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娜,周超
(1.泰安市岱岳區林業局;2.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山東泰安271000)
泰安地區蘋毛麗金龜成蟲對冬小麥為害初報
謝娜1,周超2
(1.泰安市岱岳區林業局;2.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山東泰安271000)
本文介紹了蘋毛麗金龜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以及蘋毛麗金龜在泰安冬小麥的發生和為害特點,以期為今后的監測和防治提供參考。
蘋毛麗金龜;冬小麥;為害
蘋毛麗金龜((Proagopertha lucidula),又叫蘋毛金龜子,屬鞘翅目金龜總科。成蟲體長約10毫米,寬約6毫米,卵圓或長卵圓形全身密被黃白色茸毛,頭胸部古銅色,有光澤,鞘翅為茶褐色,半透明,有光澤,有縱列成行細小刻點,后翅折疊成“V”字形,腹部兩側有明顯黃白色毛叢,腹部末端在鞘翅外;卵乳白色,橢圓形,長約1.5毫米;幼蟲體長約15毫米,頭黃褐色,胸腹部乳白色,無腹足;蛹為裸蛹,初為乳白色,羽化前為深紅色[1-2]。蘋毛麗金龜1年發生1代,成蟲喜食花、嫩葉、未成熟果實,交尾多集中在午前,交尾時間約0.5小時,隔日產卵,產卵歷期約4天,多產在疏松土壤內,產卵深度5~10毫米,單雌產卵平均17粒,卵歷期17~25天,孵化率87%~95%;幼蟲共3個齡期,歷期80~140天,以植物微細根系和腐殖質為生,老熟幼蟲在距地表10厘米土層中化蛹,前蛹期7~10天,蛹期16~20天[3]。主要分布在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北京等地,危害11科30余種果樹及經濟林木[4],張智等[5]2014年首次報道蘋毛麗金龜對冬小麥為害,但尚未見其對泰安地區冬小麥為害的報道。
2017年4月初至4月中下旬,泰安市岱岳區馬莊鎮、大汶口鎮等多個鄉鎮陸續發現蘋毛麗金龜成蟲為害冬小麥,一般發生地塊蟲量為3~5頭/平方米,偏重地塊,蟲口數最高可達60頭/平方米。近幾年蘋毛麗金龜在泰安地區偶有發生,但2017年發生尤為嚴重,應引起足夠重視,加強監測,做好預防工作。


白天成蟲一般分布于麥株中上部,在麥葉正面中上部取食。成蟲啃食葉肉后,殘留主脈,呈網眼狀,從而造成危害。蘋毛麗金龜既可分散為害,也可聚集為害。與分散為害相比,聚集中心內麥葉受害明顯較重。有研究報道,蘋毛麗金龜成蟲出現和溫度、降水量有直接關系,當地表溫度達到12℃,平均溫度接近11℃時,成蟲即可出土為害。發生初期溫度下降成蟲仍潛回土中,隨著氣溫升高,達到最低溫度8℃,平均氣溫20℃以上時,可全天為害。成蟲具有假死性,且隨環境溫度的增加而逐漸消失,當溫度達到22℃時,成蟲即便墜落也可展翅飛逃[4]。另外,在平均溫度達到10℃以上,一定程度的降雨常導致大量成蟲的出現。結合泰安地區4月初至4月中下旬氣象資料分析,泰安地區該時間段日平均溫度14℃以上,降雨量較往年同期偏多,這可能是2017年蘋毛麗金龜發生較重的原因。另外,泰安市2016年森林覆蓋率高達39.56%,林業資源豐富,果樹種植面積較大,林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控堅持飛機防控與人工防控、生物防控相結合,有效控制了重大林業食葉害蟲的發生,無公害防治率達100%,而蘋毛麗金龜主要為害林木和果樹,飛防或果樹噴藥后,蘋毛麗金龜可能發生轉移為害,林區周邊、果園或農田林網中的麥田會遭受侵害。
蘋毛麗金龜雌雄比為3∶1,自然情況下雄蟲早于雌蟲出土,因此在發生初期雄成蟲占絕對優勢,后期雌成蟲數量驟然增加,基本見不到雄成蟲,雌成蟲出土后即可進行交配,交配時間多集中于午前,將卵散產于土中。因此,在蘋毛麗金龜發生初期大量消滅雄成蟲可降低雌成蟲的交配率,從而減少幼蟲的發生量。當蘋毛麗金龜成蟲發生量較大時,可以選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6],以降低蟲口量,減輕其對作物的危害。另外,捕食性甲蟲如朝鮮小庭虎甲、深山虎甲、粗尾擬地甲、條翅擬地甲以及部分鳥類能夠取食蘋毛麗金龜成蟲,應積極保護,使其在防治蘋毛麗金龜等害蟲上發揮更大作用。
[1]杜玉虎,楚明,吳巍,等.果園蘋毛金龜子成蟲取食規律豫非農藥防治方法報告[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6(04):9-10.
[2]孟慶杰,王光全.沂蒙山區蘋毛金龜子危害特點及防治技術[J].北方園藝,2008(01):215-216.
[3]王學山,寧波,潘淑琴,等.蘋毛麗金龜生物學特性及防治[J].昆蟲知識,1996,33(02):111-112.
[4]李亞傑,李赟鳴,薛才.蘋毛金龜子的生活習性觀察[J].昆蟲學報,1973,16(01):25-31.
[5]張智,王玉明,謝愛婷,等.北京地區蘋毛麗金龜成蟲為害冬小麥初報[J].植物保護,2014,40(03):213-214.
[6]杜相革,張友廷.櫻桃園蘋毛麗金龜發生規律及防治[J].中國果樹,2003(03):26-28.
S512
A
10.14025/j.cnki.jlny.2017.19.030
謝娜,碩士,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農藥毒理與有害生物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