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紫蘇是新疆昭蘇地區近幾年主要種植的香料作物,昭蘇地區開始引進種植香紫蘇,由于一直無法解決其草害問題,香紫蘇產量一直徘徊在每畝1200公斤左右。2012年,該地區采用膜上點播香紫蘇,單產較露地播種提高了15%~30%。截至2015年,昭蘇地區推廣膜上點播香紫蘇面積已達1000公頃。筆者結合近幾年的推廣情況,將其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播前準備
選地:香紫蘇對土壤適應性強,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選擇地勢平整,土層深厚、肥沃的地塊種植,以中等肥力的小麥茬地塊種植為好。重茬容易發生菌核病。
播前每畝撒施二銨15公斤、氮磷鉀復合肥15公斤、硫酸鉀10公斤、緩釋尿素5公斤。深翻土層25厘米以上,耙地兩遍,耱地鎮壓一遍。
選種:選用高產烏克蘭香紫蘇品種。種子經銳勁特、衛福種衣劑包衣處理。
地膜:選用0.01厘米厚、125厘米寬的黑色地膜。
2.播種
時間:播種應在土壤封凍前,即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初進行。
方法:播種前種子要經過催芽。采用膜上半精量播種機點播,行距30厘米、株距16厘米,播種深1~2厘米,每穴播種2~3粒。每畝用種量0.3~0.4公斤。
3.田間管理
及時破土:從播種至出苗前如遇雨,要及時破除穴內板結,促進幼苗出土。具體方法是用小型拖拉機拖帶1米長三組聯接鎮壓器進行破板結作業。
查苗補苗: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確保每穴有1株苗。然后澆定根水,促進幼苗成活。
澆水:在干旱情況下,香紫蘇生長較慢、葉色深暗,缺水嚴重時葉色變黃。香紫蘇在開花前期需要有充足水分供應才能獲得高產。一般每隔20~30天澆一次水,保持土壤濕潤。幼苗怕澇且不耐陰。花期需引蜂授粉。中耕松土與鋤草要與澆水緊密結合。澆水后地表發白要及時松土,并除去株行間雜草。
病蟲害防治:香紫蘇幼苗期,黑色小造橋蟲可用20%速滅殺丁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較好。從6月中旬開始,地老虎、甘藍夜蛾、小菜粉蝶等幼蟲為害葉片,可選用800倍敵百蟲液防治4~5次。在潮濕環境下,易發生根頸腐爛病,導致植株大量死亡。灌溉后及時松土,可減輕此病發生。
及時追肥:香紫蘇屬深根系作物,能夠充分利用深土層中的養分。為使植株生長健壯,需追肥一次,先在行間開溝,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葉面噴施O.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和0.2%奇麗施溶液。
4.適時收獲
8月下旬,盛花末期收獲最好。從花穗的最下一輪向下10厘米處割取,運回直接將莖、葉、花上鍋蒸餾加工。如需留種,當開花時,拔除矮小畸形植株。在種子成熟時采收,脫粒揚凈后,入庫保存。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七十七團 張芳 郵編:835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