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 飛
“124”打通廣元就業扶貧“最后一公里”
文/賴 飛
“落實就業扶貧是推進精準扶貧各項政策的重要環節?!?016年12月,廣元市委書記王菲在四川日報撰文指出,要把就業扶貧作為戰略性舉措加以推進。
2017年,廣元市以“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為目標,大力推動“開展一項調查,實施兩個計劃,夯實四大行動”的“124”就業扶貧工程,做到“六個精準”,探索實踐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廣元路徑”。

今年3月,廣元市人社局為精準掌握貧困勞動者的就業創業情況,組織開展了農村勞動力資源專項調查,把貧困勞動者就業創業現狀及需求作為主要內容。根據“一庫五名單”要求,按照“個人登記,村(社區)成冊,鄉(鎮)建賬,縣區匯總”的原則,采取村(社區)入戶調查、鄉(鎮)核對錄入、縣區抽查匯總、市上專項督查的方式,做到“基本信息清、就業狀態清、就業意向清、能力需求清、創業意愿清”。
工作中,各區縣因地制宜扎實做好調查,呈現出不少亮點。如旺蒼縣配齊村級調查力量,制作工作聯系手冊,準確掌握建檔貧困勞動者公共就業服務需求;朝天區則將就業扶貧基礎工作納入年度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強化調查人員培訓和經費保障。
與此同時,廣元依托金保網開發農村貧困勞動力“一庫五名單”信息管理系統,將就業扶貧工作納入線上運行管理,定期對信息數據分析、匯總,動態掌握貧困勞動者就業情況和縣區就業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及時指導縣區,采取相應幫扶措施,確保就業扶貧工作實效。
【數說】通過調查,全面摸清了2017年255個脫貧村4.56萬名貧困家庭勞動者的就業創業基本情況和需求。

8月22日,全省就業扶貧示范村暨就業扶貧車間建設工作會在廣元召開。會前,參會人員對利州區龍潭鄉柏佛村進行了實地調研。
柏佛村是廣元建成的首個就業扶貧示范村。3月,廣元印發《廣元市就業扶貧示范村建設計劃》,根據“創建一村、整村脫貧”的創建目標,研究制定15條創建標準和驗收辦法,明確縣區每年至少打造1—3個就業扶貧示范村,當年脫貧摘帽的縣區,在有貧困村的鄉鎮至少打造1個就業扶貧示范村,為全面提升就業扶貧質效、深入推進以村為單位的就業扶貧工作發揮了典型帶動作用。
與此同時,大力實施貧困勞動者就業幫扶計劃。根據貧困勞動者就業創業需求,以戶為單位因人制定符合實際的就業幫扶計劃,建立就業扶貧幫扶計劃臺賬。構建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推進計劃實施工作機制。比如利州區依托村級就業援助和貧困勞動者微信服務“兩個平臺”,動態掌握貧困勞動者需求,制定幫扶計劃,及時與鄉鎮銜接,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
【數說】截至7月底,全市已創建成8個就業扶貧示范村,均達到脫貧摘帽標準。

“崗位送到了我們身邊,感謝精準扶貧!”來自劍閣縣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大學畢業生小楊感動地告訴記者。近年來,劍閣縣與中國銀行四川分行開展崗位精準對接活動,幫助3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大學畢業生就業。而這,正是廣元開展就業促進脫貧行動的縮影。
在脫貧攻堅戰中,廣元多舉措拓寬貧困者就業渠道。對接區域勞務合作,與寧波、深圳等發達地區建立區域勞務合作關系,建立定期聯系制度,勞務合作地企業定期提供崗位,縣區定期組織貧困勞動者進行崗位對接;對接本地企業崗位,以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為支撐,以區縣各類園區企業為依托,建立多層級就業扶貧基地,定期組織貧困勞動者到基地就業;對接公益性崗位,針對就業特別困難的貧困勞動者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并給予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崗位補貼;搭建對接平臺,上下聯動、政企互動,開展各類招聘活動。
【數說】截至7月底,全市貧困家庭勞動者轉移就業3萬余人。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35場次,幫助2700余名貧困勞動者就業。

8月4日,在廣元市就業扶貧工作會上,廣元市委常委、副市長、市就業扶貧指揮部指揮長劉少敏講話指出:“就業扶貧要體現在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越高越容易就業,而且就業的職業層級越高,收入水平越高,所以勞動者的就業培訓十分必要?!?/p>
近年來,廣元市大力實施分類培訓,精準提升勞動者能力素質,開展了“扶貧專班+企業訂單”培訓、“特色產業+實用技術”培訓、“入職+崗位技能”培訓、“技能+素養”培訓等多種培訓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訓后,我就能從現在的流水線工人變成中高級技師,月收入也能翻一番!”坐在德陽安裝技師學院的教室里,朝天區朝天鎮朱家村青年李枰德感慨不已。他沒想到自己因貧輟學十余年后還有機會重回校園,不僅在校期間費用“零負擔”,畢業后還能確?!胺€就業”。
據介紹,朝天區與對口幫扶單位國機集團緊密合作,開創“國機+朝天”培訓扶貧模式,借助國機集團所屬德陽安裝技師學院平臺,引導應往屆建檔立卡貧困高中畢業生進入該校接受2-3年的免費職業教育并定向輸送到集團所屬公司及海外公司就業。李枰德便是從中受益。目前,已有100余名青年在該校免費參加了培訓。
【數說】截至7月底,全市組織開展各類技能培訓196期,培訓各類貧困勞動者13560余人,落實培訓補貼資金450余萬元。

7月中旬的朝天區朝天鎮三灘村,一層層藤椒林纏繞山間,滿目青翠。這里,生長著當地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希望。打造這個藤椒產業園的,是村民趙清明和趙清軍兄弟。趙氏兄弟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外出務工,通過努力和打拼闖出了名堂。多年來,事業有成的他們始終心系貧窮落后的家鄉。2015年,兄弟倆毅然返鄉創業,自投300萬元修了5公里山路,并投資上千萬元流轉3000畝撂荒地種植藤椒10多萬株,吸納當地老、弱和剩余勞力250余人就業。
在趙氏兄弟的示范帶動下,曾經52戶村民外遷只剩4戶的三灘村如今重煥生機。“全靠產業園,村里的老年人、婦女也有了掙錢的機會,同時還能照顧到家里?!贝迕裢醪终f,自己4畝多土地流轉出去后,加上在產業園務工,幾個月收入就超過了1.7萬元。
三灘村的變化,正是廣元組織開展創業脫貧典型示范、能人帶動、優勢資源集聚貧困村“三大行動”取得的成果?!爱a業和就業是脫貧攻堅的根本措施,是脫貧致富的必由之路?!眲⑸倜糁赋?,只有大力扶持創業,才能增強脫貧奔康的內生動力。
在打造能人帶動引擎的同時,廣元還積極打造政策激勵引擎,全面落實支持貧困勞動者創業政策;打造眾籌發展引擎,推動形成“貧困戶變股東、眾籌入股享分紅”的眾籌扶貧模式,大力推行貧困戶資金入股、土地入股、勞力入股等多元化“眾籌”入股方式,建立多種形式的股份制合作社,逐步形成抱團發展、抱團脫貧的新格局。
【數說】截至7月底,全市回引投資1000萬元以上優秀創業項目落地貧困村12個,回引投資1億元以上優秀創業項目落地貧困村2個,帶動1200余名貧困勞動者實現就地就近創業就業。

廣元市作為勞務輸出大市,每年有近百萬農民工在外務工。為滿足廣元籍在外務工人員的法律需求,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廣元大力實施精準維權行動,分區域定期將外出務工貧困勞動者清單發送給廣州、寧波等地的駐省外農民工工作站,由其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政策咨詢、崗位對接、勞動維權等勞動維權服務。
而在市內,則將務工的貧困勞動者清單發送給務工地勞動監察部門,建立市、縣區勞動監察部門信息反饋制度,適時反饋貧困勞動者上崗、報酬支付等情況,優先維護貧困勞動者勞動權益。
同時,分區域發放勞動維權明白卡,將勞動維權知識送到務工貧困勞動者手中,定期與用人單位進行交流溝通,確保勞動報酬及時支付,切實為貧困勞動者“撐腰”。
截至目前,廣元落實就業扶貧資金1042萬余元,今年計劃脫貧的4.56萬人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勞動者中,已有4.41萬人實現就業。就業創業工作為全市實現整體連片貧困脫貧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條條寬闊平整的水泥路盤繞山間,一棟棟黑瓦白墻的農居掩映花木,一張張村民樸實的笑臉洋溢著幸福……如今走在廣元,映入眼簾的總是如此畫面。一個個曾經的貧困村,先后摘去了窮帽子,煥發了新面貌。
這是一幅民生畫卷,更是一份脫貧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