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婕妤
摘要:幼兒啟蒙教育階段,重視國學經典誦讀,使幼兒自小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料和精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思想積淀,對于幼兒人文精神的培養、人格的塑造有著至為關鍵的作用。本文在概述幼兒園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的幾點探索,探究了幼兒園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切實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幼兒園;國學;經典誦讀;探索;方法
走進現在的幼兒園,朗朗背誦古詩文的聲音是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英語的朗誦聲不絕于耳。英語的確重要,但是我們代代相傳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美妙而雋永的古詩詞就真的應該被拋棄,被掃進歷史的垃圾箱嗎?當然不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形成了自己獨特而璀璨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都是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知識的結晶。那么,怎樣在幼兒園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呢?下面,我就幼兒園開展國學經典誦讀談幾點探索和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誦讀興趣
幼兒是在環境中學習的,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夠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所以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教師應為幼兒營造誦讀的環境,這里的環境包含了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方面。物質環境的創設,是通過物品的擺設、墻飾和一些輔助教材來實現的。讓幼兒置身于輕松自然的環境中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精神環境的創設上也不需要教師做大量的工作,而是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不斷累積。經典誦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追求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讀經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是成長的需要,是一種習慣。只要按計劃,每天早晚讀一段,堅持下去就行了。所以,我利用早晨來園、中午進餐前、下午離園前等不同時段,帶領幼兒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集體誦讀。幼兒長期堅持誦讀,有利于積累知識,誦讀過程中書聲瑯瑯、情緒昂揚、也營造出了應有的文學氣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同時,多次這樣訓練,潛移默化、熏陶感染,激發培養了幼兒對經典詩文學習的興趣,使幼兒沉浸在濃濃的經典氛圍中。
二、巧選作品,感受經典魅力
經典文學,浩如煙海、博大精深,作品內容包羅萬象,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有的寄情山水,有的詩情畫意。但這些內容并不是都適合幼兒學習。古詩中所描寫的景物、事件、人物與幼兒生活的年代相差很遠,對幼兒來說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幼兒的好奇心強,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經典詩文的選擇應與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密切結合,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幼兒感興趣的詩文作為教材。
1、結合季節誦讀。如:春天誦讀《詠柳》、《春曉》;夏天誦讀《小池》、《江南》;秋天誦讀《靜夜思》《秋浦歌》;冬天誦讀《江雪》等,這些古詩簡單美妙、意境悠遠,讀起來朗朗上口,使幼兒仿佛感受到了一幅幅清新、流動的四季的畫面,感受到了語言美、意境美,引起他們在情感上的強烈共鳴,增加了誦讀的興趣。
2、童趣作品引領。充滿童趣的古詩文特別能激起幼兒誦讀的興趣,幼兒感受到了有趣,往往就理解了作品。如《詠鵝》這首古詩,是駱賓王七歲那年觀鵝時隨口吟唱的,語義淺顯、用字自然,勾勒出兒童眼中的白鵝形象,充滿童趣,展示了一幅白鵝浮清波的畫面。引導幼兒用眼睛去觀察,用行動去探究,用語言去模仿,展開充分想象去豐富挖掘詩歌的內在含義,使活動增添趣味。
3、教育作品升華。在選擇古詩文時,我們應取其精華,選擇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內容,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孩子今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奠定基礎。如《三字經》《弟子規》的學習,使幼兒在快樂誦讀中得到更多生活知識的啟迪和為人做事的啟蒙道理。
三、多種通道,感受豐富內涵
對于幼兒來說,如果只是枯燥的讀書,時間一長難免失去興趣。作為教師就要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合理運用多種手段來輔助經典誦讀,為幼兒提供多種通道的形象刺激來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
講故事是幼兒十分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將國學經典中的小典故,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講給幼兒聽,揭示傳統文化經典中的道理,幼兒感興趣,容易聽得進去,而且學得也輕松。古詩文經典比較難記,如果將枯燥的文字轉化為圖畫、動畫等形式,可以使古詩文經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時還有助于記憶。幼兒形象思維占優勢,在引導他們背誦一些文字艱深的古詩文經典時,可以利用flash動畫將枯燥艱澀的文字轉化成圖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記憶,而且有助于增強他們對古詩文經典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在經典誦讀中體驗到活動的有趣、有情、有共鳴,不僅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更使學習興趣和感悟的能力得以提高。
1、愉快誦讀,增添情趣。誦讀是學習詩歌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幼兒最愉快的事,是建立在感受體驗基礎上的藝術形象再創造活動,誦讀方法有:配樂誦讀、接句誦讀、節奏誦讀、接字誦讀,多種形式的誦讀大大調動了幼兒讀的積極性,提高了節奏韻律感,增強了學習效果,進一步感受到誦讀是一件高興的事情。
2、語言感染,融入情感。要讓詩詞在幼兒面前活起來,畫面立體形象起來,就要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故事是幼兒百聽不厭的,把一些幼兒難以理解的內容編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有感情地講述,讓幼兒從故事中理解古詩內容。通過老師的語言描繪,以及帶著與作者產生共鳴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幼兒的情緒,巧妙地把幼兒的認識活動與情感的活動結合起來,實現幼兒自主、自悟地學習。
3、藝術渲染,唯美情境。如古詩《詠鵝》中、下載了白鵝浮綠水、曲頸向天空鳴叫的課件,白鵝生動、形象,再配上音樂和動情的朗誦,頓時牢牢抓住了幼兒的心,孩子們在優美畫面、輕盈的音樂欣賞中很快理解了古詩的內容,使幼兒在情景中誦讀,投入其中。
4、家園共讀,感悟經典。幼兒經典誦讀活動是我園深入開展禮儀教育活動的一項有效載體,也是提升家長素質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幼兒教育不僅是幼兒園的任務,也是家庭社會的職責。在指導幼兒開展誦讀的過程中,我們還借助多種藝術手段,如組織開展朗誦、吟唱、講故事、唱歌、跳舞等多種形式相結合,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提高對古詩文經典的感受力。
四、結語
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給了孩子一把開啟心智的鑰匙,同時也豐富了幼兒園的文化建設,潛移默化地提升了老師和幼兒的文化品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