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服,是現代士兵作戰時穿著的軍裝,在大自然五彩斑斕的環境中,由不同的色塊組成的迷彩服能夠很好地隱藏士兵的身影,減少被發現和擊中的概率。沒穿迷彩服,哪個士兵敢闖進槍林彈雨的戰場?那么,迷彩服肯定是很早很早就伴隨著戰爭誕生了,是嗎?
古代的軍服很顯眼
嘿嘿,答案是:不對。
迷彩服的歷史可沒有你想象得那么長,甚至在人類戰爭史的大多數時間里,迷彩服這種隱蔽和偽裝的功能,根本就不被人類所重視。
比如說,中國古代很著名的軍服“明光鎧”,從名字就能看出來它有多顯眼。這種軍服的胸前部位,由兩塊整片的鐵板組成,好像兩面鏡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要多帥有多帥。但是,帥倒是帥了,作戰的時候卻很明顯地告訴敵人:嘿,我在這兒!
這樣就不太好了,對吧?所以,類似明光鎧這種很顯眼的盔甲,其實是很少出現在戰場上的,更多的時候,它們都作為將軍的禮服,用于閱兵式之類的場合。
作戰的需求
可見,打仗的時候到底穿什么,是由作戰的實際需求決定的。古代的士兵之所以沒有迷彩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那時候的作戰不太需要這種偽裝。
怎么會?減少被敵人發現的機會,難道不應該是自古以來的作戰需求嗎?還真不是。要知道,在槍、炮這種遠距離、高殺傷性的熱武器出現之前,古代戰爭大多數是近距離肉搏戰。這種作戰方式下,是否把自己偽裝起來基本上沒有什么用。當然,古代也有遠距離作戰武器,比如弓弩,但那時候的遠距離作戰,不強調精準擊殺,講究的是一次發射數量很大的箭矢,形成大范圍的火力覆蓋。這種情況下,偽裝作戰服能夠發揮的作用也很有限。
打鳥用的吉利服
所以,迷彩服出現的條件就很明確了吧?有意思的是世界上最早的迷彩服,其實并不是用在戰爭中的,而是用來打鳥的。
英國人自古就喜歡打鳥,他們發現,在打鳥的時候,穿上一種由碎布條、繩子等組成的特殊衣服,隱蔽在山野之間,飛鳥就不太容易識別出來,射手就可以從容地瞄準射擊,提高成功率。
這種專門用來打鳥的衣服,叫作“吉利服”,是迷彩服最早的原型之一。后來,吉利服也成了軍中狙擊手的專業作戰服,改名“狙擊手服”。現代的吉利服,一件衣服上用到的布條最多能夠達到上千條,隱蔽效果相當不錯。
迷彩服問世
不算狙擊手服,最早使用迷彩服的部隊,也是英國軍隊。
那是在1864年12月,英軍大尉哈里·巴納特·拉姆斯汀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區組織了一支非正規軍——“英國陸軍偵察隊”。在制作偵察隊軍服時,為了偵察時便于偽裝,拉姆斯汀針對當地黃土地裸露多、風沙大的特點,選定了土黃色軍服。在后來的作戰行動中,這種軍服起到了較好的偽裝效果。這可以算作是迷彩服的雛形。
1899年,英軍入侵南非,遭遇了當地布爾人的強烈反擊。當時的英軍主力部隊,都身穿紅色軍服,在樹林中非常醒目,成了布爾人的活靶子。而布爾人則選擇了接近樹林色彩的軍服,英國人難以發現。最終,由于實力懸殊,布爾人的抵抗還是失敗了,卻也讓英國人付出了傷亡9萬人的代價!
這場戰爭讓全世界看到了迷彩服的價值,于是很多國家開始投入精力進行研發。意大利軍隊最早裝備了迷彩服,由棕、黃、綠、褐四種顏色組成。很快,德國人發明了更先進的迷彩服,由三種顏色組成,但圖案能夠達到在視覺上分割人體的作用,隱蔽效果更好。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迷彩服經過了很多次革新,越來越科學,隱蔽效果也越來越好。未來的迷彩服還將繼續進化,也許有一天,我們能夠看到完全可以隱身的“迷彩服”呢!
等等——完全隱身?那我們還怎么“看”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