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慶+徐昱



摘 要 目的:評價基于物聯網遠程監測技術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管理模式的效果,探索社區慢性病管理模式。方法:選擇2016年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被明確診斷、已建立高血壓檔案、危險評級為中等危險、并至少接受規范管理(每3個月隨訪1次)1年的老年高血壓患者3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81.3±10.05)歲。評價其使用遠程電子家庭血壓監測設備6個月后的血壓控制水平、血壓測量頻率、按時服藥情況和患者滿意度。結果:使用遠程電子家庭血壓設備后6個月后,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有明顯下降,血壓測量頻率有明顯增加、服藥情況和患者滿意度均較使用前明顯改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新型高血壓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血壓有效控制水平和滿意度。
關鍵詞 物聯網技術;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管理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16-0043-03
Analysis of effect of community elderly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ZHOU Yunqing, XU Yu
(Quy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mote monito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management of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to explore a new mode of the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Methods: A total of 30 cases of elderly hypertension who were diagnosed definitely by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hose hypertension file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ir risk rating was moderately dangerous, and who received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t least once every three months follow-up) for 1 year in 2016 were selected, and among them there were 8 males and 22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81.3±10.05) years. Th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leve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frequency, on time medic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after 6 months of the use of the remote electronic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device. Results: After using the remote electronic home blood pressure device 6 months later, 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of the patie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frequency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medic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us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will help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level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mprove effective control levels of the blood pressure and satisfaction.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mmunity;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management
我國已于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5億,到2050年將超過4億。慢性病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2008年我國第四次家庭健康詢問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為43.8%[1]。老年慢性病具有病程長、流行廣、費用貴、致殘致死率高等特點,若不及時有效控制,將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2012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達2.66億,平均每10個成年人中至少有2~3個罹患高血壓患者,居于慢性疾病患病率之首[2],消費了國家極大的醫療服務費用。隨著家庭醫生制服務的不斷推進,服務模式的逐步建立,在尋找一條早防早控、提前干預的途徑方面,社區衛生服務具有獨特的優勢[3]。通過社區家庭醫生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有效管理,可明顯降低其發生心血管并發癥與死亡的總體風險[4-5]。而目前高血壓管理存在監測頻率低、無法確保患者服藥依從性、成本效益性差等現象,難以滿足日益增加的社區高血壓管理需求。因此,積極探索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高血壓管理模式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觀察基于物聯網遠程監測技術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管理的效果。endprint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6年上海市曲陽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明確診斷、建立高血壓檔案、危險評級為中等危險,并至少接受規范管理(每3個月隨訪1次)1年的老年高血壓患者3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81.3±10.05)歲。入選標準:(1)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確診的高血壓病患者。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嚴重并發癥、心律失常(心房顫動、室上性或室性期前收縮、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等);(2)年齡≥65歲,同意并能夠使用物聯網血壓監測設備進行血壓監測。排除標準:(1)患有抑郁、焦慮及精神疾病;(2)語言表達障礙、理解能力有問題;(3)不愿意接受管理的患者;(4)在項目觀察期間出現血壓控制不良或發生嚴重并發癥,不能繼續參加項目的患者。
1.2 監測設備
本項目使用武漢思創電子優先公司制造的全程健康ehealth 5A-1P生理參數檢測儀進行遠程血壓監測及數據傳輸。
1.3 研究方法
(1)在家庭醫生工作站安裝遠程血壓監測數據采集軟件,并對家庭醫生進行軟件操作及遠程電子家庭血壓設備使用方法的培訓。(2)建立高血壓監測電子檔案、將患者信息與物聯網設備綁定,在患者家中安置遠程電子家庭血壓計并完成現場調試。對患者進行遠程電子家庭血壓計使用方法的培訓。(3)患者連續使用遠程電子家庭血壓計自我監測血壓持續6個月。(4)家庭醫生每日查看血壓數據生成情況,了解血壓變化,觀察患者是否按照要求測量血壓,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提供生活方式指導、調整藥物、記錄疾病變化及誘因、電話指導等干預內容,必要時上門訪視。
1.4 評價方法
觀察和比較使用遠程電子家庭血壓設備前和使用后6個月的收縮壓、舒張壓,血壓測量頻率,按時服藥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以評價物聯網遠程監測技術參與老年高血壓患者管理的效果。
1.5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使用物聯網遠程監測技術管理前后患者血壓控制情況
使用物聯網遠程監測技術管理6個月后,患者收縮壓平均下降(11.6±8.5)mmHg,舒張壓平均下降(6.0±4.3)mmHg,管理前后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使用物聯網遠程監測技術管理前后患者血壓自測頻率情況
使用物聯網遠程監測技術管理后6個月后,患者血壓自測頻率平均比管理前增加了3.67±2.94次/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3 使用物聯網遠程監測技術管理前后患者按時服藥情況
管理前患者按時服藥率為73.33%(22/30),采用物聯網遠程監測技術管理6個月后,患者按時服藥率為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231,P<0.05)。
2.4 使用物聯網遠程監測技術血壓管理前后患者滿意度情況
采用物聯網遠程監測技術管理6個月后,患者對管理的服務態度、服務技術、服務效率、服務效果的滿意度均高于管理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近年來,高血壓作為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已成為危害我國中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6],也是全球所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作為一種慢性病,其管理模式并非唯一。而社區高血壓管理的工作量和管理難度日益增加,如果社區醫生對高血壓患者的跟蹤不夠,很難真正意義上發揮社區醫生高血壓管理功效。如何利用有限社區衛生資源為社區高血壓人群提供更有效的健康衛生服務,更好地滿足高血壓患者服務需求已成為研究的熱點[7]。本研究結果提示基于物聯網技術在社區老年高血壓管理模式相比傳統管理模式有以下優勢。
3.1 提高高血壓管理效果
高血壓患者由于家里安裝有遠程檢測設備,測量血壓后能夠立刻傳輸至家庭醫生管理平臺,使家庭醫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指導,對于慢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更好,反應更快,30例高血壓參與者的血壓有效控制水平有明顯提高。
3.2 提高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將智能化遠程醫療引人健康管理,方便了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增強患者自我約束能力,提高了患者關注自我健康的意識,無論在血壓測量頻率還是服藥依從性都有明顯提高。
3.3 提高高血壓患者對管理滿意度
家庭醫生通過物聯網遠程監測技術能夠及時獲得患者血壓情況,并能夠對患者病情變化做出主動、及時的反應,將干預措施時間前提,不僅提高了管理效果,同時也拉近了家庭醫生與患者的距離,提高了高血壓患者對家庭醫生慢病管理工作的滿意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醫患氛圍。
綜上所述,對社區高血壓患者實施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控制血壓、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特別是老年、就醫不便的高血壓病患者,借助物聯網技術能夠居家實時監控自身健康狀況,及時獲得家庭醫生的健康指導與干預,主動改變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提高高血壓管理效果[8];物聯網技術在社區慢病防治模式的構建使得患者在家就能享有專業、智能、便捷的診療服務,節省往返醫院的時間;使家庭醫生的診療效率得到了提高,從而提高了社區居民整體的健康水平。同時通過使用物聯網設備核技術實現遠程家庭遙測血壓監測,數據自動生成進入病人健康檔案,可節約隨訪人力、增加隨訪次數,對規范化、標準化高血壓管理至關重要,同時還能有助于解決諸如白大衣性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哪些等不容易發現的諸多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魯. 社會醫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 135-142.
[2] 張云鶴, 何青. 老年人高血壓的特點[J]. 中國心血管雜志, 2014, 19(3): 161-163.
[3] 過圣華. 物聯網技術在社區慢病防治中的應用模式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 2015, 31(26): 154-156.
[4] 楊曉輝, 姚崇華. 北京市社區就診高血壓患者家庭自測血壓情況及對血壓控制的影響[J].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0, 38(8): 739-743.
[5] 楊冠英. 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社區綜合防治的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 2009, 7(8): 49.
[6] 馮芮華, 王增武, 王小萬, 等. 高血壓社區規范化管理中常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成本-效果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16, 15(1): 92-95.
[7] 陸志瑛, 江春燕. 基于物聯網技術在社區高血壓管理申的應用[J]. 中國鄉村醫藥, 2015, 22(13): 61-63.
[8] 顧英, 顧志輝, 王建翠, 等. 社區家庭醫生隨訪管理高血壓患者血壓自測效果研究[J].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2016,(2): 45-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