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呈現出多向交互融合態勢。因此,研究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具有種重要的意義。本文詳細探討了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旨在實現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
產業融合現象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顯現,主要表現為兩兩產業之間原有固定的邊界逐漸模糊或消融,并在產業之間的邊界處進行融合,甚至發展成新的產業形態,這種現象被稱為產業融合。最初,產業融合主要出現在計算機和通信領域,后來擴展到金融、物流等服務性行業,并逐步向制造業和農業滲透擴展。這種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擴散為契機的產業間的融合,成為
產業價值的主要增長點和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源泉與動力。因此,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初步的產業融合理論。文化產業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已經成為一些國家的支柱產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產業的核心要素是文化創意,這是一種具有天然滲透特征的要素,使得其更易與相關產業進行融合,拉動雙方產業升級,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本文主要對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路徑進行了說分析。
1 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的融合路徑
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發展的典型模式是創意農業。與傳統農業單純地依靠自然資源追求自我發展相比,創意農業強調通過高新技術和傳統技藝等手段將文化創意元素嫁接到傳統農業發展之中,將農業與農村相關源,譬如農業文化藝術活動、農業技術、農產品、農耕活動甚至是市場需求等要素有效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綜合的產業鏈體系,極大拓展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空間。
農業生產者可以綜合運用先進栽培、先進園藝以及創意設計等手段,將文化元素和創意元素植入農作物栽培過程之中,對農作物的形態、顏色、質感等進行優化甚至賦予美學特征,豐富農產品的表現形態和美學價值。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故事秀、故事橋段等方法,充分挖掘和演繹與農作物栽培、生長等相關的各種故事,賦予農產品內容價值、美學價值甚至是歷史價值,提升農作物和農產品的文化內涵,從而實現更高的經濟附加值。例如北京大興的老宋瓜趣園將先進栽培技術運用于瓜類種植中,產出了葫蘆瓜、“丑小鴨”、流星甜瓜等形態各異的西瓜品種。除此之外,園區開發者還邀請能工巧匠將與西瓜有關的詩詞刻在不同類型的西瓜上,以展示大興西瓜的悠久歷史與獨特的地方文化。不僅豐富了大興西瓜的種類與層次,還成倍推高了大興西瓜的市場價格。
引入信息技術實現農業產業鏈創意化提升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農業生產者可以利用數字技術、信息技術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運輸等環節產生的信息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化,配以創意文字或者圖片,不僅能加快信息在農戶、中間商、消費者之間的傳遞速度,更能提高信息的可閱讀性,賦予傳統的農業活動以趣味性、藝術性,使參與者樂在其中。日本近期流行一種“果蔬實名制”的創意生產方式,將生產者以及產品的信息通過照片、卡片的形式放置在水果、蔬菜上,增強消費者對所購果蔬的認可度及購買欲望。與此同時,果蔬的生產、銷售信息被同時放在官方網站,實現信息的創意整合與網絡共享。
2 文化創意與旅游業融合:打造旅游魅力的智核
文化創意與旅游的融合發展,重點是發展各類旅游項目的人文內涵,打造旅游產品的魅力智核。文化創意與旅游產業的聯動是全球范圍內的潮流。這一合作雖然有過很長的歷史,但是在21世紀的國際視野中,它被提高到人類發展模式的高度而賦予了全新的內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旅游、文化和可持續發展》
中指出:“發展”是全人類共同關注的主題,“發展”不僅僅是財富增長,“創意、文化、經濟與技術之間的交互作用,表現為創造和運用智力資本的能力,具有創造收入、擴大就業和增加收入的潛力,同時能夠促進社會凝聚力、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共同發展”。
3 文化創意產業與制造業的融合路徑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傳統制造業企業遭受了巨大外部經濟沖擊,使得原先以“三來一補”為特點的制造業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產業整體亟須尋求突破,這為文化創意產業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后續的發展經驗表明,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利用自身在創意、設計、內容、廣告等方面的優勢,為改造制造業生產方式以及提升制造業產品價值提供巨大幫助,制造業反過來也可以借助成熟的工業生產體系推動文化創意與設計等服務的產品化與產業化。
例如通過工業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設計手段,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將符號、色彩、圖案、形狀等文化、創意甚至藝術元素作為中間投入品融入制造業的上游研發環節,豐富制造業產品的內在構架、外觀設計與表現形式,增加制造業產品的文化內涵與創新外觀,提升工業產品的符號價值與風格品位,提高產品的特色以及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異化程度,在提升競爭優勢、實現巨大市場效益的同時帶來口碑、品牌、顧客忠誠度等產品附加價值的顯著提高。
4 文化創意產業與信息技術業的融合路徑
隨著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產業對人們日常生活各個方面的滲透與影響越來越廣,文化創意產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也越來越緊密。作為一種符號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正逐漸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傳播與消費的全產業鏈數字化處理與改造,在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各類數字化平臺上實現創意、內容在生產、傳播等關鍵環節的集成與創新。
在信息技術改造下,創意與內容的創作生產不再局限于手工撰寫、制作、描繪,以及圖案、文字、語音等要素的單一投入使用,而是能夠通過個人電腦、手機終端等數字化硬件設備以及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一系列應用軟件,實現上述創作與生產方式的集成化和要素的全方位整合,創新并豐富了文化內容與創意設計的內涵以及表現形式。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等新型服務業的發展,促進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探討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進一步提高和完善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路徑,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華,于靜. 新常態下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 經濟問題,2015,04:50-55.
[2]李珂. 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路徑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3]靳悅. 文化創意產業與制造業融合機制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
[4]馮曉棠. 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研究—投入產出分析視角[D].山西財經大學,2016.
[5]王秀偉. 文化創意產業視域下的博物館文化授權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
[6]姬天怡. 文化創意產業與傳統制造業的融合對傳統制造業績效的影響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6.
[7]廉慧慧. 產業融合視角下的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政府策略[D].華東政法大學,2016.
[8]苑羽佳.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外經驗借鑒[D].吉林財經大學,2016.endprint