫病的動物要立即處理,堅決依法打擊逃避檢疫檢查的違法行為。
2.4.1 加強檢疫隊伍和硬件設施建設 盡快建立完善專業人才補充機制,改善現有人員的年齡、知識結構。提升硬件設施,實施基層獸醫站基礎設施建設和動物免疫冷鏈設施建設項目,加強公路監督檢查站建設,優化基層防疫條件,提高動物疫病檢測和外堵內防能力。建立疫苗、監測等經費保障機制,確保疫病防控工作開展。
2.4.2 創新開展監管信息化建設 創建畜產品安全監管平臺,加強畜禽飼養、運輸和產品加工、銷售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實施檢疫電子出證業務,建立“移動動監”網絡試點,進一步推進畜產品溯源體系建設。探索屠宰企業信息化監管模式,建立相關信息數據庫,實現畜禽產品流向可追蹤溯源。
2.4.3 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建設 強化養殖環節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借助惠農項目支持養殖場建立無害化處理設施,并落實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強化屠宰環節病害動物及其產品的無害化處理監管,監督屠宰企業按標準建立無害化處理設施,落實專人監督開展病害動物及其產品的無害化處理。
S851
C
1001-8964(2017)09-0012-02
201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