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象牙塔內的尷尬守望

2017-09-22 21:29:27徐秀明
南方文壇 2017年4期
關鍵詞:小說

徐秀明

“象牙塔”一詞常被視為高校的別名,其實它最早見于《舊約·雅歌》中贊美新娘美頸無瑕的詩句:“你的頸項如象牙塔;你的眼目像希實本·巴特那拉并門旁的水池……”19世紀法國詩人批評家圣佩韋在書函《致維爾曼》中首次用來比喻清高脫俗之境,認為作家可自隱于理想中的美滿世界進而超脫現實污濁。民國文人多以“象牙之塔”“十字街頭”喻指出世、人世的不同人生態度。周作人曾執意“在十字街頭造起塔來住”,“想在喧鬧中得安全地”,結果被打落凡塵狼狽不堪。這種“大隱隱于市”式的生活理想,在小國寡民的古代或許可能,在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現代社會則不啻奢望。如今的知識分子,即便躲進高校畫地為牢,也難逃急劇功利化的濁世洪流的沖刷。

浙江作家曉風的高校題材系列小說,精心展現的便是我們時代中國高校知識分子的精神癥候。曉風本名肖瑞峰,國內著名的古典文學學者,曾先后任職于杭州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多所名校。三十余載春秋輾轉,心底沉積了無數感慨思索,使他漸漸無法滿足于法度謹嚴、青燈黃卷式的學術專著,終于提起創作之筆。2013年以來,已有《職稱》《第三種人》《開局》《崗位》《換屆》等中篇,陸續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十月》《當代》等大型文學期刊發表,被《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小說月刊》爭相轉載,引起文壇學界的普遍關注。

這種教授越界寫小說而異軍突起的例子,其實久已有之。民國以來,中國文壇身兼教職、創作于一身的學者型作家不少。有意味的是,葉紹鈞、馮沅君等現代學者作家,多數起步于青春文化盛行的五四前后,年歲稍長即退守書齋遁入學術;當代的曉風與更早出道的閻真、葛紅兵等人,卻是在學界功成名就后才開始小說創作。這是因為民國社會太黑暗,還是因為時下中國太無奈?答案不得而知。很難說中國眼下的現實問題有多嚴重,不過這個太平年代的瑣屑功利,似乎更容易使人意志消沉。五四時期,人們信奉“行易知難說”,以為只要看清方向,踐行不是問題。其時小說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對社會人生充滿焦慮的質疑追問。如今國人百年滄桑歷盡,早已沒那么樂觀。曉風等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小說亦以成熟睿智見長。在他們看來,世事洞明并不困難,難的是如何看透而不看破、屢經打擊誘惑與無物之陣而初心不改。

當然,當代學者作家亦各有所好,他們或大力展現高校的生存困境,或熱衷追逐社會熱點的影響。談到曉風,研究者有的贊他描繪了“一副高校生活的‘清明上河圖”一,有的強調他對“大學之道與大學精神的熱切呼喚”。話自然是不錯的。然而同在高校,哪位學者作家沒寫過自己最熟悉的高校生活?只不過以往學者小說多是由點及線的個案書寫,而曉風擅長以由線而面:他以一所虛構的江南名校——“東海大學/錢江大學”的人事為題,將其塑造為時下中國高校具體而微的藝術剪影,勾勒出一幅幅高校人在世俗社會全面潰敗的痛心景象。最難得的是以學者治學式的敘事手法,凸顯高校知識分子最重要的精神癥候。

哪些精神癥候?其一,人文理想的沒落。這與高校文化氛圍的世俗化蛻變直接相關。長期以來,高校作為社會現實與理想烏托邦之間的緩沖帶,一直是知識分子安身立命、傳承人文精神的自留地。相對單純的高校生活,能使知識分子們在教書育人養家糊口之余,沉湎學術獲得純粹的精神滿足。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既是知識分子群落賴以生存延續的精神空氣,又是他們生活圈與事業圈的總和。因此高校的文化氛圍至關重要。然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校由“小眾的精英文化園地”漸變為“大眾的教育產業機構”,內部評價機制大幅向世俗標準看齊,結果文化的影響力大幅下降、行政權力與金錢杠桿成了實際主導。知識分子們事實上早已失去了高校這座文化伊甸園。不少學者作家都涉及過高校官場化的題材,閻真的長篇《滄浪之水》,寫的就是一個學術種子蛻變為教育官僚的全過程。但在曉風看來,這只是高校世俗化的一個側面,真實情形要復雜得多——高校官場化的受害者,不止中青年教師,而是整個知識分子群落,位高權重的學校大佬們同樣無法幸免。高校知識分子們從求職、升遷到退休,幾乎時時處處都要看人臉色。小說《開局》中,年輕的金淵明博士在東海大學求職與上班的體驗艱辛無比。“金淵明”這名字,本身就是一種略帶心酸的調侃:“金”諧“今”,當年五柳先生雅量高致,“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掛印去職;如今的淵明博士,卻不得不為一份滿意的教職奔走求告。而他最后涉險過關所依仗的,不是學養、成果,而是美女導師趙若芷與人事校長朱玉鶴那段說不清道不明的同窗之誼!其實擁有名校名導蔭庇的金淵明,還是相當幸運的。多數普通“青椒”,只能在生活與事業的重壓之下,逐漸習慣“摧眉折腰事權貴”的不甘,一再忍受“提著豬頭找不到廟門”的心酸。而那些位高權重的學校大佬雖然表面風光無限,其實背地里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小說《回歸》中,薛鵬舉將其昔日校長生涯概括為“每天像老牛一樣不堪重負,像兔子一樣提心吊膽”的非人生活。而趙若芷、朱玉鶴這對大學同窗,緣何多年異地相知而少音訊往來?無非為仕途前程放棄朝夕相守的傷心過往。知識分子畢竟不像一般官僚,名利到手后難免偶爾懷念曾經放手的美好。只看朱玉鶴不厭其煩地打聽故人飲食起居及業余生活的瑣屑細節:“聽得津津有味,以致忘了撣掉手中香煙的煙灰,任其散落在光可鑒人的地板上”,便知這份情意惆悵并未隨歲月流逝變淡消退,反而日益醇厚。

然而在功利算計面前,堪稱高校靈魂的人文理想終究還是慢慢沒落了。進校任教只是在高校安身立命的第一步,后面“生活關、教學關、科研關、人際關等等,沒有一個關口是能輕易闖過的”。與其糾結于十余年、幾十年后的情懷失落,多數人寧愿“活在當下”,優先考慮眼前迫在眉睫的得失榮辱。小說《職稱》中的職稱晉升,已成為教學水平、科研成果、人脈關系等綜合實力大比拼,“實際上近似于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主人公張有忌過于傳統迂闊,連知識分子的傳統優點都成了缺點:他治學嚴謹而不善公關,是以科研成果不多,還缺高級別的論文專著;性情疏淡,不肯擔任行政職務以爭取話語權和學術資源,面對自己導師、人事校長朱玉鶴都無法直言求告……結果明明學養豐厚、教學上佳,卻因長期解決不了教授職稱,外出講學時屢屢尊嚴受損不說,連原本最親近的老婆孩子都看他不起。相形之下,妻子王靜靈活務實得多:上學時社會風氣崇尚學術,她慧眼識荊選中了一身書香的張有忌;孩子稍大后,審時度勢覺得商界更有前途,就不顧丈夫反對,毅然接受外賓邀請離開學校機關,短短幾年就成了跨國公司的高管……兩夫妻在生活事業、人際交往上漸行漸遠,彼此間的情感平衡、心理距離也隨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婚外情等家庭危機日益嚴峻。曉風借張有忌、王靜夫妻生活選擇與境況變化的對比,點出了以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文情懷在高校迅速沒落的必然。endprint

其實就算依然留在校園,多數人也會選擇更有前途的行政部門而非教學科研這種冷灶。小說《開局》中的美女唐璜:二三十年的埋頭苦讀、英國牛津的留學經歷,到頭來成就了東海大學人事處一位師資科科長。這種聰明頭腦與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在當今中國高校已是普遍現象。各年齡段、各種資歷的高校知識分子,都為升官上位而各顯神通。“中國為什么不能出現大師”?因為時下的價值導向,很難使人耐得住寂寞做學問,否則就要屈居人下忍辱偷生。《儒林外史》中,馬二先生“宏論”儼然:“舉業二字是從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時候,那時用‘言揚行舉做官,故孔子只講得個‘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這便是孔子的舉業。講到戰國時,以游說做官,所以孟子歷說齊梁,這便是孟子的舉業。到漢朝用‘賢良方正開科,所以公孫弘、董仲舒舉賢良方正,這便是漢人的舉業。……日日講究‘言寡尤,行寡悔,那個給你官做?孔子的道也就不行了。”圣人也要做“舉業”,自是小說家的諷世笑談。然而年輕博士金淵明功夫在詩外的應聘開局、中年副教授張有忌職稱申請過程中的揪心掙扎,委實讓人笑容苦澀:知識分子若不應時而變,真的只能自己吃苦、家人受累。

其二,知識分子的物化異化。其實歷史上世俗劇變、物欲橫流的時代并不罕見亦無甚可怕——只要人文精神自身邏輯依然完整,總有堅守者不絕如縷前仆后繼。但目前最嚴峻的問題,是人文知識分子賴以自我肯定與堅守的理由都有被偷梁換柱、釜底抽薪的危險。小說《崗位》的深刻之處即在于此——曉風敏銳地發現,時下高校對校內人員的要求,已由過去寬松從容的“人文精神”轉為更為務實應景的“崗位意識”。在“強化崗位意識,淡化身份意識”等口號宣揚下,高校知識分子的生活空間、精神自由遭到嚴重壓榨:從教學科研到行政后勤,他們有工作崗位類型之別;但從家庭到學校,工蜂般忙忙碌碌、疲于奔命生存境遇并無二致。曉風在名牌高校科研、行政“雙肩挑”了幾十年,對這兩大崗位系列知識分子的甘苦知之甚深。小說主人公沈健行、周冰如夫妻屬于兩方面強勢聯合的黃金搭檔:前者是經濟學院年輕有為的副教授,后者是宣傳部資深的新聞科科長,學問人脈樣樣不缺,照理應該生活優裕、前途光明,事實卻是各有苦衷、困擾重重。丈夫沈健行受困于操守與學問的矛盾:年輕時方正迂闊,擔任MBA(工商管理碩士)班的班主任時恪守考勤原則,不肯為工學矛盾的在職學員開方便之門,結果學員、學校兩面不討好而變相“下課”;年長后漸趨圓滑,不惜在崗位聘任的關鍵時機給聘任委員們送禮運作,卻因匿名信誣告以及導師的“江湖恩怨”功虧一簣。妻子周冰如為難在工作應酬與相夫教子的矛盾:她做事周到手腕圓熟,善于協調聯絡各方面關系,在校辦工作時一度仕途通達,卻因被年幼的女兒誤解為“交際花”,毅然轉崗到相對清閑的宣傳部,又缺乏成就感;到頭來,還是得益于以前在校辦與王校長的香火情,競聘組織部干部科長時脫穎而出……高校知識分子也要講究手腕靈活、績效至上,所差無非是分寸底線的問題。這對“夫妻檔”迫于崗位需要而削足適履的無奈苦澀,高度概括了時下高校知識分子漸變為普通機關辦事員的危機困境。“人”(知識分子)淪為“物”(崗位)的附庸,否則就有下崗棄用之虞。這與孔子“君子不器”的教訓明顯相悖。所謂“君子”,孔子指的是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劉寶楠注解道:“君子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君子”傾力追求的,應該是“道”而不是“器”。當代許多知識分子迷失于分工定型化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卻忘了自己的最高使命是價值的承擔,而非成為工具化的人,甚至除眼前利益與專業知識外興趣全無。以致被李零直言不諱地歸于精神殘疾。曉風對此類高校知識分子被物化異化的情形感觸良多:小說《第三種人》寫盡了高校女博士的尷尬困惑,《課題》講透了為評職稱跑課題而四處燒香拜佛的無奈艱辛,四年一次的例行“換屆”(《換屆》)成了匿名電話、婚外情、無間道等人性丑惡的集中爆發……這哪是什么“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清明上河圖》?若非曉風不時加點曲筆、增添幾分亮色,差點成了《圍城》一類“青椒”大佬憂世傷生的“名利流民圖”。

自己的小說被視為高校知識分子精神癥候的集中呈現,這應該并非曉風初衷。他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浸淫半生,創作小說自然傾向于溫柔敦厚的采風獻芹,而非魯迅東洋式的犀利峻急、錢鐘書西洋式的刻薄俏皮。如其創作談所言,他本意是“試圖對現階段的中國大學作全景式的觀照”。之所以時有鋒芒,無非因為恰好親歷了中國高校急劇膨脹、問題叢生的轉型全過程。他既想針砭時事、忠實記錄以警醒世人,又怕產生負面效應導致心愛的高校遭人厭棄,于是小心翼翼,努力把握分寸策略,希望在入骨三分的同時,給人希望猶存的留白余韻。因此曉風在小說敘事方面非常講究,似乎有意嘗試把中國古代史傳敘事傳統、西方現代小說敘事技法結合起來,努力構筑一種嶄新的學者小說敘事體式。

其一,“史傳敘事+心理表現”,中體西用的敘事策略。曉風小說在總體敘事格局上,明顯以中國古代史傳文學的敘事傳統為主;具體敘事細節上則汲取西方現代小說傳統心理獨白、畫外音等心理表現手法。《開局》《崗位》《職稱》等小說借鑒了“紀傳體”的史傳敘事手法,以典型人物塑造為主,通過主人公的見聞閱歷,表現時下高校知識分子在喧囂世事中守望人文理想的尷尬艱難。《換屆》《課題》《第三種人》則類似“紀事本末體”,以對事件的深入挖掘為主,集中筆墨對某一中心事件的方方面面,剝筍般層層展開娓娓道來。通讀曉風作品后,還能發現《史記》最被稱道的“互見法”——“一事所系數人,一人有關數事,……詳此略彼,詳彼略此,則互文相足尚焉。”曉風有意讓幾位主要人物在不同小說中反復出現,以凸顯同一人物多個性格側面。從這個角度來看,曉風的處女作《開局》相當于整個系列作品的開幕式,幕布徐徐拉開,東海大學的戲碼隆重上演,幾位粉墨登場的龍套人物,在后續作品中幾乎都成了主人公或重要角色:張有忌副教授在《開局》中是頗受各方認可的實力派,但到《職稱》的主角聚光燈下,才顯出他長期職稱難評而家人離心離德的憔悴難堪;而沈健行在《開局》中,只是點明金淵明不識車厘子的窘迫寒酸的龍套,在《崗位》中就成了當之無愧的主人公——這位經濟學院風頭正勁的副教授,也有為越級競崗而絞盡腦汁四處送禮的尷尬無奈。而為沈健行妻子周冰如競聘成功仗義執言的“貴人”王暢副校長,又是后續之作《第三種人》主人公陳焉悄然出軌的負心漢、《回歸》中接任第二天就催老校長薛鵬舉騰讓辦公室的“犀利哥”……曉風在忠實呈現筆下人物的復雜性情與社會關系的同時,巧妙地將其系列中篇編織成了一個盤根錯節的有機整體,非常符合中國人情社會的現實狀況。endprint

這種中國小說傳統的技法,發掘人物內心不及西方現代小說;可后者螺螄殼內做道場式的“向內轉”,又有過度闡發之嫌。曉風的解決策略是在中式敘述過程中,適度吸收西方小說技法之長,以要言不煩、簡潔明快的內心獨白等等,寫出人物的激變。一般來說,女性比男性更為敏感而易走極端,在俗世漩渦中沉淪最快與堅持最久的,以知識女性居多。《第三種人》傾力描寫知識女性們不甘流俗的心靈刺痛。她們投諸事業與家庭的感情更多,更難忍受現實的虛偽假面,感情越細膩真摯越容易枯萎崩潰:追求完美的要長年忍受現實的庸俗淺薄、性情單純的一再遇人不淑上當受騙、才貌雙全性行淑均的擋不住丈夫紅杏出墻……她們心氣極高又敏感多疑,不肯像普通女性那樣家長里短絮絮叨叨,而是老蚌懷珠般將這些傷痕隱痛藏于心底。天長日久越積越厚,難測之事時有發生。曉風特意以數學系美女博士梅鳳高的自殺為切入點:消息傳開后,“第三種人聯誼會”的姐妹們震驚悲痛之余,紛紛反躬自省,親手撕開平日里厚厚的盔甲偽裝,直面自己同樣蒼白無助的靈魂。小說才得以順理成章地以大段大段的傾訴、獨白,披露她們靜水流深般復雜曲折的心靈痛苦,可謂千紅一哭、萬艷同悲。

其二,“問題意識+邏輯論證”,學術論文般謹嚴周至的敘事邏輯。小說創作與文學研究雖然同屬“文學”,但構思有形象思維與理性思辨之分、文體有鋪張渲染與高度概括之別。文人中身兼學者、作家雙重身份,能在兩副筆墨間從容轉換的畢竟還是少數。即便才華橫溢如魯迅、錢鐘書,其小說創作與學術研究的深沉厚重或旁征博引的精神特質,亦是一以貫之。其實文學研究者治學日久技癢難耐,意欲親自下水操刀的不少,只是寫論文更有利于養家糊口,還是文人氣短,“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聊以自慰的居多。待到衣食無憂之后,往往已經歲月蹉跎,真正能夠付諸行動的,可謂少之又少。曉風則既有年輕時期的心勁熱情,又有智慧長者之明哲。他明白從學術到創作的轉型艱難,懂得如何揚長避短,以多年學術訓練帶來的縝密邏輯,來組織安排小說情節的組織架構;把畢生熱愛的古典詩詞,化用于小說的敘事語言之中。因此他的小說具有濃重的學者風范,一方面結構嚴謹,深具理性分析之美,甚至與學術論文寫作思維模式相似:有簡明扼要的關鍵詞(小說題目),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小說中心題材),有縝密周詳的邏輯展開(小說敘事過程),有明確的論證結論(小說結尾)……以小說《回歸》為例,關鍵詞——題目只用簡單質樸的兩個字就點明了小說的主要內容,寫東海大學校長薛鵬舉因年事已高,從行政職務上退居二線的現實境遇與心路歷程;問題意識——當下高校行政化對知識分子的身心影響:很多高校領導雖然知道周遭人們對自己行政職務的敬畏,卻并不了解這種類似網絡游戲中的“英雄光環”對自身潛移默化的影響之深,自我定位不清,卸任后往往心理落差巨大;邏輯展開——主人公薛鵬舉是哲學教授,對卸任前后的境遇變化有相當清醒的認知定位:“回歸哪有自己想的那樣輕而易舉?對它的艱巨性要有足夠的估計,作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薛鵬舉想,自己定下的目標是:一、回歸家庭;二、回歸課堂;三、回歸學術;四、回歸本真。”小說的情節主體即圍繞這幾方面依次展開;論證結論——結尾處主人公憑著自身的人格魅力與深厚學養重獲自信、得以坦蕩面對人生,因此“卸任”并非只有功成身退的美好,但也遠沒有人們想象得那么黯淡可怕,而是需要收拾心情、重新設計的人生新階段。

其三,“秉筆直書+曲筆春秋”,現實筆觸與理想主題的敘事張力。曉風小說,可說是入骨三分的現實感與內外通透的書生氣的奇妙融合。明明出自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長者之手,卻洋溢著一種熱情憧憬、拒不認輸的理想主義情懷。這感覺有點像高鶚續寫的《紅樓夢》:前面“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結尾卻有否極泰來之兆。五四以來,學者們常將這種寫法批評為“大團圓”式的敷衍、不徹底的悲觀主義。然而換個角度看,面對如斯黑暗仍能反抗絕望,何嘗不是信念堅定的表現?曉風擔任高校行政領導二十余年,見人閱世之深遠勝普通書齋學者。但高校素以學術、教育等務虛目標為指歸,物質回報本就不及務實為本的商界官場,倘若連起碼的精神優越感也喪失殆盡,還能繼續枯守書齋的知識分子有幾?一旦真正的知識分子死絕散盡,高校由“圍城”變“空城”,中國文化也就名存實亡了。是以曉風針砭時事向來張弛有度,下筆雖然深入客觀,但筆觸之間始終留有暖意,不肯淪為熱衷揭露貓膩黑幕的官場小說,總在勾勒高校現實的陰暗齷齪后,增添幾絲希望的微光,不愿給人“洪洞縣中無好人”之感。比如小說《職稱》,主人公張無忌始終把“傳道授業解惑”置于科研任務之前,結果長期收入低下又無法晉升職稱,險些妻離子散,成了社會與家庭的雙重失敗者……這是客觀現實;結尾處筆鋒一轉,他在“我最喜愛的老師”的評選活動中高居“探花”之席,以致學校領導允諾在機制政策方面大力支持、出軌的妻子回心轉意,才貌雙全的小女生崇拜有加,則是作者良好的祝福。再如《回歸》,老校長薛鵬舉為人謙和厚道、一向成人達己,卸任前后卻飽嘗人情冷暖:在位時一呼百應,卸任后萬馬齊喑,從辦公室、校車等后勤待遇,到申報科研項目、人才稱號的決策會議,時時處處能感受到周遭態度的巨大反差……這是客觀現實;結尾處薛鵬舉調整心態、全心工作,終于教學科研雙豐收,內心無比充實從容,多少有些善意的期待。這些曲筆不止源于曉風對知識分子同仁難以言表的溫情,還寄寓著他對中國高校未來的期望。這種立足現實荒漠遠眺理想彼岸的態度,非常接近人們對“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美學生”容閎的評價——一個有夢想的現實主義者。

曉風不溫不火、亦中亦西,穿行于現實理想之間的敘事風范,頗受評論家青睞。2013年,小說《職稱》榮獲《中國作家》第三屆劍門關文學獎。評委會在授獎詞中盛贊曉風:“以深厚綿密的現實主義寫作,還原了承認世俗日常價值而又未失理想追求的高校知識分子形象。……以誠摯細膩的寫作技巧,堅韌宏遠的審美境界,批判與守望并持的反思態度,試圖建立知識分子題材寫作的新范式。”

確實,單就小說史脈絡而言,曉風的高校題材系列小說,屬于《儒林外史》《吶喊》《圍城》以降“知識分子題材寫作”的精神譜系。同樣立足知識分子文化立場感時憂國,清代吳敬梓最早察覺中國傳統文化陷入僵局,但囿于時代限制束手無策,《儒林外史》憂憤深重、諷世自嘲且寄希望于市井賢達。清末民初,同樣負笈游學海外、參照異域文化,魯迅、錢鐘書的創作態度與文體表達大相徑庭:《吶喊》是本土精英痛心疾首之作,全力“解構”而意在“建構”;《圍城》是洋場才子隔岸觀火的刻薄話,理性深刻但毫不動容。后來者長期難以推陳出新,而曉風把筆觸集中于高校與人的主題,乍看不過杯水微瀾、社會一隅,文化格局偏小,其實討論的是高校“象牙塔”的光芒褪盡,知識分子在不良體制圍剿下堅守人文理想的尷尬艱辛,非常符合知識分子由古代帝師、現代公知退化為專業技術人員的現實處境。曉風的第一本中篇小說集名為《弦歌》,取自當年孔子陳蔡絕糧而弦歌不輟、終得大道為世所仰的典故,應是與廣大高校同仁共勉之意。不過系列中篇雖然精致獨特,終究不如真正的長篇來得爽利大氣。有這許多中篇練手,曉風的敘事技法已漸趨圓熟,相信讓讀者不會期待太久。endprint

猜你喜歡
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何為最好的小說開場白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7:06
小說課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我們曾經小說過(外一篇)
作品(2017年4期)2017-05-17 01:14:32
妙趣橫生的超短小說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29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閃小說二則
小說月刊(2014年8期)2014-04-19 02:39: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伊人色|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精品一线天| 日本成人一区|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91视频青青草|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午夜福利网址|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亚洲国产清纯|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a级毛片网|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国产精品30p|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日韩在线视频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青青青草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色婷婷成人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视频网| 亚洲黄色成人|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精品欧美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丁香综合在线|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成人91在线| 亚洲另类第一页|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亚洲嫩模喷白浆| 啊嗯不日本网站|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婷婷午夜天|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