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云南省委高度重視青年創新創業和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將兩項工作作為共青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重要切入點,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整合社會資源、拓展工作項目,引導青年創業,幫助青年就業,助力青年實現夢想。
一、加強領導,成立專門項目組
團省委在推進共青團改革過程中,將青年創新創業、脫貧攻堅等五項需要機關多個部室齊抓共管的重點工作成立專門項目組,由分管副書記任組長,明確牽頭部門和配合部門,整合力量共同推進青年創新創業工作。項目組制定專門工作方案,建立信息雙周報告和協調會議制度,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確保工作穩步推進。
二、抓實項目,幫助青年實現創業夢想
(一)成功舉辦第七屆“云南青年創業省長獎”。完成第七屆“云南青年創業省長獎”的評選表彰工作,338萬人次參與網絡微信點贊,評選出10名獲獎者和20名提名獎獲得者。組織召開第七屆云南青年創業省長獎座談會,阮成發省長為獲獎者逐一頒獎并講話。30名獲獎者將全部獎金捐贈給云南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設立專項基金幫助青年創業就業。
(二)搭建青年創業就業平臺。一是聯合8個省級部門,舉辦“國資商城杯”——第四屆“創青春”云南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設商工組、現代農業和農村電子商務組、互聯組和APP專項賽4個組別,州市級比賽和省級各組比賽正在進行中。二是舉辦第一期省級青年電商示范培訓班,通過培訓讓學員們進一步學習掌握了電商基礎知識,對如何將青年電商工作與脫貧攻堅工作統籌結合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依托創業擔保貸款的新政策,與青年電商培育工程有機結合,可以為更多創業青年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三是聯合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舉辦第七期中國青年創新創業人才訓練營,通過網絡公開報名,各州市及高校的150余名青年創業者參加了為期3天的訓練營活動,結合創業青年思維活躍的特點,創新培訓方式,邀請著名人氣孵化專家、創業導師陳步衡,浙江澳創資管創始人,青年創業導師孫玉濤,國家律師學院客座教授,云南大學法學院碩士生導師,第七屆“云南青年創業省長獎”獲得者鹿斌等省內外一流的創業專家、風投專家及青年企業家,設置了講座、論壇、路演、實戰演練等互動性、實用性強的課程,從創業法律知識到創業實戰攻略,多角度、全方位的為創業青年答疑解惑,為全省各行業創業青年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獲得商業理念、汲取管理經驗,感受創業精神的平臺。來自全省各行業的14個青年創業項目參與路演,創業導師及投資人對項目進行點評指導、交流互動和資源對接,對符合投資標準的項目進行深入跟蹤了解,7000余人次通過微邦和映客線上直播平臺觀看了培訓課程。四是積極參加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本次科技作品競賽,組委會共收到全省30余所高校上報的300多件作品。科技節期間,各院校還廣泛組織開展有特色、有影響的校園學術科技系列講座、“挑戰杯”品牌宣傳、“科技活動周”、“創業講壇”、暑期社會實踐、學術科普論壇、優秀事跡和個人報告會等活動。挖掘和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青年人才,推動了一批優秀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較好的服務了科教興國、人才強滇戰略,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人才培養效益。5月26日,在云南大學舉行中國移動——第九屆云南省大中專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節終審決賽開幕式。比賽結束后,組委會按照國賽的要求,選送了優秀作品參加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三)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廣泛開展“青聯半月談”進校園活動,省青聯與云南農墾集團、云南青年創業協會合作,將分布在各個高校的校園眾創咖啡場打造為“青創E棧”,每兩周輪流舉辦一次“青聯半月談”,組織省青聯委員走進高校開展講座和交流活動,發揮青聯組織群英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組織優勢,聚焦經濟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邀請專家或知名人士、優秀的青聯委員,與創業青年和大學生交流創業經驗、成長經歷,為青年在生活和工作中答疑解惑,并提供了一個創業思想碰撞、創業項目策劃、創業資源整合的平臺,取得了良好成效。組織創業省長獎獲獎者、提名獎獲獎者在廣大青年學生中開展“創業英雄論壇”“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分享會”等集中交流活動,通過自身的創業故事,全面宣傳省委省政府關于扶持創業的各項方針政策,塑造云南省青年創業企業新形象。
(四)金融扶持貧困青年創業就業。下發《關于做好2017年度“貸免扶補”、創業擔保貸款工作的通知》(云青通〔2017〕4號)《關于做好2017年“貸免扶補”創業擔保貸款和微型企業培育工程有關工作的通知》(云青通〔2017〕32號),舉辦了第一期云南省共青團系統創業擔保貸款、微型企業培育工程政策業務培訓班,對16個州市,129個縣(市、區)團委的150名業務負責同志進行了創業擔保貸款、貸免扶補和微型企業培育工程的新政策、新要求和操作流程的培訓。積極運用網絡新媒體推進工作,通過云南青年信息網和云南共青團微信公眾號廣泛宣傳《云南省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咨詢及申辦程序33問(2017版)》《云南省微型企業培育工程政策解答(2017版)》,不斷擴大扶持政策在廣大青年中的知曉面,確保金融服務青年創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級團組織嚴格按照相關工作規定和要求,認真把好材料初審和實地查驗關,通過團屬媒體廣泛開展網絡宣傳活動。截止6月30日,全省完成“貸免扶補”放貸2201戶,發放貸款2.1億元,創業擔保貸款放貸1886戶,發放貸款1.82億元,微型企業培育工程,完成平臺申報449戶,初審176戶,發放貸款414萬元。
三、持續發力,全團動員助力脫貧攻堅
2017年上半年,共青團云南省委緊緊圍繞省委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充分發揮組織化動員和社會化動員優勢,組織引導全省廣大團員青年積極投身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實踐,努力當好脫貧攻堅生力軍。通過實施共青團助力脫貧攻堅能力素質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扶貧關愛四項工程,逐步構建了云南共青團助力脫貧攻堅工作長效機制,為我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作出了積極貢獻。endprint
(一)以轉變觀念為先導,積極引導貧困青年增強脫貧意識。
全省各級團組織注重加強脫貧觀念教育,在農村青年群體中深入開展脫貧宣教行動,引導青年把人生理想、脫貧愿望融入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一是充分利用元旦、春節前后外出務工青年和學生返鄉、農村青年相對集中的契機,廣泛組織開展鄉村好青年分享交流、文化趕集、服務青年創業就業、送票回家等“有農味”、“接地氣”的主題實踐活動。二是積極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陣地,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新老媒體聯動等方式,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教活動,積極宣傳“三農”發展的新形勢和農村青年脫貧致富的成功典型,幫助農村青年增強參與扶貧開發的責任意識和主動意識,鼓勵貧困青少年用勤勞雙手改變落后面貌、以實際行動創造美好生活。三是以優秀外出務工青年典型激勵引導更多青年外出就業。全省各級團組織充分利用元旦、春節前后外出務工青年和學生返鄉、農村青年相對集中的契機,組織開展“夢在遠方,路在腳下——共青團與你同行”優秀外出務工青年經驗分享交流活動,吸引和激勵更多青年勇于走出去務工增收,半年來共開展活動420多場次,影響青年15萬余人。四是做好人文關懷,形成助力青年外出務工增收的完整工作閉環。積極加強與務工青年所在地團委的對接,充分發揮各級駐外團組織和愛心企業的作用,做好外出務工青年思想引導、權益維護、人文關懷等工作,使他們出得去、在得住、留得下。今年1月12日,團云南省委書記唐源赴江蘇省昆山市,看望在昆山市聯濤電子公司打工的滇籍青年代表。為滇籍務工青年帶去寒冬里最溫暖的家鄉問候。唐源在和務工青年的座談會上,詢問了他們在異鄉工作生活中的收獲、困難和對今后的想法等。務工青年們表示,除了想家以外,并沒有其他比較大的困難,同時很感謝這樣的外出務工機會,讓他們增加了收入、還開拓了眼界。座談后,唐源和青年代表們一起在工廠食堂共進了晚餐,就青年的日常工作、生活進行了深入交流。
(二)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為突破,努力提升少數民族貧困青少年溝通交流能力。全省各級團組織瞄準少數民族地區青少年在普通話交流、漢字表達等方面的現實困難,廣泛整合團內外資源,深入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工程。一是通過組織化動員,依托縣級青年志愿者協會,組織西部計劃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團等組成志愿服務隊深入少數民族聚居村寨,探索“團干部+志愿者+社工”工作模式。通過開展心理疏導、語言游戲、流行歌曲和當地民歌互譯等活動,著力解決“開口難”“開口羞”等問題,讓少數民族青少年收獲學習普通話的樂趣,努力形成持久的學習運用普通話的濃厚氛圍。二是通過社會化動員,組織云南青基會“金果愛心”“好聲音廣播主持人”等公益志愿團隊深入曲靖、紅河、怒江等地開展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工作,實現社會力量與精準幫扶的有效對接。
(三)以勞動力轉移就業為載體,不斷拓寬農村青年穩定就業渠道。一是在勞動力富余貧困地區深入實施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工程,通過鼓勵引導青年外出務工,幫助貧困青年增加收入,脫貧致富。上半年,就業培訓覆蓋33997人次,其中培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709人次,直過民族1614人次。實現新增勞動力轉移就業22407人,其中轉移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92人,直過民族1705人。二是積極探索“思想動員、組織引領、市場運作、青年參與、跟蹤服務”的團干部帶隊外出務工轉移就業模式。重點圍繞東中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用工企業需求,加強與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等地團組織對接,在摸清企業用工需求的基礎上,各級團組織廣泛宣傳動員,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并由團干部帶隊有序組織青年外出務工,打造一條龍服務體系。以優秀外出務工青年典型激勵引導更多青年外出就業。三是全省各級團組織充分利用元旦、春節前后外出務工青年和學生返鄉、農村青年相對集中的契機,組織開展“夢在遠方,路在腳下——共青團與你同行”優秀外出務工青年經驗分享交流活動,吸引和激勵更多青年勇于走出去務工增收,今年上半年共開展活動420多場次,影響青年15萬余人。做好人文關懷,形成助力青年外出務工增收的完整工作閉環。積極加強與務工青年所在地團委的對接,充分發揮各級駐外團組織和愛心企業的作用,做好外出務工青年思想引導、權益維護、人文關懷等工作,使他們出得去、在得住、留得下。今年1月12日,團云南省委書記唐源赴江蘇省昆山市,看望在昆山市聯濤電子公司打工的滇籍青年代表。為滇籍務工青年帶去寒冬里最溫暖的家鄉問候。四是聯合建立“云南娘家人服務站”。 從云南省外出務工人員少數民族多、文化程度低、適應城市環境能力弱的客觀現實出發,充分發揮共青團的橋梁紐帶作用,與省人社廳、省總工會、省婦聯在上海市、深圳市共建兩個駐外 “云南娘家人服務站(省級)”,并自上而下建立以省級服務站位指導,州(市)級服務分站為骨干,縣(市、區)級服務點為支撐,各級聯絡員為基礎的服務云南省外出務工人員工資體系,切實做好云南省外出務工青年的思想引領、聯系、服務、維權、培訓等工作,讓外出務工人員“出得去”“留得下”“能致富”。
(四)以青少年關愛幫扶為抓手,持續幫助貧困地區青少年健康成長。全省各級團組織瞄準貧困地區因學、因病致貧家庭和留守兒童群體,圍繞青少年在助學圓夢、親情陪伴、自護教育、醫療衛生、救濟助困等方面的現實困難,廣泛開展關愛行動,幫助貧困地區青少年成長圓夢。一是做好希望小學及升級服務工作。上半年,圍繞我省貧困青少年的實際需求,協助貧困地完成危舊校舍改造,不斷升級服務項目,以精準扶貧、智力扶貧的政策導向,通過公益理念傳播,克服當前經濟形勢對社會捐款積極性造成的影響與壓力,廣泛整合社會各界愛心力量,積極改善鄉村小學的辦學條件,繼續開展希望小學援建及升級配套設施的捐建工作,立項資金余1000余萬元,共援建希望小學20所,為全省農村小學捐建升級服務項目29個。二是抓好“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工作。針對篩選受助對象,組織基層團委、地州青基會、公益服務中心進行踏查摸底,了解貧困學子尤其是建檔立卡戶、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針對擴大籌資宣傳力度,廣泛開展勸募行動,向社會各界愛心企業和人士推廣項目。上半年,累計資助大、中、小學生共計3515名,累計撥付資助善款為2398314.52元。三是實施“希望心”生命救助計劃。覆蓋全省129個縣(市、區),建立了患病青少年資助通道,通過基層團組織、青基會系統力量,建立我省先心病青少年防病救病網絡,上半年分別赴玉溪、楚雄、曲靖等地,為我省2萬余名貧困家庭青少年開展義診篩查活動、宣傳健康知識。截至目前,已成功救治79名患病青少年,為貧困患者家庭節省醫療費用支出近200余萬元。四是開展“愛心勵志基金”項目。上半年,結合我省農村貧困家庭創業青年的實際需求,愛心勵志基金繼續在昌寧縣大田壩鎮、祿勸縣中屏鎮、寧洱縣同心鎮、會澤縣駕車鄉、彌渡縣寅街鄉、牛街鄉等地實施種植、養殖等農業生產項目,資助資金154萬元,累計幫扶貧困青年農戶家庭154戶,為每戶家庭增加經濟收入5000余元,約77萬余元。
(五)狠抓資源整合,匯聚團內外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力量。全省各級團組織充分發揮社會化動員優勢,積極引導全社會關注貧困、參與扶貧。一是依托各級青聯、青企協、青基會、青創會、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等團屬組織,動員社會力量,整合各類資金、資源,推動民營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個人與貧困地區進行項目對接合作,以生產要素、資源資金的針對性配置幫助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省青聯按照《團中央印發<青聯組織助力精準脫貧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及時草擬我省《青聯組織助力精準脫貧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青聯組織助力脫貧項目,科學選定青聯委員結對幫扶貧困村、貧困戶。今年3月,組織省青聯委員開展助力精準扶貧普洱公益行走進瀾滄縣活動,省、市青聯委員及創業青年代表共30余人參加了活動。為半坡小學的孩子們送去了校服143套、課外圖書1000套、電腦4臺、乒乓球桌2套等愛心物資,幫助學校改善教學設施,并通過互動交流,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在活動過程中委員們積極與當地黨委政府溝通交流,以“精準脫貧”為主題在瀾滄縣召開了交流座談會,省、市青聯委員、創業青年代表對各自領域發展情況及如何助力脫貧進行了交流發言和經驗分享,增進了省、市青聯委員及當地創業青年聯心、聯情、聯誼,為瀾滄縣脫貧攻堅工作提出很好的建議。今年7月,開展了青年企業家保山臨滄行活動。組織籌備邀請了上海、重慶等18名省內外青年企業家赴保山、昌寧、永德、臨滄開展投資考察活動,部分項目已落地實施,10余個項目正在跟進洽談。二是開展貧困地區人才支持行動。團省委積極協調銀監、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推進“團銀合作”工作。選派118名銀行業金融機構優秀青年干部到縣級團委進行為期1年的掛職,實現國家級、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片區縣的全覆蓋,為貧困地區農村青年創業就業提供全面實用的金融信息咨詢和金融支持服務。招募4260名“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深入基層開展支農、支教、支醫、扶貧等志愿服務,為基層脫貧攻堅注入新鮮血液。三是不斷健全和完善滬滇共青團對口援助機制。按照團中央《關于做好脫貧攻堅東西扶貧協作工作的通知》要求,與對口幫扶的上海、中山、東莞、珠海對接“共青團助力脫貧攻堅東西扶貧協作項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