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金偉
【摘要】在高中階段,數學是一門尤其重要的學科,更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在實際教學當中,每個學生的性格、思維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學習存在極大的差異性,為了有效的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應該對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尊重,通過分層走班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這樣能夠對班級中的個性化的需求進行滿足,更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針對高中數學分層走班教學實踐進行了論述,希望對我國高中數學教學事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中數學 走班制 分層教學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169-01
前言
在實際教學當中,因材施教操作并不簡單,而且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分層走班教學,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的選擇,和傳統教學方式截然不同,該教學模式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性,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發展。
一、分層走班教學的內涵
這里所說的分層走班教學模式,其實是指根據不同學生的的學科成績,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分層,然后將教學要求進行區別性的提出,對不同的目標、教學內容等進行合理的制定,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一個適合自己的環境中學習,從而讓自己更加的完善,對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進行培養。
二、高中數學分層走班教學實踐
(一)分層走班的界定
在班級不變的情況,學生需要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分層學習,其教學模式也是相對應的[1]。
(二)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中明確表示,教學目標中包括,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例如,將教學目標分為六層,分別是識記、理解、簡單應用、簡單綜合應用、較復雜綜合應用、知識遷移,然后將學生分成三層,A、B兩層,B層的學生要實現前四個層次的教學目標,A層的學生要實現六個層次的教學目標。
(三)課堂分層
因為每個學生其教學模式選擇的不同,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對課堂進行分層,這樣能夠讓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第一,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針對班級里所有的學生,進行探究式或者是啟發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學生存在的共性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正確的指導,并且讓學生進行基本能力的練習[2]。
第二,在課堂中進行提問時,也需要進行分層。例如,通常情況下,數學試卷中的最后一個題目,有好幾個小問題,需要對其進行一一解決,從而將整個問題進行解決,在教學當中,教師也可以使用這類的方法,對問題進行分層設計,讓學生能夠逐漸的將問題進行解決,使得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第三,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例如,對于B層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形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互相溝通、交流,從而對新的知識進行逐步的接受,教師再根據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進行正確的輔導;A層的學生在知識的接受能力上相對較強,能夠在課堂時間內,對教學目標的要求內容進行掌握,對于這類的學生,相對要求要高一些,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和學生之間在交流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并且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合理的運用,并且對設置的分層練習進行完成。
(四)作業分層
一般情況下,教師給學生留的作業量非常的多,學生一時無法完成,或者留的作業內容比較難,也讓學生無法完成,學生為了應付差事,會選擇抄襲他人的作業,這樣并沒有達到真正的學習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的布置時,也應該對作業的分層問題進行注意,對作業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完成作業,在進行作業布置時,有的題目比較簡單、而且學生已經做過了,那就不需要再設置到作業當中讓學生進行練習,有一定難度的內容也不要設置在作業當中。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作業的安排,根據學生的不同,將作業分成基礎題、較難題幾類,這樣更利于學生能夠完成作業。
結束語:
數學課程教學的開展,就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更要讓所有的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真正價值,數學中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必須學好,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在數學教學當中得到發展,通過分層走班教學,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制定,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其中有收獲,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樹仁.試論分層遞進教學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16(07),147-159.
[2]王旭明.分層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J].學科教育.2017(02),7-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