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峻,李敏虔
提高1.8L發動機缸體試漏一次通過率
彭峻,李敏虔
(柳州五菱柳機動力有限公司,廣西柳州545005)
在發動機PPAP生產階段,需100%試漏,每班次日產量可達到230臺,發動機試漏一次通過率最低為26.2%,嚴重掣肘了整條生產線的正常速度,通過統計分析及6σ原理分析,實現一次下線通過率過控雙目標:有效提升發動機缸體試漏每班次通過率至90%;月通過率為90%通過(為達成量產質量一致性要求)。
發動機;試漏;氣密性
發動機三漏問題嚴重影響返修成本的控制,隨著寶駿1.8L排量單燃料發動機需求量逐步增大,為快速判斷發動機是否滲漏,采用發動機氣密性試漏方法,測試水、油道泄漏量,直觀的通過泄漏數值判斷水、油道泄漏情況,來探測發動機三漏故障,快速判斷發動機是否滲漏。
自LJ479發動機產線啟動至今,一直存在低于90%的班次通過率,如圖1所示,共有16個班次存在低于90%的通過率。
圖11 月份長缸體試漏FTQ展示
分析發現:發動機測漏系統是包括了發動機、測漏設備、測漏工裝,還有人員的操作。
首先,檢查員工,發現員工的操作符合作業指導書要求,并未存在操作上導致泄漏的因素;
然后,對發動機、設備、工裝采用涂抹肥皂泡的方法,發現零件、工裝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泄漏:
(1)油軌噴油處干涉泄漏;
(2)機油標尺導管密封圈脫離封堵位置引起泄漏;
(3)墩頭干涉泄漏;
(4)黑色O型圈磨損引起泄漏且不易發現。
零件、工裝檢查如圖2所示(4處泄漏)。
圖2 泄露點查找展示圖
措施制定方向:泄漏的未必是零件問題,可能是錯判;未泄漏的則為零件、工裝、設備均達到了氣密性要求,不會有錯判,因此,對于出現泄漏的,遏制為下線防流出,糾正措施為復試,預防措施為改進預防再發。措施實施如圖3所示。
圖3 改善措施相關圖
效果驗證:2月份效果驗證發現20個班次只有16個班次達到了90%班次通過率,月通過率僅為80%,未達到100%,如圖4所示。
圖42 月份長缸體試漏FTQ展示
據調查發現2月份中,4個未達到90%班次通過率的班次均有后驅過線,且出現問題的多集中在后驅上,而其他16個班次均無后驅過線(見圖5),說明前驅能達到100%的月通過率,通過調查,前驅在油底殼及缸蓋方面較大于后驅約有0.5 L,而在設定試漏程序時,未考慮到容積差異,所以導致前后驅共用同一試漏程序(預充4 s,200 kPa;充氣35 s,30 kPa;保壓3 s;測試2 s)。
圖550 臺前、后驅油道試漏數據對比折線圖
證實前后驅存在容積差異后,對充氣程序進行更改,通過±3σ控制限推導,對監控范圍上下限進行預充氣值的設定,工藝驗證數量達到125臺套,對前后驅發動機預充時間分別調整,收集數據,逐步驗證試漏數據,調整后:前驅預充時間為5.7 s,后驅預充時間5.4 s;通過控制上下限和6σ原理計算反觀,使得均值、標準偏差降低達到目的,如圖6所示。
圖6 前后驅油道數據分布圖
自4月19日起,到5月31日,為期一個月沒有再次出現低于90%的班次通過率,并且共計71個班次,100%通過,達到并超過雙目標:①班次通過率≥90%;②月通過率100%,如圖7和圖8所示。
圖74 、5月份長缸體試漏FTQ展示
圖8 效果展示圖
通過QC活動的手法,集合了6σ原理、試漏儀原理,對發動機工藝試漏和發動機試漏容腔進行分析,制定及完善了發動機制造過程中長缸體試漏的工藝試漏過程,降低了返修成本。
Improve the Pass Rate of 1.8L Engine Block Test
PENG Jun,LI Min-qian
(Liuzhou Wuling Liuji Power Co.,Ltd.,Liuzhou Guangxi 545005,China)
In the engine PPAP production stage,the need for 100%test leakage,the next day output can reach 230 units,the first pass rate of the engine test was 26.2%,the serious constraints of the normal speed of the whole production line,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analysis of 6 sigma principle,achieve a lower line pass rate over the control of the double target: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ngine cylinder test leakage per shift through the rate to 90%;monthly pass rate of 90%(in order to achieve mass production quality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engine;leak test;air tightness
U464
A
1672-545X(2017)07-0198-03
2017-04-16
彭峻(1981-),男,湖南衡陽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質量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