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晶,王一欽,朱華,吳立春
宿遷市宿城區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宿遷 223800
微生物檢測在醫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劉兆晶,王一欽,朱華,吳立春
宿遷市宿城區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宿遷 223800
目的 分析微生物檢測在醫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該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大腸埃希氏菌共120株,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60株),對照組根據經驗配制藥物進行治療,觀察組根據微生物檢測結果配制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感染情況和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輕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占比分別為46.7%、33.3%、20.0%,對照組輕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占比分別為76.7%、16.7%、6.7%,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分別為75.0%和91.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實施微生物檢測,對病原菌傳播進行干預,能夠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因此值得臨床推廣和運用。
醫院感染;微生物檢測;作用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醫療機構的醫學水平不斷提升,為疾病的治療帶來了許多新技術,如化療、放射、介入等治療方法均得到廣泛運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與此同時,耐藥株菌的出現造成醫院感染率增加,并對醫院醫療服務質量產生嚴重影響[1]。對此,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成為醫院管理的重要內容;為了防止感染發生率的進一步提升,需要加強微生物檢驗,這對感染擴散的阻止具有突出意義。此次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分析微生物檢測在醫院感染中的作用,主要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來該院接受治療的120例尿路感染患者為對象,采用微生物檢測方法對收集的大腸埃希氏菌進行鑒定,總結、分析醫院感染中微生物檢測的效果和作用。對照組根據經驗配制藥物進行治療,觀察組根據微生物檢測結果配制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觀察組患者的感染率普遍比較低,患者的滿意度也比較高,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來該院接受治療的尿路感染患者共120例,收集大腸埃希氏菌120株,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配,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60株)。其中對照組60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為22~70歲,平均年齡為(37.6±5.5)歲。而觀察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為24~70歲,平均年齡為(38.0±5.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不進行微生物檢測,醫生根據經驗配制藥物。觀察組采用微生物分析儀進行檢測,應用超廣譜β-內酰胺酶進行篩選,利用 K-B法確診檢驗,頭孢噻肟(H20041529)30 μg/片,頭孢噻肟/克拉維酸(H20053906)10 μg/片,頭孢他啶(Z200300554)30 μg/片,頭孢噻肟/克拉維酸10 μg/片,上述藥物任意一組加入克拉維酸的抑菌環直徑增加幅度≥5 mm表示出現超廣譜β-內酰胺酶。根據檢測結果,配制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
1.3 感染診斷
導致醫院感染發生的相關因素主要有[2]:化學藥物、放射性及介入性治療技術和免疫抑制劑、抗生素濫用等。微生物檢驗是進行病原學診斷的重要方法,通過微生物檢驗,可以為臨床醫生提供準確的診斷信息,而醫生查明感染原因,便能夠提出針對性的感染控制措施和方案。具體實踐過程中,針對醫院大量爆發的感染事件,醫護人員應當及時對病原菌進行鑒定。微生物分離鑒定病原菌,方法包括血清學分型、分子分型、細菌素分析等。只有在第一時間對發現的耐藥菌株進行鑒定、分型,才能有效采取措施控制醫院感染發生。
1.4 監測細菌耐藥性
細菌耐藥性增多的表現主要有[3]: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提高,其耐藥性增加;部分地區發生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耐萬古霉素屎腸球菌傳播現象;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誘發感染;耐頭孢霉素及耐青霉素釀膿鏈球菌傳播。
微生物室監測功能:①微生物實驗室對臨床標本進行耐藥譜匯總,定期向醫院相關部門進行報告,督促醫生進一步掌握醫院流行病原菌及耐藥譜,從而有效避免抗生素濫用現象的發生。②細菌藥敏試驗的方法主要是KB紙片法,K-B紙片法是細菌鑒定的重要方法,也是流行病學的分型工具。
1.5 判斷標準
標準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判定[4]:①輕度感染:尿急、尿頻、尿痛等臨床癥狀輕微,尿液中細菌尿、膿尿、血尿的量少;②中度感染:臨床癥狀時常出現,尿液中細菌尿、膿尿、血尿的量較多,腰部疼痛,尚且可以忍受;③重度感染:臨床癥狀比較嚴重,尿液中細菌尿、膿尿、血尿的量增多,腰部疼痛,無法忍受。
通過調查問卷表掌握患者的滿意度,問卷表由醫護人員自行設計,采用3個等級進行衡量[5],統計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人數,并以“非常滿意率+滿意率”計算患者的總滿意度。
1.6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感染情況的對比
觀察組患者輕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占比分別為46.7%、33.3%、20.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6.7%、16.7%、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感染情況的對比[n(%)]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對比
對照組患者總滿意度為75.0%,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為91.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對比
臨床上,對感染隱患進行排查,采取措施進行消毒隔離,合理選擇抗生素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是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的重要方案。在醫學工作中,微生物檢測對醫院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醫生根據微生物檢測結果制定治療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避免藥物濫用,降低耐藥率,提高抗生素藥物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經驗指出[6]:醫院感染涉及傳染源、易感人群、傳染源傳播途徑3個方面,采取措施對上述3個環節進行控制,能夠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7]。實踐證明,傳染源、易感人群、傳染源傳播途徑3個方面與微生物檢測的關系十分密切[8]。另外,病原菌種、型鑒定是微生物檢驗的重要環節,對耐藥菌株進行鑒定,可以有效提高感染的控制率。作為醫護人員,樹立醫院感染監測、控制理念,結合感染危險因素,一方面做好自我保護,一方面采取措施給予患者針對性治療;同時,完善衛生制度,加強安全質量控制,積極預防醫院感染[9]。醫院是疾病患者聚集的重要場所,患者疾病類型不同,病原體種類也會增多,特別是病原菌可以在潮濕的環境中長時間存活;如果病原菌進入易感患者體內,就會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因此,定期進行微生物監測,及時發現傳染源,可以做到第一時間內制定計劃和措施對醫院感染進行預防和控制。該研究認為醫院易感人群主要包括:住院的癌癥患者、進行骨髓移植術的白血病患者、入住重癥監護室的患者,機會和條件致病菌均會導致易感人群誘發感染現象。所以,對易感人群的病原菌進行耐藥性監測,同時監測腸道、呼吸道正常菌群及環境細菌尤為重要。經驗證明[10],醫院感染監測與感染控制和微生物檢驗水平的關系密切,這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檢驗工作者的檢驗能力。首先,需要培養檢驗工作者的理論知識,幫助他們掌握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以及治療知識;其次,充分調動檢驗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病原菌的監測速度和準確性,同時對檢驗人員的溝通能力進行培養;最后,學習消毒及隔離制度和相關知識,著重培養檢驗人員的使命感,最大程度的對醫院感染進行防控。
湖南湘鄉市人民醫院的相關醫療人員[10]在微生物檢測對醫院感染作用方面,選取3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奇偶數分法將患者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中有16例醫院感染者,感染發生率為10.0%,對照組患者中有32例為醫院感染者,感染發生率為200.0%。研究組患者的感染發生率顯著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研究組輕度感染率為62.5%,中度感染率18.8%,重度感染 18.8%;對照組患者中有輕度感染率9.4%,中度感染率 43.8%,重度感染率 46.9%,研究組患者醫院感染程度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次研究采用微生物分析儀、超廣譜β-內酰胺酶、K-B法等對尿路感染患者進行微生物檢測,通過細菌鑒別和藥敏檢測制定治療方案,從而合理選擇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輕度感染占比為46.7%,中度感染占比為33.3%,重度感染占比為20.0%;而對照組患者則根據醫生經驗選擇藥物,未進行微生物檢測,輕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占比分別為76.7%、16.7%、6.7%。分析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感染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通過藥物治療后,尿路感染患者感染情況逐漸改善,觀察組患者以微生物檢測結果為診治依據,能夠合理選擇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因而感染率得到明顯控制。同時,觀察組患者的名滿意度為91.7%,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5.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通過微生物檢測控制醫院感染發生率,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實施微生物檢測工作,以檢測結果為依據制定診治方案,合理選擇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感染發生率。由此說明微生物檢測在醫院感染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劉保彥,趙青,邢新麗,等.檢驗科微生物室生物安全與醫院感染隱患及預防控制[J].醫學檢驗與臨床,2015(4):66-68.
[2]黃梅,韋丹,何炎志,等.某院極低體重新生兒醫院感染病原體分布及耐藥性[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3):187-188,190.
[3]占謙.檢驗科微生物室的醫院感染隱患及防護對策[J].醫學美學美容,2015(2中旬刊):683-684.
[4]盧建國,胡衡麗,陸麗珍,等.試談檢驗科微生物實驗室在基層醫院感染監測中的作用[J].黑龍江醫藥,2015(3):664-666.
[5]張越倫,韓立中,楊智榮,等.多中心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肺炎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9):513-517, 523.
[6]陳君茹,顧亞萍.快速血清學檢驗與微生物培養檢測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價值比較[J].臨床研究,2015,23(12):202-203.
[7]水永珍.臨床微生物檢驗與監測在控制醫院感染中的作用研究[J].醫學信息,2014(12):428-429.
[8]阿娜日瓦.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檢測及細菌藥敏試驗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a0):140.
[9]陳冬梅.臨床微生物實驗室關注無菌體液病原學檢測的重要意義[J].現代養生B,2015(5):43.
[10]歐陽月仙.微生物的檢驗與檢測在控制醫院感染中的價值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5):86-87.
Analysis of Effect of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i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LIU Zhao-jing,WANG Yi-qin,ZHU Hua,WU Li-chu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Su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Suqian,Jiangsu Province,2238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in the hospital infection.Methods 120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0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rugs preparation according to experienc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targete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and the infection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mild infection,middle infection and severe infection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46.7%,33.3%,20.0%vs 76.7%,16.7%,6.7%)(P<0.05),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75.0%vs 91.7%)(P< 0.05).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in the bacterial sprea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cidence rate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patients,therefore,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Hospital infection;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Effect
R4
A doi 10.11966/j.issn.2095-994X.2017.03.01.16
2016-12-09;
2016-12-26
劉兆晶(1981.12-),男,江蘇宿遷人,本科,主管檢驗師,研究方向:臨床醫學檢驗,醫學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