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芬
摘要: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課堂上教室一直占據這主體地位,學生知識被動的去接受教授傳授的知識和理論。一味地去記憶教師講授的知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學生對某些知識點理解的較為深刻,但是我們都知道只有自己親身經歷的才能有更大的體會和理解,所以,被動的去學習只能是應試教育下的教學模式,不能適應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代社會。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擁有非常高的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才是當代學生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地位和角色方面能夠有所轉變和調整,從傳統的教師為主轉變成為教師為輔,讓學生能夠在教室的幫助下自我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體驗到獨立思想的樂趣,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培養與訓練
眾所周知,在我國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導下,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探究主要是要徹底的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以教師的培養為核心,推進當前語文小時教育現代化。而對于小學語文教師的培養研究中可知,要更好的促進語文教學的改革,那么培養善于寫作與交際的小學語文老師至關重要,對我國當前教育戰略有重大的意義。但是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師培養的側重點主要是在怎樣培養與提高小學生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卻忽略了小學語文教師他們語言能力的訓練,這就造成了很多的語文教師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實際性的問題。所以,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好與壞經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
對于語文這門學科的屬性,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清楚的了解。語文學科作為我們人類交流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不可缺少。其次,語言是我們思維表達的核心工具,包括外部的語言與內部的語言。最后語文學科也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一種學生與教師互相認識,彼此熟知的過程,而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認識之間的間接性。口頭語言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教育學生信息的最重要途徑,所以提升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提高教學的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小學生正處于發展的過程中,基于語文學科以及學生自身的特性,就需要小學的語文教師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運用語言的表達能力,盡可能的將語文知識中的生動性與藝術性表達出來,可以說語文教師他們自身的教學能力高與低歸根到底是由語文教師他們在課上的語言表達能力來決定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教學的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引路人,他們的責任不僅僅是教會學生應該學習的只是理論,更應該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小學語文實踐活動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真正地體驗到素質教育帶給他們的好處,并且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一味的講授,并沒有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和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并沒有自己真實的想法,所以傳統的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并不能真正地體現它的價值。
二、提升小學語文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措施
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語文表達能力對于其教學的效果與嗓音的健康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為了更好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必須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師他們在職前與職后進行一體化的培養,提升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
1、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思想理念。語文教學任何一項的改革都需要思想理念不斷的創新與強化,進而保證思想理念能夠引領語文教學實踐的順利快速的開展。過去的教學單純的強調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沒有重視,認為學生有了知識,能力就會隨之提升。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因此,作為師范類的高校首先就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培養出能夠更很好的從事語文教學的活動,重視師范高校教師未來的教學能力,從各個方面對學生加以鼓勵。其次,學校要加強師范生他們基本能力的鍛煉,激發高校他們形成其語言技能的意識。另外,教師從事教學活動之后,可以通過評課與聽課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他們語言技能。
2、對語言表達的課程內容做適當的調整。要想提升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對師范教育整個的課程與專業設置進行改革。增加適當的公共必修課程與思想教育的課程,引導學生的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保證他們能夠自覺的踐行高尚的語言道德行為。
3、提高模擬訓練的課時。很多的師范學校更多注重的是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很少進行模擬訓練,因此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不能有實質性的提升。因此,在師范教學中學校應該讓學生多親身的參加活動體驗。在實踐中提升教師的語言技能。
4、重視小學語文教師在職后的繼續教育。首先要重視語文繼續教育的實踐,讓更多的教師在職后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技能,其次要對繼續教育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改革,避免過去單一的專家理論說教,提升教師繼續教育的實際效果。另外,國家與地方在培訓時應該注重教師的需要,培訓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結合小學語文學科的特色,對培訓的內容進行修改,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綜合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