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榮+鄭騰桂+李艷濱
摘 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完善農村土地制度的重要措施,是繼耕地家庭聯產承包制以后的又一次偉大實踐,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入,林權流轉也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新變化。該文介紹了尤溪縣林權流轉現狀,分析了存在問題,并提出了促進林權流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集體林權;流轉;對策;尤溪縣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7-0103-02
尤溪縣森林資源豐富,全縣林業用地面積28.33萬hm2,其中有林地25.47萬hm2,森林覆蓋率達74.46%,是全國南方集體林區重點縣之一,也是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縣之一。在2005年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后,尤溪縣開展了林權流轉、投融資體制建設、護林聯防體系架構、行政綜合執法、林農合作組織建設、林下經濟發展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林權流轉是指在不改變林地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前提下,按一定程序,通過拍賣、招標、協議等方式,有償或無償的由一方轉讓給另一方的行為,林權流轉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林業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尤溪縣林權流轉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有力地推進了林業生產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與現代化進程,極大地增強了尤溪林業發展的生機與活力,加快了林業經濟發展。截至2016年底,全縣通過不同形式流轉林權面積5.77萬hm2,流轉金額7.26億元。
1 林權流轉主要形式及現狀
1.1 公開拍賣 林權所有者為了合法權益得到保護,確保林權交易公開、公平、公正,采取公開拍賣的形式流轉林木所有權、林木使用權或林地使用權,即全縣國有林權和集體林權流轉標的在30萬元以上的,由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行公開拍賣,經過公開競買獲得收益高出20%以上,全縣按這種方式流轉面積達3733.33hm2。
1.2 組織招標 林權所有者為保證自身利益最大化,防止暗箱操作,炒買炒賣林權,采取委托鄉鎮招投標辦公室進行公開投標的方式流轉林木所有權、林木使用權和林地使用權,即集體林權流轉標的在30萬元以下的以及林農或其他組織林權,由鄉鎮招投標辦公室進行公開投標,經過組織招標獲得收益高出15%以上,全縣按這種方式流轉面積達2.04萬hm2。
1.3 協議轉讓 林權所有者受自身條件限制或公開拍賣、招標條件不成熟,采取協議轉讓方式流轉林木所有權、林木使用權和林地使用權,即村委會與國有林業單位、林業經營大戶進行公開協商協議轉讓;村委會與全體村民參與組建的林業專業合作社進行協商,將村集體收回的林地協議轉讓給合作社經營,全縣按這種形式流轉面積達5666.67hm2。
1.4 買賣雙方直接流轉 林農或其他組織所有的林權,為了省時、方便、快速交易,買賣雙方采取面對面自由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后直接流轉,全縣按這種形式流轉面積達2.8萬hm2。
2 存在問題
2.1 信息不對稱,林農利益受損 林農或其他組織的林權主要是采取買賣雙方直接流轉林權,由于林農缺乏林地、林木市場信息,對其林地、林木經營管理水平和森林資源價值評估不到位,鄉村兩級和林權管理部門對其流轉情況難以了解和落實監管等原因,在林權流轉中往往以低價出讓林權,造成利益受損,事后或一定時間產生后悔,引發矛盾糾紛。
2.2 違規流轉,侵害集體利益 全縣林權流轉交易組織和中介機構發展慢,從事林權流轉交易機構較少、交易收費高等原因,出現少數村干部與受讓者串謀,暗箱操作,違規賤賣集體林權并簽訂林權流轉合同,從中牟取非法利益,致使集體資產流失,群眾意見大,干群關系緊張,群體性上訪,林區秩序不安定。
2.3 程序不規范,缺失有效監管 鄉鎮招投標辦、駐村工作組、農業、林業等有關部門履職不到位,缺失對集體林權流轉把關監督管理,存在集體林權流轉沒有進行民主議定;有些集體林權流轉雖進行民主議定,但存在組織召開村民或村民代表會議參會人數達不到法定要求、會議形成的決議記錄不完整、不真實甚至造假;沒有進行公開招投標就訂立林權流轉合同等損害集體利益的現象。
2.4 流轉面積大、期限長,導致林農失山失地 個別村集體組織、林農等在林權流轉時,只注重短期利益,將林地以較長時間、較低價格采取整體的一次性轉讓方式進行流轉,導致林農再次失山失地,給林區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3 對策建議
3.1 搭建交易平臺,服務林權流轉 通過建立健全林權流轉服務機構,規范流轉行為,不斷完善林權流轉市場體系。必須盡快建立林權交易平臺,在縣一級設立林權交易中心,在各鄉鎮一級設立分中心。縣林權交易中心依托尤溪縣智慧林業網站開展對全縣林地林木、林產品、森林人家、森林旅游等林權交易。各鄉鎮分中心負責本轄區內林權流轉信息收集,材料初審、信息發布、組織招投標、交易結果切割、訂立流轉合同等交易活動。林權交易建立平臺后可使林權流轉更為順暢,林地林木資產可隨時進入平臺交易,可有效盤活森林資源,緩解林業經營周期長的投資風險,鼓勵和引導個人或其他組織所有的林權通過交易平臺進行林權流轉,確保獲得利益最大化。加強林權交易機構人員的資質培訓,做到持證上崗;采取財政資金扶持林權交易機構和中介服務組織,更好地服務林權流轉。
3.2 建章立制,規范林權流轉 為了確保林權流轉健康穩步發展,著力推進合理、有序,自愿、有償,依法、規范的林權流轉新格局,要依法制定《尤溪縣林權流轉管理辦法》,明確林權流轉范圍、流轉程序、操作規程、收費標準、交易結果切割、合同訂立等內容;要加強對資產評估調查、林權融資擔保、林權收儲、林業法律法規咨詢等林權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更好地服務林權流轉工作。通過建立完備的林權流轉交易體系,可為集體、林農、其他組織帶來便捷、高效的林權流轉交易,提高林地林木價值和林權權利人的經濟收入。
3.3 加強管理,保護林農合法權益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鄉鎮人民政府、林業、農業等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林權流轉管理,督促依法開展林權流轉,嚴格執行林權流轉程序,保護流轉雙方合法利益,在集體林權流轉中,確保群眾參與權、知情權、表決權和監督權,防止村干部暗箱操作、超長期限流轉、盲目流轉和無效流轉、違規直接流轉林權并與經營業主簽訂不規范、不合法林權流轉合同等損害集體利益的各種違規行為,避免發生林權糾紛;在其他經濟組織林權流轉中,采取入股、合作、租賃、抵押等方式流轉,防止低價出讓林權,有損組織利益;在個人林權流轉中采取限期(一個輪伐期)、限量(部分林權)、現貨(現有近成熟林)流轉,引導林農依法有序進行林權流轉,防止炒買炒賣,防止農民失山失地,確保農民長期擁有可持續就業和增收的生產資料,不因失山失地造成生活困難,保障林權權利人的主體地位和合法利益。
3.4 用活政策,促進林權流轉 縣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落實林業扶持政策,通過開展林木采伐制度改革,簡化林木采伐審批程序和手續,建立公正透明、科學高效的林木采伐管理新機制,確保林農能夠及時取得林木采伐權和收益權,有效促進林權合理適度流轉;利用林業優惠政策,讓林權所有者享受國家在造林、撫育,撫育間伐、林分改造、森林管護、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財政補助,增加收入,促進林業龍頭企業、有實力的合作經濟組織、林業大戶流轉林地造林,實現林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發揮金融普惠政策,擴大投融資渠道,積極推進林業小額貼息、林權抵押、林權按揭、福林貸、油林貸等普惠制金融貸款,使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促進林農通過轉包、出租、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等方式流轉林權,盤活森林資源,增加林農財產性收入,提高林業經濟效益。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