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藍軍
“共享單車”現身百米井下
——柴里煤礦人性化關愛凸顯新亮點
文/房藍軍

“井下也有‘共享單車’了!”柴里煤礦開拓工區職工李安福興奮地說。
李安福剛剛從60 5工作面下班,雖然沒有趕上正點通行的人行車,但他并不沮喪,與工友一行三人騎上單車,在寬敞平整的大巷里快樂前行,準備升井。
今年,國內共享單車突然就火爆了起來,仿佛一夜之間,從城市到鄉鎮,路邊排滿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
近日,柴里煤礦也“時髦”了一把,購進60輛單車,放入西大巷的百米井下,方便趕不上人行車的職工共享使用。
“自行車很結實,車胎都是實心的,方便耐用。”一位負責采購的工作人員說。
為什么要在百米井下安置“共享單車”?
原來,該礦西大巷的工作面非常遠,整個西大巷長度近4000米。雖有人行車運送職工,但時間固定,不靈活,趕不上人行車的職工只好步行穿越西大巷。
“步行穿越西大巷一個單趟至少需要50多分鐘,走的全身都是汗,在通道一吹風,很容易感冒。”綜掘二隊職工徐峰說。
如何實現井下職工上下班方便快捷,不過多地浪費時間和體力,提高工作效率,是礦長李文一直在思索的問題。曾經想過安裝“猴車”,但成本太大,安裝難度也很大。通過充分調研,他提出了以自行車代步的構想,并部署有關部門和單位規劃好巷道設計,專門硬化出了一條自行車道,對巷道兩側進行了改造處理,保證視線良好,照明充足。為保證職工井下騎行安全,該礦還制訂了井下單車運行管理制度及安全措施,建立了管理登記臺賬,并在彎道、岔道、水溝等地點設置了安全溫馨提示牌板。
“我們西翼采區西大巷的創建標準都可以媲美地鐵站了,騎自行車絕對沒問題!”黨委書記趙連永道。
看到寬敞平整的大巷里整整齊齊擺放著一排奶黃色的自行車,柴里煤礦的職工紛紛拍手叫好。
“現在沒有人行車時,騎車穿越西大巷只需要20分鐘,省時省力。”開拓工區區長朱朝嶺高興地說。
柴里煤礦作為一座50余年歷史的老礦,在礦井資金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積極打造民心工程,今年以來,不僅在西大巷建設了井下“共享單車”工程,改善了職工工作生活環境,還改造完成了文化體育廣場,啟動了集體宿舍修繕工程,特別是應對今年“倒春寒”的天氣特點,將供暖時間延長至3月底,真正彰顯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為了讓職工生活的更加幸福,工作的更加體面,我們積極落實共享發展理念,真正讓企業發展成果惠及職工。”礦長李文的一席話說出了設置井下共享單車的初衷。
(作者單位:棗莊礦業集團柴里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