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 強
華爾街總裁辭職救遺孤,28000個窮孩子的“富”爸爸
作者/小 強

杜聰與孩子們在一起
2017年6月底,河南一對小夫妻懷抱新生兒,來給他們共同的“杜爸爸”報喜。杜聰激動地接過“孫子”看了又看,不禁落下了悲喜交織的淚水。杜聰是28000個窮孩子的“富爸爸”,他曾過著一種云上的生活:和林青霞一起聽昆曲,到溫哥華海港看煙花。但為了給一個個艾滋遺孤當爹,為他們點亮活下去的心燈,而力之年他選擇辭去華爾街投行副總裁職務……
2009年夏天,河南青年楊政和李燕婷,分別以600和602的高分,考取了北京一所知名大學。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淚水奪眶而出。他們馬上給杜爸爸打電話,而正在北京開會的杜聰聞此喜訊,也激動得熱淚盈眶。
2001年夏天,當34歲的香港青年杜聰第一次遇見10歲的楊政時,這個瘦弱少年正推著一輛獨輪車,艱難地行走在風雨泥濘的鄉村道路上。車上坐著的,是他奄奄一息的父親。小楊政的父親因去賣血身染艾滋病,危在旦夕。而他的母親,早在兩年前就被艾滋病奪走了生命!楊政本人,也是一個艾滋病攜帶者。為了讓父親多活一天,他每天都在清晨的時候,用獨輪車推著父親出去透透氣,因為只有這個時間是屬于他們父子倆的,路上沒有人,也沒有驚恐躲避的人群和嘲笑的眼神……
楊政的懂事,讓杜聰特別感動。他攔下了這個孩子,向其父親表明了身份,然后,他問楊政的父親:“您有什么愿望?”楊父說:“我快死啦,我認命。只是我的政政還小……”杜聰說:“您放心,我會供他讀書。”
兩年后,楊政的父親去世,他成了孤兒。暗夜里,小楊政常常會想起兩年前的那個奇遇,一個陌生的叔叔說過,會供他讀書,可是,他現在在哪里呢?家里沒有了頂梁柱,12歲的楊政只好去給附近的一些農民打短工,換得一點口糧來維持生計。
兩個月后,杜聰從香港趕到河南,他看到了滿身泥巴在田里彎腰插秧的楊政,不顧一切地奔跑過去,緊緊摟住了孩子。
杜聰1967年出生在香港,他的曾祖母是孫中山的姐姐。家族里的祖訓是“以天下為已任”。杜聰22歲畢業于哈佛大學,進入華爾街,27歲成為瑞士銀行駐香港聯席董事,29歲擔任法國銀行的副總裁。1982年,杜聰在美國讀高中,當時,艾滋病在美國是高發期,對他最好的數學老師就因為這個病而去世。這件事情,對杜聰的打擊特別大。
1995年,杜聰回到香港銀行分行工作。一次在內地考察中,他偶然發現部分農村有人染上了艾滋病,最可怕的是,好多兒童因為父母患病離去成了孤兒,甚至也成了感染者。在失去父母、沒人教管的情況下,這些孩子都相繼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看到這些現狀,杜聰特別難過,他想到了自己的數學老師。回到香港不久,杜聰就成立了“智行基金會”,宗旨是反歧視患艾人群,預防艾茲病。既然是預防和救助,就要有錢。那時,杜聰已經是年薪百萬,為了維持基金會的運轉,他把自己的積蓄全部拿了出來。
杜聰起初的想法很簡單:把募捐到的錢給那些地方的學校,再讓校方留出名額,給艾滋病家庭失學的孤兒去復學,讓他們通過教育改變命運。可是,如此運行了一年后,杜聰發現他資助的孩子根本就沒去上學。校長苦笑著對杜聰說:“我讓他們來了,結果家長堵門罷課示威,最后是他們自己不愿意來了。”
遇見楊政后,杜聰決定辭去工作,專心做救助工作。杜聰的決定,在家族中引發了一場“地震”。杜聰索性帶領一些親友共同去艾滋病重災區考察。看到那些破碎的家庭、那些欲哭無淚的老人、那些孤立無助的流浪兒、那一個個荒墳……親友們不說話了。就這樣,剛過而立之年的杜聰,辭去了當時法國銀行副總裁的職位,悲壯地走向了茫茫暗夜里。楊政,就是他的第一個救助對象。
杜聰發現,楊政其實內心的傷痕遠遠大于他的病。那個傷痕叫絕望,對自己,對未來,對家人……于是,他發明了一種“藝術療傷”項目,通過畫畫、歌舞等方式幫助楊政消化悲傷。
有一天,楊政畫了一張陽光下五顏六色的墳頭,墓碑上用彩筆寫著爸爸的名字,他還畫了《我的小伙伴》,是七頭豬和兩只小貓。他對杜聰說:“平時沒有人和我玩,我就和它們說話。”杜聰辛酸不已:“以后你想說話的時候,就來找叔叔,你說什么叔叔都愿意聽。”漸漸地,楊政打開了心靈之窗。
杜聰將楊政送到鎮上的中學讀書,他成為“智行基金會”的第一個實際救助的孤兒。此后,杜聰開始利用自己的人脈和影響,在全世界各地發起募捐活動,為救助更多這樣的孩子做準備。
2003年夏,杜聰再次去河南看望楊政。楊政變了,他有什么話都對杜聰說。在楊政相鄰的一個小村子走訪時,杜聰意外發現了李燕婷。小燕婷的父親和楊政的父親一樣,也因為賣血染病,后來媽媽和她也染上了。如今,她的父親已經去世,母親和她勉強存活。家里沒有經濟來源,學校也不接收她,12歲的小女孩只能去附近的磚廠打工。由于杜聰的資助,李燕婷又回到了學校,成了楊政的同學。
楊政和李燕婷隨后一直在接受抗病毒治療。兩人相識后,互相鼓勵支持。沒有了親人的楊政,把李燕婷當成了親妹妹,而李燕婷也把他當成了哥哥。“兄妹”倆一直抱團取暖,杜爸爸成了他們活著的唯一希望。
艾滋病抗病毒的藥很霸道,剛吃下去時,李燕婷惡心得直嘔吐。楊政很著急,吐出來不是白吃了嗎?他故意大口大口地嚼藥片,一邊嚼,一邊大叫:“太甜啦!”然后,哄著李燕婷再吃一片。李燕婷發病時,疼得渾身顫抖,楊政見狀,會伸出自己的胳膊,對李燕婷說:“你使勁掐我,咬也行,這樣你就不疼啦!”楊政自己疼痛時,卻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用拳頭擊打墻壁。李燕婷哭著問他:“你為什么不掐我?”楊政說:“我不疼呀!”就這樣,在杜聰的幫助和鼓勵下,楊政和李燕婷通過藥物治療,最終控制住了病情。
2009年的夏天,兩人雙雙考進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學。于是,就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
進大學要體檢,杜聰以基金會的名義,向學校說明了情況,得到了學校的認可,兩個人順利進入大學。
2013年7月,楊政和李燕婷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楊政分配到北京一家著名的IT企業,兩年后,成了銷售部的副總。而李燕婷則進了央企做工程師。因業績突出,楊政很快在北京買車買房,李燕婷也成為收入豐厚的白領。
一次,杜聰在召集他救助的孩子們聚會時,發現楊政和李燕婷兩個人不對勁,原來是無話不談,現在是有意無意地互相躲閃。杜聰找到楊政,問他:“你不喜歡燕婷嗎?”
楊政臉上閃過一絲痛苦:“我喜歡得發瘋,可是,我們都是感染者,會有未來嗎?燕婷的媽媽會同意嗎?”楊政記得,大三時,他曾隨李燕婷回過一次老家,但卻被李燕婷的媽媽關在門外,老人家聲淚俱下警告女兒:“你們不能在一起,認命吧,能自己活著已經很好了,不要害了下一代。”
老人的話,深深刻在楊政和李燕婷的心上,他們抱頭痛哭。掙扎了那么久,拼搏了那么久,原來,他們終究不能像正常人一樣,有相愛的生活。

杜爸爸鼓勵“兒子”

杜聰用帶著河南鄉音的港普,與老大娘交流

杜聰
杜聰不希望這兩個優秀的孩子的未來,到此為止。于是,他開始有了為這些被救助的孩子聯姻的想法。他咨詢了國際上著名的防艾滋病專家,得知用母嬰隔斷方式,可以讓艾滋病攜帶者生下健康的寶寶。于是,2015年夏天,杜聰的“智行基金會”在北京的總部,開始承擔起給這些獲得救助孩子做婚介大使的責任。
在杜聰的科普和撮合下,楊政和李燕婷終于緊緊擁抱在一起,邁出了大膽相愛的步伐。2016年的正月初五,杜聰帶著兩個孩子,來到李燕婷的家,給李燕婷的母親做工作,并最終得到了李母的同意。
2017年5月26日,楊政和李燕婷的兒子欣欣出生了。因李燕婷懷孕前用藥,采取了“母嬰阻斷法”,欣欣因此是個沒有任何感染的健康寶寶。
日前,夫妻兩人抱著剛滿月的孩子,來看望同樣在北京工作的杜聰爸爸。這是他的第26個孫兒,此前,已經有25對艾滋病感染者生下了健康寶寶。
沒人有知道,截止到目前為止,杜聰已經救助了28000多名艾滋病兒童,其中2500多人大學畢業,100多位碩士生,四位博士生,尚有1300多人在讀。這是一組驚人的數字。尤為可喜的是,經過他的幫助,已有48對艾滋病的孤兒結了婚,其中26對生下了健康的小寶寶,而為了這些孩子,杜聰付出了一切,包括名譽、地位……
“我們一度談艾色變,大家共同生活在一個世界,卻分成了不同天地。但我們忽視了一個道理:如果你讓別人絕望,別人也會讓你絕望。所以,總要有人去做燈塔,照亮那些絕望孩子的心……如此,我們這個世界才不會漸漸變冷。”已經50歲的杜聰,動情地說。
(文中楊政、李燕婷為化名)
希望看到主人公更多圖片或視頻,請在微信中搜索關注“武漢老家”公眾號(ID:wuhanlaojia),回復“杜聰”;或者訪問老家網(www.laojiaa.com)。
編輯:成小晟 happycxc3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