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唯+屈從軍+孫紅燕+胡亮華+招兆恒
[摘 要]本文結合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方電網”)基建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實用化考核現狀,基于“以評價促應用、以應用促管理”的定位,創造性地構建了全新的實用化考核體系,為南方電網基建領域推行精益管理提供支撐。該體系全面、系統地設計了實用化考核模型及考核維度,并結合層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構建了一種動靜結合的權重分配模型,最終應用正態分布分析以及五分位法進行分析,客觀真實地反映參評單位信息系統實用化的水平,有效推動基建管理工作向信息化、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邁進。
[關鍵詞]基建項目;信息系統;實用化考核體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4.035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4-00-03
信息系統實用化水平的提高是南方電網發展戰略得以順利實現的前提和保障,將成為南方電網基建管理工作的重心之一。本文借鑒國內外先進研究成果,結合南方電網管理實際,創造性地構建了全新的實用化考核體系,為南方電網基建領域推行精益管理提供支持。
1 信息系統實用化考核現狀
1.1 國際同業考核現狀
自1978年King 等人從信息系統使用功能的角度評價信息系統的效率和價值開始,國外在信息化評價方面的發展已有40多年的歷史。在此過程中,國外的研究越來越注重評價內容的實證研究,尋找最具代表性的評價指標是眾多學者的研究重點之一。在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時,不僅包涵費用、財務與經濟效益等方面的指標,還包涵系統性能、系統可靠性、系統穩定性以及用戶評價等方面。如,Raymond McLeod從系統的實用性、科學性以及經濟性三大方向,對信息系統的效益評價進行研究,建立了信息系統綜合評價模型與方法,并通過實際驗證得出評價結果較為客觀合理。
1.2 國內同業考核現狀
以國家電網公司為例,其實用化評價采用分層分級的方法逐級考核,其評價指標包括:基建項目覆蓋面、項目管理節點按期完成率、職能管理流程節點按期完成率、通用設計、通用設備應用情況匯總、基建安全月報、單項工程編碼規范率、關鍵指標數據上報率、管轄單位數據完成率等。
1.3 南方電網實用化考核現狀
自2012年信息系統全面上線運行并開始實用化評價后,依次發布了多個考核版本:2013版從覆蓋率、及時率、完整率、準確率四個方面進行考核;2014版從完整性、及時性、準確性三個方面進行考核;2016版從七個維度進行考核,現就實用化考核最新情況進行剖析。
1.3.1 實用化考核指標體系介紹
2016版實用化評價指標包括:完整性、規范性、一致性、及時性、準確性、其他使用情況以及數據安全事件7個指標。實用化總分采用百分制,按照主網得分、配網得分加權求和,再減去準確性扣分、系統熟悉情況,以及數據安全事件扣分求得。主網得分和配網得分所對應的權重按照主配網投資占比得出。
1.3.2 實用化考核存在的問題
1.3.2.1 實用化考核體系有待優化
指標體系未能達到全方位。目前所設置的7個指標,無法體現南方電網領導層的重視程度、支持力度等基本保障情況,以及系統中各流程的運轉情況;權重設置缺少理論依據。當前權重設置時僅僅根據南方電網管理導向以及專家經驗進行設置,主觀性較強,未能根據科學、成熟的方法計算出各指標所對應的權重,缺少理論依據。
1.3.2.2 數據質量不高
由于配網錄入數據難度較大,部分功能易用性不強,跨系統接口不完善,導致數據質量不高,進而影響了在此基礎上一系列應用的準確度。
2 實用化考核體系的創新設計
基于目前實用化考核工作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新版實用化考核評價模型。該模型既注重結果性的指標,也強化了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指標,并形成動態優化機制和閉環管理機制,保證信息系統實用化的穩步推進。實用化考核評價模型如圖1所示。
2.1 框架搭建
對于信息系統實用化考核指標體系的框架搭建,根據當前國際主流思想,本文主要分為三個層級,即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其中,目標層為實施效果的影響,準則層為實施效果影響的具體領域,指標層為每個具體領域影響方面的指標。
2.2 指標選取
在指標體系框架確定的前提下,具體各層級指標的選取深度結合南方電網管理要求和基建信息系統實用化水平,并綜合考慮南方電網對數據質量治理的考核維度及要求。其中,準則層包含基本保障條件、系統應用情況、流程運轉情況、數據質量水平、現場應用情況;指標層包含領導重視程度、培訓力度、人員注冊率、人員使用率、數據錄入及時性、數據安全事件、關鍵流程節點處理及時率、關鍵流程節點辦結率、規范性、完整性、一致性、準確性以及人員熟練程度。
2.3 權重分配
指標權重值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分析結論是否公正、是否能真正反映評價對象的真實狀況。從目前的研究結果看,賦權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主觀賦權法、客觀賦權法和兩者結合的方法三大類。用這些方法單獨設計權重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主觀賦權法人為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客觀賦權法僅從數據信息中獲取指標重要性,不受人為影響,但也可能出現與指標實際意義不相符的情況。
因此,為避免單獨采用一種方法的片面性,本文結合基建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在南方電網的應用現狀,科學地構建了主客觀賦權法相結合的動態權重分配模型,如圖2所示。
(1)層次分析法步驟為:①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及評價指標體系;②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③求解判斷矩陣并進行一致性檢驗;④求得指標權重。
通過在網公司、分子公司、建設單位三個層級抽取專家,對各層級兩兩指標間的重要性進行評價,再通過建立判斷矩陣→求解→一致性檢驗,得出各指標所對應的權重(具體權重確定結果詳見表1)。endprint
(2)熵值法。熵值法的權重確定是完全根據各指標數據的實際情況進行,可以有效地避免主觀因素的摻雜,使數據間的內在差異性通過權重客觀地反映出來。熵值法根據不同可能性組合得到多個層次的題解,具有可擴展性。
本文通過數據模擬熵值法的計算過程,以半年為一個權重調整周期,近半年南方電網各指標得分如表1所示。
其中,Xij為第j項指標下第i月得分。
第二,根據第j項指標下第i個月占該指標的比重,計算出第j項指標的熵值。
第三,根據各指標的熵值,計算出每個指標的對應差異系數。
第四,根據每個指標差異系數,求出各指標對應的權重。
通過上述計算步驟得出各指標對應的權重(具體權重確定結果見表1)。
(3)組合賦權。本文將層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組合使用,取其權重的綜合值作為指標的綜合權重,避免單一方法的片面性,此次權重組合采用組合占比法進行合成。
根據層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各自計算得出的權重值,再通過組合權重計算公式得出綜合權重,進而構建出完整的實用化考核指標體系,具體指標權重值演變過程如表2所示。
2.4 結果評價
對于綜合評價值,依據數據的分布特點,采用正態分布法或五分位法進行指標考核,確定數據分位點及段位區間,以反應各單位所處的實用化應用水平。現通過數據模擬被考核單位得分結果應用過程。
假設此次考核各單位得分結果如表3所示。
表4為觀察頻數、期望頻數、觀察頻數與期望頻數之差,觀察頻數與期望頻數之差的平方,以及觀察頻數與期望頻數之差的平方與期望頻數相除等方面的相關數據,并通過檢驗統計量公式算出統計結果。
第三,按照95%的置信度水平,若檢驗值X2≤6,則數據符合正態分布;若x2>6,假設不成立,數據不服從正態分布,則使用五分位法進行進行區段劃分,而表4計算結果為2.34,因此,符合正態分布。
以四個分位數為基準,將各單位考核結果從優至劣分為A、B、C、D、E五個段位區間。有實用化水平對照表可以得出不同區間的得分范圍,以及對應的實用化水平,根據各單位考核結果,可以得出被考核單位實用化所處于的水平,具體內容如表5所示。
3 對信息系統實用化的展望
在當前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為了使該項成果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及可推廣性,本文將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深度考慮。
3.1 評價指標集的擴充
動態權重考核模型具有可擴展性,修改或增加新的指標并不會對原有整體構架產生很大變動。為此,隨著信息系統功能的豐富及管理模式的優化,可以擴展更多影響實用化水平的因素,使實用化考核指標體系更加完整、科學、合理。
3.2 大數據分析軟件的應用
為了確保考核工作高效完成,可考慮應用Yaahp層次分析法軟件、Excel+VBA、IBM SPSS Statistics大數據分析軟件等信息化工具,進行權重計算以及考核結果分析,也可考慮將實用化考核模型固化至信息系統中,實現全自動計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